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促成的中兴局面为什么没坚持多久?真相是什么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宪宗促成的中兴局面为什么没坚持多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中晚唐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之中,恐怕没有皇帝能够同唐宪宗李纯并驾齐驱。以至于,每当人们提到中晚唐的历史时,总是会在第一时间的唐宪宗。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历史上唐宪宗在位的时期,唐王朝迎来了一个高光时刻,即我们后世所熟知的“元和中兴”而这次中兴的历史片段所以能够成为唐王朝的高光时刻,主要还是因为这次中兴局面,暂时结束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

image.png

  根据史料的记载,唐宪宗继位之初,便致力于打破唐德宗时遗留下的困局。其在位的十五年时间里,任用贤能加强相权,并始终都对游离的藩镇以雷霆手段进行弹压,这中间尤其是对淮西藩镇的用兵,更是中晚唐时期所有削藩战中,最为激烈的一场大战。而后面的历史也证明,唐宪宗时期的削藩之战使得唐朝再次归于一统,国势也得以复振。但让人觉得意外的是,唐朝因唐宪宗而改变的历史线路,在唐宪宗死后旋即又回到了原来既定的轨道上。

  历史上唐宪宗在元和十五年死后,因“河朔复叛”的原因,唐王朝内部再一次开始摇摇欲坠起来,而这也导致“元和中兴”积累十余年的成果被付之一炬。当我们回顾这段发生于中晚唐时期的历史,便会发现,荣枯骤变人亡政息成为了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并且,伴随着“元和中兴”所远去的则是唐帝国重新振兴的可能。那么,唐宪宗以雷霆手段促成的中兴局面,为什么会转瞬即逝?

image.png

  首先,唐宪宗以雷霆手段促成的中兴,所以会转瞬即逝,实际上同制度上的变革没能及时跟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从唐朝当时藩镇割据的角度的来看,唐朝若要彻底的平复藩镇并复兴唐室,必然需要武力征服与兵制、节度使制度变革并道而行,即在以武力削平藩镇之后,迅速进行改革,以此来稳定整体的局势。而回顾这段历史便能发现,恰巧就是在这个需要兵制与节度使制度变革的关键节点唐宪宗却突然离世,而这则使得其以雷霆手段促成的中兴,最终转瞬即逝。

  实际上,唐宪宗在位的末期,关于节度使制度的改革已经悄然开始。在公元819年,也就是唐宪宗死前的一年,一些限制节度使权力的政策已经陆续出台。根据《剑桥中国隋唐史》的总结归类,其涉及的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来取消部分节度使的屯田收入,再者便是限制节度使任命地方官职,而最后一点便是有意的加强州郡刺史的地位,并让其拥有一定的兵权,从而使节度使只能控制一州之地。对此,当时的横海节度使乌重胤曾言道“向使刺史各得行其职,则虽有奸雄如安、史,必不得以一州独反也”可见,唐宪宗在位的末期,大刀阔斧的改革实际上已经被提上议程,这中间如果唐王朝具有改革的资源优势,那么藩镇问题还是很有可能被根治的。

image.png

  但就是在这个兵制、节度使制度变革的关键时期,唐宪宗却突然离世,这使得其之前以雷霆手段换来的成果被付之一炬。而在唐穆宗继位之后,唐朝便选择了以更为激进的销兵之策来剪除藩镇。对此《旧唐书》的记载则为“宰臣萧俯等不顾远图,乃献销兵之议”而这个所谓的“销兵之议”瞬间便点燃了藩镇牙兵这个火药桶,这就有了后面的“河朔复叛”可见,若是宪宗仍然在位,并依照此前的顶层设计由表及里式的进行变革的话,“元和中兴”或许也还不至于宪宗刚离世便彻底崩溃。

  历史就是这样,藩镇被平复之后,唐宪宗的离世导致了一系列变革没能及时跟进,而穆宗朝大臣的昏聩则彻底点燃了牙兵心中的怒火。这样的背景下,“元和中兴”自然也就成为了转瞬即逝的存在,而同“元和中兴”一道转瞬即逝的还有唐王朝扭转乾坤的一次大好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