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为什么会被称为三国最被低估的雄主?原因是什么
2020-11-04 10:37:43 秦朗 曹彰 袁绍 曹植 曹操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策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纵观江东基业,起于孙坚,兴于孙策,稳在孙权。或许有人会说:孙权能保证江东基业数十年不曾有失,他的能力是远超于其父兄的。但笔者认为:孙策的眼光却明显高于孙权,他才是最被低估的一代雄主。

  首先,是孙策对于江东基业的杰出贡献。孙坚战死在荆州后,年仅二十岁的孙策便接过了父亲的旧部。与孙坚不同的是,孙策不仅继承了父亲勇猛善战的优点,还有着颇为长远的目光。

image.png

  袁术为人无道,孙策早知其未来,必将是一败涂地。为此,他不惜拿出偶然得到的玉玺,向袁术换来了几千士卒,以及一个脱困的机会。就这样,孙策开始转战江东。

  在好友周瑜的帮助下,孙策找准了发展方向:

  他命令周瑜镇守丹阳,以此为根据地,开始向江东辐射。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孙策尽诛其豪,成功占据江东六郡。在这个过程中,孙策对于降卒的笼络、对于豪族的暴力,可谓是得心应手。

  建立起江东基业后,迫于淮泗集团多武将而少文臣的弊端,孙策又花费大代价,不惜“三顾茅庐”,才将大名士张昭请出。并在后者的支持下,他如愿组建起了江东最初的文臣体系。

  这样的孙策,虽然名为小霸王,但他的气度、智谋与眼光,却要高于项羽的。不仅如此,孙策在临终之前,还留下了两条遗言。一条指出了孙权的不足,使得后者确定了江东的定位;而另一条,更是帮助孙权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坐稳了江东之主的位子。

  首先来看第一条,见于《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显然,孙策认为孙权自守有余,但进取不足。

image.png

  关于哥哥的评价,孙权一开始还不服气。但经过了几次合肥之战后的失利后,孙权不得不承认,孙策对自己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就这样,孙权不再将进取中原当做是东吴发展的重心,反而提出了“据江东以自保”的战略。

  为了这个目的,孙权不惜单方面撕毁了孙刘联盟,以背叛盟友的代价,将关羽杀死,并夺取了荆州。此时的孙权,对时局有着极为清楚的认知。他明白一点:想要保卫江东,则必须据长江而守;而想要据江而守,荆州却是重中之重。

  由此可见,孙策的遗言可谓是极为准确。在他的发之下,孙权凭借地利,大肆发展造船业,终于将东吴打造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

  不过,真正对孙权乃至整个江东政局影响最大的,却是孙策的另外一条遗言。只是孙策并没有直接对孙权说,而是当着他的面,说给了张昭听。据《三国志·张昭传》注引《吴历》记载:“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看到这句话时,很多人都将重点放在了前半句上。可真的深究起来,孙策让张昭自取,不过是一个幌子,他只是在暗示众人,张昭的地位非常重要罢了。这与刘备托孤时,让诸葛亮自取是一个道理,他也是为了突出荆州士族的领导地位。

  而后半句话,才是重点。大概意思是说:倘若孙权真的没有能力,孙策便希望张昭能起到作用,将孙氏基业慢慢转移到西边,这样便再无任何后患了。

  与孙策起兵的老臣,包括孙坚的旧部,统称为淮泗集团。但相对于江东豪族而言,他们又是江西人氏。因此孙策所说的“缓步西归”,便是让张昭以及淮泗旧将带领孙氏返回江西。这里是孙氏的大本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image.png

  孙策对张昭说的这话,其中深意有两个:一是希望张昭能帮助孙氏在江东站稳脚跟,二是告诫孙权,要注意淮泗将领与江东豪族之间的关系。

  其实,孙策本人从这次刺杀事件中,已经明白了江东内部看似平静的外表之下,早已是波涛汹涌。显然,孙策之前“尽诛其豪”的举动,已经引起了江东豪族的强烈不满。

  所以孙策在临终前,用自己的例子教训孙权,希望他能尊重张昭。因为张昭才是维系淮泗武将与江东豪族之间的“润滑油”。

  孙权天资聪颖,又怎能不理解兄长的良苦之意?孙策死后,孙权通过张昭的面子,成功将一部分权力分给江东豪族,最终化仇敌为力量,从而牢牢坐稳了江东之主的位子,完美解决后顾之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