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是什么样的人?范蠡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2021-02-23 16:24:42 樊迟 宰予 端木赐 仲由 孔子

  公元前468年,范蠡帮助勾践灭吴成就霸业后,因其有大功,勾践封他为开国大将军。但是范蠡却留下一封信辞谢了勾践的厚爱,离开了越国。不光如此,他还在齐国写信给同为勾践卖命的文种说:“蜚(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为什么范蠡会说勾践不能同富贵呢?那么,范蠡凭什么这么说呢?

image.png

  有人会说,不要相信一个连翔都敢吃的人。虽然这个答案让人无法辩解,却太过主观。翻开史料,有四处能说明。

  1.品行不端

  未经历灭国之事前,勾践的德行不好。《国语·越语》记载:先人就世,不穀即位。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

  那个时期的勾践正处于富贵之中,荒唐是他的本来面目,贫贱时的忍辱负重,并非常

  2.勾践有亲近小人,不敬大臣的举动

image.png

  越语说勾践即位三年就想着伐吴,范蠡苦劝他说时机不成,然而勾践的反应是“王弗听”、“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又有记载,道勾践宠幸一位名叫石买的大夫(越绝书?),听信他的话而疏远范蠡,连文种也为忍不住为范蠡力争。

  对于文种,勾践早年大约也是不够尊敬的,不然文种不会在他战败时指责他道:“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骨子里刚愎自用,根本不听这一班贤臣的意见,等到打了败仗了,又拉得下脸皮来求他们为自己收拾残局。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文种是老实人,并不在意,但精明的范蠡则是暗记于心了。

  3.面相不好

  这个理由会让人觉得荒谬,认为比较迷信,可是古人却很看重面相。《史记》中范蠡是这样说的: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我们不知道“长颈鸟喙”是什么意思,但肯定不是好面相。

  4.忘恩记仇

  这一点虽然没有实证,却可从范蠡告别时说的话中推测一二。“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勾践在吴国所受的侮辱,其罪都归在臣子身上,如今功过相抵,全身而退。

  历史证明,范蠡所言不虚,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范蠡离开越国后,田种就被逼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