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出身于东汉时的官僚地主家庭。他个性孤傲,不爱随意与人交往,惟独与同郡人荀淑、陈定为师友。由于他学问高,为人正直,在社会上的名气很大,一般人都以能与他交往为荣。如荀淑的第六子荀爽,因为父亲的关系经常得以拜见李膺,并曾为李膺赶马车,回到家里,逢人便说:“我今天为李君赶过马车了。”自以为荣耀得了不得。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黄河直流到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同阙门,水流湍急。一般的鱼类都登不上去,登上去的鱼,据说就能成龙,故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那时候的东汉人,把攀登李膺的家门,比之为“登龙门”。一般士人一旦为李膺所接待,就身价十倍。
坚决与宦官作斗争
东汉王朝的实权,自和帝起长期为外戚和宦官所把持,从中央到地方的大部分官位都为他们所占据。一般的官僚有职无权,不能按照自己意愿办事,仕途充满了荆棘。下层企图仕进的读书人更是官路不通,他们满腹不平,实行孔子“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格言,对他们认为善的人,就互相推荐标榜,结合在一起;对他们认为恶的人,一概深恶痛绝。东汉时期,在朝的耿直的官僚,在野的名士和京师的太学生结合在一起,视专权的外戚和宦官为仇敌。这些人有知识、有文化,不怕风险,不怕豪强,不怕高官。不贬时政则已,一出口无不尖锐深刻,无人不怕这种“清议”。特别是在野的名士和太学生往往联名请愿,干预朝政。如建和元年(147年),由于李固、杜乔反对外戚梁冀而下狱,李固的学生王调和赵承等几十人就分别上书请愿。永兴元年(153年),冀州刺史朱穆严惩地方上为非作歹的宦官势力,因之得罪了当权的宦官,被桓帝下狱论罪,从而激起了太学生刘陶等为首的数千人到宫门外上书诉冤,迫使皇帝不得不释放朱穆。当时京师有3万太学生,他们与鲠直的官僚、名士结合在一起,势力是不小的。
李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能传授学业,能带兵打仗,曾为司徒胡广所看中,历任青州刺史和渔阳太守等职。当时鲜卑族屡犯边塞,又起用李膺为乌桓校尉。他身先士卒,不避矢石,每破鲜卑。后因事免官,回家乡纶氏,设馆教书,从他学业的经常不下千人,名盛一时。永寿二年(156年),鲜卑侵扰云中,桓帝不得不重新起用李膺为度辽将军。李膺一到边境,慑于他的威望,鲜卑望风臣服。
延熹二年(159年),李膺任河南尹。他曾与廷尉冯绲、大司农刘佑等一起与宦官抗争,惩治为非作歹的宦官势力。如宛陵大姓羊元群由北海郡罢官归,他贪赃枉法,声名狼藉,临走时连厕所里的精巧的小玩物,都要带回家,嫉恶如仇的李膺如何看得惯呢?他上表皇帝请依法惩治羊元群,而羊元群却用贪污来的钱财买通宦官,反而使正直的李膺受到诬陷,与冯绲、刘佑以及地方郡太守刘质、成晋等人一同下狱。大臣陈蕃反复援救无效,刘质、成晋死于狱中,李膺与冯绲、刘佑被罚作输作(苦工)。后来,司隶校尉应奉上疏为之求情,李膺才得免罪。
后来,又起用李膺为司隶校尉,他仍执法不避强暴。为桓帝所宠信的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任野王令,仗着他哥哥的权势,贪暴残忍,无恶不作,乃至杀孕妇取乐。他畏罪潜逃至京师张让家,藏于“合柱”中,李膺闻讯亲自带人迳入张宅,破柱捕张朔,经审讯录供后,立即处死。张让诉冤于桓帝,桓帝质问李膺为什么不先奏而后斩?李膺回答说:“过去孔夫子做鲁国司寇,上任七日就诛少正卯。今天臣到任已十天了,才杀张朔,我还以为会因为我除害不速而有过,想不到会因及时处决张朔而获罪。我深知因此而惹祸了,死期快到,特请求皇上让我再活五日,除掉那祸首,然后皇上再用鼎烹煮我,我也心甘情愿。”李膺一番有智有勇的回答,说得桓帝无以对答,只得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过,司隶有何错呢?”传说自此以后,大小宦官走路不敢伸直腰板,说话不敢粗声大气,假日里也不敢出宫门玩耍,桓帝感到奇怪,宦官叩头向桓帝哭诉说“畏李校尉。”
第一次“党锢之祸”
李膺坚定不移地打击横行霸道的宦官势力,既招来了宦官深刻的忌恨,也赢得了众多士人和太学生的敬仰和拥护。太学生称道:“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实际上成了当时太学生运动的核心人物。然而,李膺在士人和太学生中影响愈大,宦官就愈要置李膺于死地。
延熹九年(166年)宦官集团指使人诬告李膺等人笼络太学生,交结门徒,互相联系,结成朋党,毁谤朝政,败坏风俗。在宦官煽动下,桓帝大为震怒,下令布告天下,逮捕党人,除李膺被捕外,还牵连了200余人。这些党人项颈、手、脚加上所谓“三木”的刑具,头被蒙盖着,遭到严刑拷打。李膺骨头很硬,也很机智,他的供辞大多涉及宦官子弟,宦官因此怕惹火烧身,不敢深究。太尉陈蕃极力反对对李膺等人的迫害,他上疏说,“今天所逮捕入狱受刑的人,都是海内有声望的人才,他们忠心耿耿为国忧虑,对他们予以十代人的优容还不够,那有无缘无故逮捕拷打他们的理由呢?”要他在判决李膺等人的公文上签字,遭到他严正的拒绝。陈蕃字仲举,太学生称:“不畏强御陈仲举。”他是当之无愧的。桓帝皇后的父亲窦武,向来喜欢结交太学生,他以桓帝岳父身份上疏请求释放党人,并以托病交上官印相胁,迫使桓帝不得不释放党人,但规定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这就是东汉时期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这次党锢之祸平息后,不畏强御的陈蕃也就丢了太尉这个高位。它预示着还有暴风雨在后头。李膺的学生荀爽为此特地写信劝导李膺说:“很久没有去探望您,因而不能亲聆教诲,我象敬重父亲一样的敬重您,一天没有看到您,就如时隔一年。知道您因为坚持正义为时所不容,只得退居阳城,娱乐于山水之中。……最近得知桓帝大怒,罢了太尉陈蕃的官,……如今天地正气被闭塞了,有道德的人被废弃了,聪明的人避祸远离。这样虽然不负众望,我私下却以为未尝不可。想您也会同意的,不会有所悔恨。但愿您心旷神怡,平安度日,闭门休养,忘掉那纷繁的世事,浮沉的宦海。”苟爽这封信的中心意思:是要他老师“屈节以全乱世。”可是,荀爽没有想到,生于乱世,在数者难逃,李膺即使“屈节”也免不了杀身之祸,何况,李膺这种人怎么会“屈节”呢?
第二次“党锢之祸”
永康元年(167年),桓帝死,十二岁的灵帝继位,窦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窦武掌握实权,起用陈蕃,以太傅身份录尚书事,也掌握相当一部分实权。窦武和陈蕃在蓄意剪除宦官势力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既然两人均握有实权,采取行动的时机也有了。在陈蕃和窦武的商议下,起用志同道合的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召曾被废黜的李膺、刘猛、杜密、朱寓、荀翌、陈蹇等人为官。到了第二年五月,陈蕃劝窦武说:“往日萧望之死于宦官石显一人之手,前不久李固、杜乔又遭族灭之祸。现在灵帝乳母赵娆以及后宫女官,日夜在迷惑窦太后,而这些人又与宦官勾通一气。应当赶快退绝他们,我欲为将军除害,请将军考虑呀!”于是,窦武向窦太后建议说:“按旧章程宦官只限于管后宫琐事,听使唤,守门户,收发财物而已。而今他们参与政事,握有重权,他们的爪牙遍布全国,尽干贪暴残忍的事。人情鼎沸的原因就在此。应当将这些人全部废诛掉。”窦太后不同意全部废诛,尤其不肯诛她所信任的宦官曹节。这时年高德重的陈蕃,亲自劝说窦太后说:“臣知道言不直行不正,则上欺苍天下负人望,然而冒险直言,则必遭群小忌恨,导致死难临头。我宁肯杀头,也不敢欺天负人。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都在议论宦官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以及赵夫人诸后宫女官乱政的事。附从他们的人才得升进,忤逆他们的人就遭陷害。如今满朝群臣,同河中的木材,随波逐流,以保禄位。陛下刚即位杀了宦官苏康、管霸,不仅活着的人高兴,地下冤鬼也要含笑,但是,不过数月又重用和宽容左右宦官,再大的祸害也不过如此了。”窦太后还是不听,但是,陈蕃与窦武决意剪除宦官的消息已传出去了,使得宦官大为震恐。形势迫人,陈蕃、窦武和他们的亲信抓紧密谋诛除宦官了。建宁元年(168年)八月,先抓宦官郑飒拷问,辞连及曹节、王甫,正准备奏请逮捕曹节等人,宦官朱踽私自偷看窦武奏章,有意公开大骂说:“宦官中放纵不守法的人,当然可以杀,我们这些人有什么罪呢?都应当被族灭吗?”一下子把所有宦官仇恨的火点燃了,然后反诬窦武、陈蕃要废帝谋乱,以曹节为首的宦官劫持窦太后和灵帝,纠集官兵,窦武因寡不敌众,自杀,陈蕃亦被捕遇害。
窦武、陈蕃剪除宦官是得到社会名士和太学生的支持的。窦武、陈蕃身亡,杀害社会名士和太学生的第二次“党锢之祸”,也就接着降临了。这次党锢之祸,从建宁二年(169年)起?一直延续了十余年,株连之广,远远超过了前次。
在这之前,在朝反宦官的势力与在野的名士以及太学生结合得更紧了,势力也更大了,这些人互相标榜,互立雅号。他们称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寓为“八俊”,“言人之英也。”称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为“八顾”,“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称张俭、岑至、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为“八极”,“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称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厨”,“言能以财救人者也。”在这三十五人中,李膺的地位是显赫的,除了“三君”(即窦武、刘淑、陈蕃)外,他就是首屈一指了。
第二次党锢之祸,是由“八极”之一的张俭,被投机的小人朱并诬告而引起的。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延熹八年(165年)曾被任为山阳督邮。时大宦官侯览家在防东,残害百姓,作恶多端,张俭检举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请诛之。侯览匿表不上报,事未发,但心深恨之。建宁二年(169年),张俭同乡人朱并,见陈蕃、窦武被杀,李膺被革职,宦官重新得势当权,正在排斥屠杀异己。他就趁机上书告发曾经废弃过他的张俭,称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党,分别立号,与他周围的“八俊”、“八顾”,共同商议,“图危社稷。”于是,灵帝下诏捕张俭。宦官曹节暗中指使有关的人奏请扩大追捕范围,李膺、杜密、范滂等百余人被捕死于狱中,六、七百人被禁锢,太学生被捕一千余人。这种追捕迫害,一直延续到中平元年(184年)才最后停止。
张俭事起,有人劝李膺逃走。李膺回答说:“临事不怕危难,有罪不避刑罚,这是做臣子的气节。我年已六十,死生听从命运,往哪里逃呢?”他自动赴诏狱,被拷掠而死。妻子徙往边远地区,他的父兄门生故吏均受牵连下狱。 李膺】(110~169)中国东汉大臣。字元礼。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 。初举孝廉,屡迁青州刺史、渔阳太守、蜀郡太守。属官畏其威明,多弃官而逃。后任乌桓校尉,出击鲜卑,身先士卒 ,所到之处,敌方无不望风惧服。李膺声振边庭。后任司隶校尉,惩办不法宦官,《后汉书》称:“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延熹九年( 166 )因捕杀交结宦官、教人杀子的方士张成,被诬告蓄养游士,交结生徒 ,共为部党,诽谤朝廷,被桓帝处以终身禁锢,赦归田里不得做官 。桓帝并下令郡国大捕“党人”,共达200多名 ,被赦归田里后,皆禁锢终身,这就是党锢事件。灵帝继位后,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谋诛除宦官,引用天下名士,起用李膺参与政事。失败后,窦武、陈蕃皆死,李膺再次被免官禁锢,后终于被曹节奏捕考杀。李膺人品高洁,太学生推崇他为“天下模楷李元礼(膺)”,凡能受到他赏识、接见的太学生都自认为如“登龙门”,身价十倍,对东汉末期的清议风气影响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很多人都说,大明的灭亡,"道长"嘉靖要负很大的责任,因为详情
盗墓本就是为了求财,所以让很多人宁愿铤而走险,也不愿金盆洗手的主要原因。然而详情
唐朝初年,天下初定,李渊推翻隋炀帝建立了大唐王朝,公元626年,手握兵权的次详情
说到诸葛亮,大家第一反应是“大神”,“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详情
中国古代的皇帝通常被视为神在人间的化身,号称“真龙天子”。翻看各类史料就会发详情
三国中的“忠”与“义”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但这样一位忠义的武圣,也有一详情
中国古语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中国古代,确实是这样得。 话说,唐玄宗时详情
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的这一生宠爱过很多的妃子。而且乾隆一生是非常多情的,在他详情
有的人可能会知道,《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跟《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师徒关系详情
说曹操,曹操到。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详情
崔浩是南北朝时期顶尖的智囊,也是北魏朝廷毫无争议的超级师爷。如果非要对中国历详情
在很多人眼中,一个朝代的公主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趣历史小详情
在古代,可不像现代讲人道主义,屈打成招的案子不要太多,所以古代有很多酷刑都是详情
《三国演义》的各个人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斗了一生,其中有很多人物受到当今人们的详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人读三国历史,看到的不只有金戈铁马,指点江详情
卫玠,字叔宝,小字虎,河东郡安邑县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晋朝玄详情
对甄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甄宓之死,详情
中国历史悠久,从古代的三皇五帝,到夏、商、周,再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详情
对曹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丕死后把详情
朱元璋很聪明,知道以往很多朝代之所以垮台,源自于皇位继承人之间互相残杀的火拼详情
孙权当时根本没有精力去一统天下,内政已经够孙权烦的了。孙鲁班是孙权的长女,此详情
对皇帝的庙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详情
228年这一年对于三国时代的魏国来说算是一个流年。这一年,东线被吴国打败,西详情
参合陂之战是十六国后期,北魏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一说在今山西阳高)大详情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详情
定川寨之战是宋仁宗时爆发的宋夏战争的第三场战事,最后以宋败夏胜收场。下面趣历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详情
导语: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一年的时间又经历了邯郸之战,在这两场战争中,赵国元气大详情
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刘武周接受宋金刚“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详情
玉璧之战,是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对西魏发动的战役,旨在攻取战略要地玉璧城,详情
洪都之战,是一场元朝末年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情
川陕是南宋的战略要地,南宋于1129年(金天会七年,南宋建炎三年)授命张浚担详情
关于播州之役,历来评价甚高。此役之胜,大大树立了明王朝在西南地区的威风,为2详情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详情
夏姬,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夏姬,郑国公主,出身高贵,详情
张居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王朝从详情
乾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随着《甄嬛详情
朱元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朱元璋,详情
据传说,西汉的著名飞将军李广曾在边疆驻守时经历过这么一段奇幻的故事,感兴趣的详情
对王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始皇完成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详情
商玲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罢胡琴,掩秦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赤霄剑,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详情
金朝,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何谓“风水详情
金庸小说中的各种“大侠”让人印象深刻,很多人都非常憧憬这样的人,那么中国古代详情
六朝指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皆以建康(吴名建业,江苏南京)详情
管仲改革又称管仲变法。管仲(约公元前723年或前716年-公元前645年),详情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部分,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改革家呢?下面趣历史小详情
绿珠有怎样的生平经历?后人咏叹绿珠的诗有哪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详情
王朝云生平经历如何?后世如何纪念王朝云?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详情
世卿世禄制的施行年代是什么时候?世卿世禄制是怎样废除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详情
军功爵制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军功爵制的赐爵原则是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情
息夫人有怎样的生平经历?后人如何纪念息夫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详情
卫铄有哪些民间传闻?卫铄给后世带来哪些影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详情
冯嫽生平经历如何?冯嫽的历史评价如何?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详情
曹孟德“横槊赋诗” (第48回)是《三国演义》中表现曹操复杂性格的一个重要篇详情
在“赤壁之战”这个单元里,通过“三江口交兵”、“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详情
在《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的绝顶智慧和奇谋妙计的精采片段如明珠贯连,层见迭详情
“草船借箭”(第46回)是紧接“蒋干中计”之后的又一个精彩的斗智故事。 历详情
在《三国演义》有关“赤壁之战”的情节系列中,作者着力突出“人谋”的作用,把大详情
袁绍是《三国演义》 中着墨不多但形象却十分鲜明的一个人物。他是汉末士族地主和详情
在《三国演义》中,着力表现曹操方面将领的武勇气概的精采片段,大概莫过于《许褚详情
如果把《三国演义》全书的情节划分为若干单元的话,可以肯定地说,“赤壁之战”(详情
在百二十回本的《三国演义》中,赵云从第7回出场时的少年将军,到第97回病逝于详情
在《三国演义》所构建的那个英雄辈出、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的艺术舞台上,赵云是一详情
晁盖的性格特点1、为人忠厚: 就是因为为人忠厚所以能结交到许多好汉。 晁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