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战国时代,社会生活的进步和交通设施的完善,为人们出门远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当时的社会也空前活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官方大道到乡间小路,行走着从王侯将相到贩夫走卒的各色人等。常言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旅途往往充满艰辛,舟车劳顿之苦自不必说,路上饮食起居也是个难题,纵然锦衣华服,也难免风餐露宿。那么,当时人出行都需要准备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占卜、择日和祭祀
出行之前进行占卜是个非常古老的传统,甲骨卜辞中就有“贞:勿行出?贞:行出?”“往来亡(通“无”)灾?”等向卜问出行吉凶的内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秦汉之后,《史记·龟策列传》是专门论述占卜的文章,其中也有“卜求当行不行?”“卜追亡人当得不得?”“卜行遇盗不遇?”等内容。
如果占卜的结果显示此次出行是“吉”,那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择日。当时有专门从事占卜时日的人,叫做“日者”,《史记》有《日者列传》记录这类人的事迹。《墨子·贵义》记载,墨子北上前往齐国,路上遇到一位日者,这位日者对他说:“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后来事情也没有办成。不过墨子认为日者的理论是错误的,他指出,根据文献记载:“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如果每逢甲日、乙日不能东行,逢丙日、丁日不能南行……将极大限制人们的出行,导致人心困蔽,那时就什么事也办不成了。不过,当时确实有很多出行的禁忌日。根据睡虎地秦简《日书》的记载,全年有41.3%的日子不宜出行。想选一个良辰吉日出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使等到了能出门的吉日,也不能立即上路,临行前还有最后一道程序——行“祖”礼,即祭祀路神。据《诗经》和《周礼》的记载,祭祀路神是要宰杀牲畜的,祭祀用牲为羊或狗。以羊为牲的,先将羊的油脂与草一起点燃,再将羊肉烤熟作为祭品;以狗为牲的,驱车在狗的身上碾压过去,大概是用车轮上的狗血来辟邪。《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离燕赴秦时,就在易水之畔行祖礼。
总的来看,当时人出门之前进行的占卜、择日、祭祀等活动主要是为了寻求心里安慰。战国时期人口仍然相对稀少,山林之中毒蛇猛兽出没,还可能遇到杀人越货的盗贼,旅途充满着凶险。不过像墨子那样不信这一套的人也很多,特别是策士们常年奔走于各国之间开展外交博弈,不可能非得等到良辰吉日再出发。
高官显贵出行必备——车马钱粮
马车在周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贵族出行都是乘车的。孔子曾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以徒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从大夫之后”指在正式场合跟随在大夫后面,也就说孔子也是大夫级别的,而大夫们出行都是乘车,孔子不可能跟在人家车队后面徒步走。生活在战国中期的彭更说当时一些士人“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就是这样的名士,率领着由数十辆马车构成的庞大车队游走于齐、魏、滕、邹诸国,备受礼遇。
战国时期策士们凭三寸不烂之舌扰动天下大势,出行往往肩负着重要使命,出于政治目的和安全考虑,他们出行的排场往往很大。秦武王派张仪出使魏国,准备了“革车三十乘”;楚顷襄王派景鲤出使秦国,带了五十乘车。使者的马车越多,说明对出使的国家越重视。苏秦曾以燕国使者的身份带了一百五十乘车出使齐国,齐国也以接待诸侯国君的高规格礼仪来迎接苏秦。
众多的出行随员意味着巨大的花销。所谓穷家富路,旅途中需要花钱的地方是很多的。比如,虽然驿站能提供饮食,但要想改善伙食就得自己购买酒肉。据《孟子》记载,孟子离开宋国时,宋君赠给他黄金七十镒作为盘缠;孟子在薛国时人身安全存在隐患,薛君赠送给他黄金五十镒购买武器用以自卫。另外,像策士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还要公关,花费更加巨大,所以他们在出使时会携带大量钱物。公孙衍作为魏国使者出使齐国,要拆散齐、燕、赵、楚的会盟,带了五十乘车和黄金一百镒;楚国新城令派策士城浑游说楚王将新城升级为边关主郡,给了他黄金五百镒;策士郑强替楚国游说秦王伐韩,带了黄金八百镒。
粮食和炊具也是出远门必须要携带的。驿站虽然可以免费提供食住,但时长却有限制。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就规定,如果公差在一处驿站滞留超过十天,驿站就不再提供饮食。西汉初年的这条律令应该也是沿袭战国时期的。万一因事在某处耽搁时日,就需要自己生火做饭了。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就是走到既无驿站又无逆旅(民营客栈)的荒郊野外,也得自己做饭。当年孔子一行被困于陈、蔡之间,子贡想办法弄到了米,“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孔子家语·在厄》)策士蔡泽在韩、魏边境时,“遇夺釜鬲于凃(通“途”)”,(《史记·蔡泽列传》)说明他也是自带炊具的。
除了车马钱粮这些必需品外,达官贵人出行还会带一些生活用品,比如夜里照明用的灯具——行灯。甘肃平凉市庙庄战国秦墓出土了一盏行灯,闭合状态下高16.7厘米,开启之后高30.2厘米,口径11.3厘米。收合时,为三足圆鼎。构造精巧,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封口严密不溢油。当然,更多的生活用品可以沿途购买,战国时期商业还是比较繁荣的。
官吏出行必备——符节印信
战国时期官吏出行是住驿站的。驿站在当时叫做“遽”或“传”,驿卒被称为“遽人”,《周礼》称之为“遗人”。在《周礼》构造的理想化制度中,官道应该每隔一段距离就有驿站:“凡国(国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即每隔十里就有提供饮食的餐馆,每隔三十里就有住宿的地方,每隔五十里就有市场。路室和候馆都是驿站,候馆的规模和级别更高。这从两者储存物资的多寡也能看出来——委和积是指粮食和草料,《康熙字典》说两者的区别只是数量的多寡:“少曰委,多曰积。”当然,现实中驿站未必如此密集,吃住条件可能也不尽理想,但驿站依然是大小官吏出行的重要保障。
当时大多数官吏出差都是徒步而行,少数高官可以乘车,此外就是负责传递紧急情报的人员可以乘车。南越王墓出土的虎节上有“王命命车驲(读rì)”五个字,驲是驿传的专用车,说明持此虎节者是奉命驾车出差。乘车者可以在驿站免费保养车或修车,根据睡虎地秦简记载,驿站一般都备有车辆的零部件,还有脂(用来给车轴润滑的动物油脂)和胶(用来粘合车辆部件)。
因公出差的官吏出门一定要带好符节印信等官方凭证,这样才能住进驿站。不同身份的人所持符节印信也各异,据《周礼》,符节中最贵重的是玉节和角节,材质分别为玉石和犀牛角。考古文物中还出现了青铜材质的金属节,目前出土有三件“龙节”、两件“虎节”、两件“鹰节”;此外,还有“雁节”、“马节”、“熊节”等。这些节并不大,两个虎节的厚度不过0.3厘米。有的节上会有字标明持节者的身份和待遇,如一件龙节上就有“王命命传赁,一担食之”字样。李家浩先生指出“赁”就是租赁、雇佣的意思,即持节者是国君雇佣来专门从事驿传的人员。一担是持节者一个月的口粮,按每月三十天计,则驿站需要给持节者的口粮为一天四升,约合今900毫升,折合为大米的话是一斤半左右。出土的秦简《传食律》还详细规定了不同级别官吏每天的口粮,以及每个人能获得的盐、酱、菜数量和给马的草料。这些详细的标准也反映出当时各国驿站系统的发达。
平民出行必备——干粮和绑腿布
平民百姓出门无法住驿站,吃住都需要自理。为了省钱,平民远行往往自带干粮,叫做“糗(读qiǔ)糒(读bèi)”。准备多少干粮需要视行程远近而定,《庄子·逍遥游》说去城郊的人,只需要带一日三餐;去百里之外的人,要在出发前连夜舂米准备干粮;去千里之外的人,则需要用三个月的时间筹备粮食。不过,准备的干粮过多会增加行李的重量,并不利于远行,这三个月时间应该主要是用来筹备盘缠,因为干粮还可以在路上购买。道路沿途会有民营旅店,叫做逆旅,价位不同,条件各异。当然,还可以选择借宿民宅。
平民远行一般都是徒步。在文献中,平民和徒步是紧密结合甚至可以通用的两个词。如《墨子·鲁问》:“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淮南子·泛论训》:“苏秦,匹夫徒步之人也。”
当然,家境殷实的平民在出门时是可以乘坐马车或牛车的。《列子·力命》有一则寓言,说贫穷的北宫子外出时只能“徒行”,富有的西门子外出则“结驷”,就是乘坐四匹马拉的车。《史记》记载,大商人陶朱公派他的儿子带着大量黄金去楚国,为了安全起见,将黄金藏在不值钱的器皿中,用牛车拉着去。
徒步远行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一篇托名苏秦的文章“自述”贫穷的苏秦出门远行时“无罢车驽马、桑轮蓬箧,羸縢负书担橐,触尘埃,蒙霜露,越漳、河,足重茧,日百而舍”。(《战国策·赵策一》)“桑轮蓬箧”指用桑树木料做的轮子和用草编织的车箱,是最便宜的造车原料,但苏秦连这样最便宜的破旧马车都没有。“羸(léi)縢(téng)”指用布绑腿裹足以利于远行。苏秦背着书籍和装行李的口袋,满面灰尘,风餐露宿,脚上长了一层又一层的茧子,每天要赶一百里的路才投宿。《淮南子·氾论训》则说苏秦在远行时携带有“靻(读z?)蹻(读qiāo)嬴(读yíng)盖”,清代学者王念孙指出,“靻”当作“靼(dá)”是指用柔软皮革制作的鞋子,蹻则是草鞋;“嬴”通“籝(读yíng)”,竹编的箱、笼;“盖”是绑在竹筐上遮阳用的布盖。
徒步远行对人的腿和脚是个考验。《吕氏春秋·爱类》记载:“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所谓“裂裳裹足”就是撕裂衣服去包裹小腿和脚。这样做能缓解腿部酸痛和脚部磨损、预防蚊虫叮咬,还能防止荆棘、岩石等刮伤皮肤。绑腿布可以说也是徒步远行的必备品。
关于战国时期出门远行的细节当然还有很多,本文也只是简要叙述了一些注意事项。无论古今,出门远行都是一件大事,提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至于在途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就需要人们随机应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秦太后的男宠,魏丑夫和嫪毐,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详情
在许多北宋题材的影视剧中,都会出现一位奸臣,他不仅与包拯为敌,还迫害杨家将,详情
众所周知,西晋皇后贾南风是引发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如果贾南详情
明朝自从与后金(清朝)开战以来,镇守辽东的督师、总督、巡抚有数十位,其中最著详情
北宋王朝虽然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但却出现了不少武将世家。所谓武将世家,指详情
明朝末期,国事糜烂,崇祯帝无力扭转局面,只能用诛杀大臣来立威。在崇祯帝统治时详情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赵云和文丑战六十回合都不分胜负,为什么关羽一刀便斩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雉和武则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纵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尸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封建历详情
章惇,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大宋哲宗绍详情
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一般都遵循“父死子继”的原则,在皇子众多的情况下,则按照“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头盔羽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王详情
三国中太史慈是个怎样的人 对于太史慈这个人物,争论不多,他于历史舞台出现时详情
诸葛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诸葛亮斩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打仗制高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详情
马超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马超和曹操详情
荀攸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荀攸出身于士族家庭,父亲荀彝,任州从事之职。 荀攸从详情
荀攸的性格特点 荀攸的品质还是非常好的,是一个有智谋且勇敢的人,下面我们来详情
关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到关羽其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粮草,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粮食对人类有多重要详情
曹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可能大家不详情
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是不是荀攸? 在许多《三国演义》读者心中,曹魏第一谋士是详情
你知道龙湾之战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水战是中国古代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夷陵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叁国里详情
长坂坡之战简介:长坂坡之战的背景是什么?长坂坡之战详细过程是怎样的?下面趣历详情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官渡之战曹操取胜原因是什么?下面趣详情
宛城之战简介:宛城之战经过是怎样的?宛城之战有什么影响?如何评价宛城之战?下详情
靖康之耻简述:靖康之耻的过程是怎样的?靖康之耻有什么影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详情
夷陵之战简介:夷陵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是怎样的?下面趣历史详情
关羽襄樊之战简介:襄樊之战的背景是什么?襄樊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襄樊之战有什详情
定军山之战简介:定军山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定军山之战详细过程是怎样的?下面趣历详情
北宋东京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东京之战有什么意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详情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189年,掌政的董卓详情
对安德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安德海曾详情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详情
夏姬,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夏姬,郑国公主,出身高贵,详情
张居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王朝从详情
乾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随着《甄嬛详情
朱元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朱元璋,详情
据传说,西汉的著名飞将军李广曾在边疆驻守时经历过这么一段奇幻的故事,感兴趣的详情
对王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始皇完成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详情
商玲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罢胡琴,掩秦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赤霄剑,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详情
宋朝武将的地位真的这么低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狄青已经是枢密使了,为何还会详情
人们总认为,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往往是武勇过人的,能亲自跃上战马执锐挽强、摧坚详情
通过制定一系列汉化与封建化的制度,拓跋珪的北魏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其生活方式详情
夏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九月二十日,夏仁宗李仁孝卒,终年70岁,谥号“圣详情
西夏灭亡时,蒙古军队焚烧其城,并对其境内的居民进行了灭绝性的屠杀,使境内的郡详情
12世纪,蒙古高原上的蒙古部逐渐从一个小部落发展成为强大的政治势力,正当蒙古详情
《贞观玉镜》是西夏贞观年间(1101年~1113年)颁行的军事法典,以西夏文详情
党项羌人在内迁之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部落阶段。这时,党项社会中设有专门的详情
中国古代的法律历经了至少3000年的发展,有着独立发展、脉络清晰而自成体系的详情
仁宗时西夏虽进入了全盛时期,但是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太平盛详情
夏大德五年(1139年)六月,崇宗李乾顺卒,终年56岁,在位54年,谥号“圣详情
聊斋志异《曾友于》原文 曾翁,昆阳故家也。翁初死未殓,两眶中泪出如沈,有子详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详情
聊斋志异《石清虚》原文 邢云飞,顺天人。好石,见佳石[1],不惜重直。偶渔详情
苏东坡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大家基本上认详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详情
对苏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魏晋文人陶详情
聊斋志异《韦公子》原文 韦公子,咸阳世家[1]。放纵好淫,婢妇有色,无不私详情
聊斋志异《大男》原文 奚成列,成都士人也。有一妻一妾。妾何氏,小字昭容。妻详情
聊斋志异《王十》原文 高苑民王十(1),负盐于博兴(2)。夜为二人所获。意详情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有戏剧天才威廉·莎士比亚为人文主义奏响赞歌,在中国,明详情
聊斋志异《三仙》原文 士人某,赴试金陵,经由宿迁,会三秀才谈论超旷,悦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