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决策机构是如何设置的?与明朝时期的有何不同?
2021-01-15 14:58:34

  说到中国古代的决策机构,小编觉得应该还是有不少的人都有所了解的,尤其以明清两代最为显著了,明代的内阁制,清代的军机处,都是重要的决策机构,同时,也是非常严密的地方,那么,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明清两代的决策机构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何联系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image.png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执政期间,因丞相胡惟庸相权权力过大而架空君权,在杀胡惟庸后废除丞相制,禁止再设,中国历史上有着上千年演变历史的丞相一职正式退出历史。不过,皇帝还是会需要一些文官来帮助自己批阅奏章、处理国务。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设置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正式有“内阁”之名。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作为秘书兼顾问组织代之,本意为将其权力降低,事实上由于皇帝的信任。居首位的大学士(首辅)权力可以与宰相相比。到明宪宗成化(1464年—1487年)年间,首辅制臻至成熟,并为后来历代帝王承袭。明中叶尤其是嘉靖、隆庆、万历初三朝(1543-1582年),调旨票拟之权尽落首辅之手。今天我们很熟悉的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张居正等明代历史人物,都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权臣、名臣,他们的权势一度可以与前朝的宰相相比,但是实际是仍然是皇帝的“私人顾问”。张居正

image.png

  清代初年保留了内阁的设置,但实际上内阁已经不再作为决策机构。雍正四年(1726年),筹划用兵西北,为求保密并削弱内阁等机构的权力。军机处的位置常在圆明园出入贤良门外御河南军机堂。军机处本是一个非常的临时机构,摆脱了原有官僚体系的推诿繁冗的弊端,非常适合皇帝加强皇权的意愿,所以,在准噶尔战事平定之后,按理应裁撤军机处,但结果非但不将其撤销,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军机处的权力,使其超越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成为最主要的政治核心。

  乾隆帝即位后曾一度撤除军机处,改设总理事务处兼理军机事务,简称总理处,以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原军机大臣讷亲、徐本、班第、索柱、丰盛额、海望、莽鹄立、纳延泰改在总理处“协办总理事务”或“差委办事”。乾隆二年十一月(1738年1月),准总理事务王大臣解职,复设办理军机处,以鄂尔泰、张廷玉、讷亲、海望、纳延泰、班第入值。咸丰十一年(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后,军机处之决策权渐移。但在奕䜣失势后,军机处又重掌大权。

image.png

  纵观明清两代的这样决策机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皇帝的权力达到空前的状态,原本握有决策票拟权力的内阁逐渐被架空,代之以没有决策权而只能“跪受笔录”的军机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