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古代人是如何过冬的?是如何保暖的

  你真的了解历史上古代人是如何过冬的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当年穷的时候布衾都能冻得跟铁一样,取暖成了穷人的一大难题。有着盛唐强汉之称的大唐,在安史之乱后期,路上冻死穷人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已深刻地描述了这一场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取暖的手段多种多样,在冬天可以穿保暖、棉衣、羽绒服,屋子里面可以用地暖,用空调,最差还可以点一个蜂窝煤的小炉子。那么据我们千年之久的古人,他们是如何过冬的呢?据相关记载,一直到元朝时期才有棉花,古人可以制成棉衣与棉被用来取暖,在之前古人采取什么手段过冬一直是大家比较好奇的,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古人那些脑洞大开的保暖手段。

  人类整体是向前发展的,从原始时代到后面的封建社会,一直处于慢慢进步之中。当某一个远古人第一次在火中拾取被火烧死的小动物当食物时,那香喷喷的味道让他们一想起来就开始流口水。火逐渐被应用于他们的生活中。御寒、御敌都是火的一大作用,早在远古时期,众人围着一堆火焰,休息、跳舞,这便是古人最早采取的方式——篝火。

image.png

  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火种的保存与转移做得越来越好,取暖所用的燎炉便被发明了出来。开创了我国古代人民用器物烧炭取暖的先河。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后续发现的先秦皇宫遗址中,一种取暖墙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有点像欧洲的壁炉,但又不完全是。

  一个房间三面都是中空的墙体,上面有朝外的烟囱,靠着烧墙取暖,冬季起到取暖的作用,夏季阳光不能晒透,还能让房间内保持凉爽。

  在古代还有另一个高端大气的叫法,那就是调温房。这听起来有点像我们现在的中央空调了,但也只能说是听起来像,因为也只能算得上是保温房,并做不到能冷能热。这种房间的制作原理便是将花椒剁碎,混合到建房的泥土中,涂抹在建筑的外围,类似于做了一层保温。

  之后在屋里铺上一层层厚厚的毛毯,古人在发现花椒有祛湿的作用之后,果断将它应用于建筑当中,这脑洞开得真不是一般的大。据说只有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才有资格居住花椒房。

  这两件东西就比较亲民了,所谓的鸡婆子就是我们小时候父母给放到被窝里面的“暖脚壶”。我们用的是塑料的,但是古人用的是铜打造的,灌上热水之后,毯子等包裹好,防止烫伤皮肤,给穷人送上一丝丝暖流,起到了极大的心理慰藉。

image.png

  火炉、火盆则是和我们所说的炭盆是一个意思,将炭块加入到炉中,以此来取暖。火炉又称为熏炉,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熏炉一般都很大,除了保暖之外,一般还会放入一种香料,用以掩盖炭火的气味。顺便还能当作装饰家具,可谓一举多得。

  古人在衣物御寒方面开了哪些脑洞

  这大冬天总不能一直窝在家里吧,冬季也是要出门劳作,在棉衣出现之前,古人也有自己的办法。其中之一便是“羽绒服”与“貂皮大衣”。

  上古年间,古人在处理器衣物来就显得比较简单粗暴了,他们直接将动物的羽毛收集起来用来御寒,成为了最早的“羽绒服”。动物皮毛光滑保暖,打猎之后古人便将动物的皮面进行加工,成为了最早的“貂皮大衣”,原来古人才是一直走到时尚前端的人。

  区别于棉花,利用木棉树的植物纤维起到保暖的效果,这种植物纤维被絮到衣服的夹层里面,起到一定的防寒保暖的效果。当棉花出现时,直接用棉花取代了这种材料,得到材料的升级更新,因为棉花在收集与加工的过程中,要比木棉纤维更容易,成本也更低廉,更适合广大百姓推广应用。

image.png

  这个和远古时期人们的皮毛衣服有一些区别,随着发展,古人会将皮毛进行加工,制作出真正意义上的“貂皮大衣”,用来抵挡冬季的严寒。影视剧中常常出现的“白狐裘衣”便是这种衣服的代表。经常应用的除了白狐皮,还有鹿皮与虎皮,这都是比较珍贵的皮毛,多用于皇宫与高官之家。

  平头老百姓就没用那么多讲究了,最常见的还要数“狗皮大衣”了,但后期能穿得上狗皮大衣的又能有多少人。大都还是穿着薄薄的衣服靠着火力来硬抗寒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