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和匈奴不是死敌关系吗 匈奴为什么要善待汉朝的俘虏

  很多人都不了解匈奴和汉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历史上中原民族对抗游牧民族最狠的朝代,当属汉朝汉武帝时,一个又一个名将出现,比如李广卫青霍去病等等等等。

  单就一个霍去病就击杀了占整个大汉朝击杀匈奴王的一半,更是斩杀了至少十万匈奴人,还俘虏了一大批。

  当然,汉朝也会对被俘虏的匈奴王或者将领予以厚待,但毕竟汉朝对阵匈奴胜多败少,又杀了这么多匈奴人,那么愤怒的匈奴人又是怎么对待被俘的汉人呢?

  匈奴对汉朝俘虏,尤其是高级俘虏,一般采取怀柔态度,比如张骞苏武李陵等人,都曾成为匈奴的俘虏,并在匈奴领地存活了下来。不仅如此,匈奴还给这些汉朝俘虏娶妻生子,如此待遇,也算无微不至了。

  作为汉朝的敌人,为何匈奴要善待这些汉朝俘虏呢?

image.png

  增加人口,繁育后代

  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汉朝,人口是衡量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人能种出粮食,有的人就能培育战马,有的人还能修建宫殿,当然,大多数人还要缴纳赋税,这对于统治者而言极为重要。

  匈奴以畜牧、打猎为生,是为马背上的民族,战斗力彪悍,但他们处在的北方苦寒之地,人口并不算多。冒顿单于在位之时,人口大致在一百五十万以上,最兴盛之时,人口也超不过三百万。

  然而在汉宣帝末年,西汉的人口就达到五千万,对比我们现代的人口并不算多,但对比匈奴的人口,真可谓压倒性优势。想要提升实力,那就需要更多的人,匈奴单于也明白这个道理。在己方人口不足的大环境下,但凡有汉朝俘虏或者投奔者,匈奴都不遗余力地劝降,并为其娶妻生子,来到达增加人口的目的。

image.png

  史料记载:

  “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

  苏武在匈奴苦了十九年,就算如此,匈奴还是给他取了个妻子,还生了个孩子名为子通。人口是国力的第一要素,况且这些高级俘虏大多智力超群,也许对改良匈奴人素质也有一定帮助。

  同化、招揽人才

  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人才也是国家之间的争夺的重要资源之一,有了人才才能发展科技、经济、军事、文化等众多方面。匈奴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对汉朝的科技和文化也十分向往,对于这些高级俘虏,他们也乐于收归己用。

  “于是卫律为单于谋:‘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汉兵至,无奈我何。’即穿井数百,伐材数千。或曰胡人不能守城,是遗汉粮也,卫律于是止,乃更谋归汉使不降者苏武、马宏等。”

  西汉的大汉奸卫律,就长时间辅佐匈奴单于,为其出谋划策,一定程度上说,正是卫律为苏武等人求情,才保住了苏武的性命。

  汉人聪明,擅于谋略,能提出治国理政的建议,还能制作复杂器械,这些都是匈奴所没有的。到了宋朝,契丹为了增强其自身实力,同样掠走了大量宋人,帮其成为东亚最强政权。

  李陵被汉武帝忽悠,只带五千步兵进攻十万匈奴骑兵,虽然以失败收场,但打出了汉军的威风,打出了汉军的血性。李陵以五千步兵,以强弓硬弩,辗转千里还能杀掉万余名匈奴骑兵,也可以说虽败犹荣。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

  李陵杀了这么多匈奴人,但匈奴单于也并没有为难李陵,给李陵娶了媳妇,还封为右校王,予以重用。一方面匈奴认定李陵是个人才,杀之可惜,另一方面,李陵作为李家后人,影响力很大,借此没准还能招揽更多汉朝人才。

  之后,霍光派人到匈奴去接李陵回国,李陵没有回去,并非匈奴不让他回去,而是李陵自己选择留在匈奴。匈奴对于汉朝降将,在一定程度上,也做到了仁至义尽,这或许也是他们吸引人才的策略之一。

  减缓国家之间矛盾,考虑到国力对比

  公元前200年,刘邦发兵三十二万北伐匈奴,大军兵至平城,遭遇匈奴伏兵,刘邦轻敌冒进,落入了匈奴的包围圈,被困在了白登山。原本冒顿单于是想杀掉这批汉军的,但陈平为刘邦出了一计,贿赂了单于妻妾阏氏,阏氏在单于身边吹了吹枕头风,这才让刘邦得以逃脱。

image.png

  从此之后,到汉武帝之前,汉朝对于匈奴一贯奉行和议、和亲策略,尽量减少和匈奴的冲突,甚至就连强势的吕后,也不敢轻易对匈奴动武。白登之围证明汉朝暂时不是匈奴的对手,既然如此,为何还去自讨苦吃,所以汉朝要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韩信受胯下之辱,难道他乐意这么做?实力不济,那就只能委曲求全,如果不是韩信顾及到刘邦对其的恩德,韩信早就自立为王了,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绰绰有余。

  待文帝、景帝帮汉朝积累了足够的实力,汉武帝才着手对匈奴用兵。俗话说得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到汉武帝初期,汉朝实力雄厚,粮仓的米很多都烂掉了,仓库里的钱币,连穿钱的绳都被腐蚀了,而且还有卫青、霍去病两位悍将。

  天时地利人和,这就是老天要让汉武帝建功立业,数次战役下来,将匈奴打得灰头土脸。公元前130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分四路迎击匈奴,卫青果敢、冷静,从容指挥,直捣匈奴圣地龙城,取得大胜。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随卫青出征,霍去病独自率八百轻骑兵,奔袭数百里,大败匈奴,斩获敌军数千,汉武帝为表彰其功绩,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分别率五万精兵,北伐匈奴,霍去病进兵两千余里,和匈奴左贤王主力交战,歼敌七万余人,漠南的匈奴势力被一扫而空。

image.png

  在卫青、霍去病的剿杀下,匈奴人节节败退,根本不是对手,如果不是卫青、霍去病去世的太早,那么真有可能剿灭匈奴全族。在此之后,匈奴实力大不如前,为此,匈奴单于也改了自大的毛病,对于那些汉朝俘虏予以善待。

  苏武就曾对卫律道: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匈奴单于之所以不敢杀苏武,因为苏武是汉朝使者,一旦杀了汉朝使者,汉朝就必定会派大军前来征讨,这个后果匈奴单于还是能看明白的。

  善待汉朝俘虏,一方面可以减缓两国的矛盾,匈奴暂时不想再与汉朝为敌。另一方面,战败的那一方只能当孙子,这是实力决定的,即使匈奴不愿意,他也不得不如此。

  当然,匈奴也不是一个降将一个俘将也不杀,比如李广利,一开始也是厚待他,后来因为卫律,还是被当做祭品杀害了。

  再到后来,匈奴郅支单于当政,他是相当残忍,竟然杀害了汉使谷吉。这下子激怒了汉朝,随后派出大将陈汤万里远征,硬是砍下了郅支单于的脑袋,并说了这么一句至今仍被人传颂的话:

  “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就是《战狼》电影里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由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