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二十一年的那个夏天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被人称为“无夏之年”?

  1816年发生了什么,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1816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普遍被人称为“无夏之年”,为何这样说呢?因为1816年确实没有夏天。我们都知道5月21日到8月22日是夏天,应该气候炎热,高温多雨,然而1816年恰恰相反,它不仅没有高温,反而天寒地冻,6月开始下雪,7月就已经结冰了。这种气候应该是千年难遇的气候。

image.png

  1816年的夏天,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处于低温,比如彭泽县县志记载:六月下旬北风寒,二十九日夜尤甚,次早九都、浩山见雪,木棉多冻伤。

  低温气候导致农作物粮食大面积的冻伤,并出现饥荒,云南饥荒最为严重:是岁大饥,路死枕籍。饥荒的出现令人们手无足措,甚至为一块树皮而大打出手。伴随饥荒到来的是瘟疫和各种伤寒有关的疾病,大批百姓死于其中。

  当然,并不是只有中国没有夏天,而是整个北半球。这种诡异的气候在当时无人能解,认为是天灾异象,如今看来,这种异象也是有原因的。而其原因就要追究到1815年了。

  1815年的时候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猛烈爆发,它爆发的威力十分巨大,我们都知道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小男孩”,它让日本丧失了7万平民,而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威力是”小男孩“的6.2万倍。

image.png

  坦博拉火山爆发的时间是1815年4月5日,爆发时不断向空中喷出火山灰和一些气体,仅3天,周围480千米的天空就已变得灰暗,而这次喷发持续到了7月份才结束,火山的熔岩流进大海,不断蒸发水雾,并且使地壳沉陷,引起海啸。

  也正是这次的火山爆发,使得全球的气温下降了0.53度,1816年更是出现了罕见的天气异象,成为”无夏“之日。

image.png

  解释一下,坦博拉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和一些气体把地球包围,气体中又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在经过大气层时发生反应成为了溶胶,阻挡并反射了太阳光,因此地球没有了太阳的热量,所以气温也就下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