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大臣姚贾:一人可阻四国之百万雄兵的存在

  关于秦国大臣姚贾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战国时期,“谋圣”鬼谷子麾下出了几位高徒,其中张仪苏秦二位可谓出尽风头,这哥俩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合纵连横,搅动天下风云。到了战国末年,魏国出了一个小人物,此人辗转赵国,后来被秦王嬴政所重用,他能言善辩,口若悬河,获得秦王重用,成为一时纵横家。秦王认为,有他一人,可阻四国之百万雄兵,此人就是姚贾。

  近期,《大秦赋》热播,姚贾这个角色出场较早,早在吕不韦担任秦国相邦时,姚贾就已经在秦国的庙堂之上。并且,在吕不韦的谋划下,姚贾负责教导嬴政的弟弟成蛟。其实,在历史上,姚贾最初只是一个小人物,而且姚贾在秦国的出场,根本没有这么早。

  笔者为什么说姚贾是一个小人物呢,因为在《史记》中,姚贾只被提到过一次,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

  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

  即,韩非子来到秦国后,被李斯和姚贾联手害死,李斯之所以害韩非,至今仍存争议,而姚贾之所以要害韩非,是因为韩非欲离间秦王和姚贾的关系。下面,笔者就来说一说姚贾这个“小人物”。

  一、小人物,有志在庙堂

  姚贾,其字号不详,只知道他是魏国人,父亲曾是一位看管城门的小卒。在当时的魏国,姚贾身为“门吏之子”,毫无地位可言。据《战国策》记载,韩非曾辱骂姚贾是“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也就是说,当年姚贾为了生存,在魏国大梁曾做过盗贼。后来姚贾投奔赵国,因他口舌伶俐,被赵国大夫所推荐,得到了赵王的重用。

  赵王曾派姚贾为使臣,去游说韩、魏、楚三国联合抗秦。李斯知道后,立即在赵国散布谣言,说姚贾早年曾是魏国的盗贼,他出使三国,不过是为了捞取贿金而已。赵王听闻后,立即调查,发现姚贾果然有前科,于是,赵王派人追回姚贾,并将姚贾逐出赵国。

image.png

  姚贾出身低微,好不容易跻身于赵国的庙堂之上,如今又被逐出赵国,虽然受此打击,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姚贾认为,秦国之所以要陷害自己,并非不认可自己的才能,而是因为自己当时为赵国所用。所以,他如果去秦国,必然会得到重用。果然不出姚贾所料,当姚贾来到咸阳后,他立即被邀请入宫。

  二、露头角,获秦王重用

  当时,秦王嬴政最宠信的大臣乃是李斯,李斯向嬴政举荐姚贾,嬴政因而用姚贾。

  之前,赵王派姚贾去联络韩、魏、楚三国联合抗秦。后来姚贾被驱离,赵王必然派另外的使者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嬴政要一统六国,秦国的虎狼之师最怕的就是六国合纵。现在,赵、韩、魏、楚四国有合纵之势,嬴政比较焦虑。

  《战国策》云:

  “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 ”

  这句话是嬴政说的,他的意思是说:现在四国联合抗秦,我们该如何应对?

  秦国人才济济,但面对秦王嬴政的询问,无人回答。大家都扭头看李斯,以为李斯必有良谋,然而,李斯却往后看向姚贾。李斯并非没有应对之策,他只是想把这次露脸的机会给姚贾而已。

  姚贾明白李斯之意后,立即从后排钻了出来,大声对秦王嬴政说:

  “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

  意思是说:大王若派我为使臣,出使四国,我必然能绝了他们联合抗秦之谋,让他们不再蠢蠢欲动。

  嬴政听完,大喜,于是派姚贾为秦使,出使四国。

  三、战四国,敌百万雄师

image.png

  对于姚贾的出使,嬴政显然非常重视。《战国策》记载,姚贾临行前,秦王嬴政“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意思是说,嬴政赏赐姚贾金钱和香车,送衣冠和宝剑给姚贾。

  笔者认为,嬴政之所以愿意出这么多本钱,有两点原因:其一,嬴政的确害怕四国联合抗秦,希望姚贾能感受到他的决心,好“绝其谋”;其二,嬴政如此重视姚贾,也是做给四国看的,因为姚贾不仅仅是秦国的使臣,更是秦王看重之人,这样可以增加秦国使者在四国的分量,方便姚贾行事。

  从结果上看,姚贾没有辜负秦王的厚爱,姚贾用了三年的时间,先后出使韩、魏、楚、赵四国,不辱使命。

  古代没有即时通讯,作为使者,姚贾在外虽然代表秦国,但外界局势瞬息万变,他不能及时请示秦王,只能凭自己的理解,来准确表达秦王的意图。三年间,姚贾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手段用尽,各个击破,甚至不惜贿赂诸国权贵,让他们为自己说话。因为四国联盟本来就不牢靠,再加上姚贾不择手段,最终瓦解了四国之谋,为嬴政统一六国做出了铺垫。

  三年后,姚贾归来,嬴政亲自迎接。当场拜姚贾为上卿、封千户。嬴政认为,姚贾此举,破了四国合纵,无异于以一人之力挡住百万雄师。

  四、挫韩非,英雄不论出身

  公元前233年,秦王嬴政调整战略,打算先灭韩国韩王安派韩非出使秦国。嬴政久仰韩非的才名,打算留下韩非为秦国所用。韩非和嬴政几次交谈后,给嬴政上了一道奏疏,名曰《存韩》。在《存韩》一文中,韩非子站在嬴政的立场上,陈述攻打韩国弊大于利,例如:

  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则诸侯必灭宗庙,欲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计也。

image.png

  韩非的意思是,韩国一向不和秦国为敌,赵国一直要合纵抗秦,如果先攻韩国,韩国上下必然誓死抵抗,而给赵国可乘之机

  总之,韩非的意思很明显,以“替秦国考虑”为由头,千方百计阻止嬴政攻打韩国。让人没想到的是,韩非一边劝秦王,一边竟然攻击秦国大臣,其中有两位大臣首当其冲,一位是韩非的老同学李斯,另一位就是纵横家姚贾。

  韩非说姚贾是“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并指责姚贾在出使四国期间,受贿受贿,包藏祸心。韩非认为姚贾这样的人不能被重用,更不能为诸臣之表率,让秦王弃用姚贾。

  关于韩非为什么要诋毁李斯和姚贾,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韩非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李斯和姚贾都是着眼于六国的大人物,韩非若想让秦王保全韩国,必然会遭到李斯和姚贾的反对,因此才会先下手为强。其实,韩非诋毁姚贾,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引起了秦王对姚贾的怀疑。

  嬴政召来姚贾,质问他为何在出使期间行贿受贿,姚贾回答说:“我贿赂四国,都是为了秦国的利益着想。我出使三年,若是为了自己,何必再回咸阳?”

  一席话把嬴政说的哑口无言。嬴政又拿姚贾的出身和经历责问姚贾,姚贾说:

  “太公望,齐之逐夫……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百里奚,虞之乞人……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

image.png

  姚贾给秦王列举了4个例子:姜子牙是一个被老婆赶出家门的逐夫,后来帮周朝灭商。管仲是商贩出身,帮齐桓公成就霸业。百里奚当年不过是一介乞丐,却帮秦穆公称霸。晋文公依仗中山国的一帮盗贼,在城濮之战中获胜。姜子牙、管仲等人,要么出身低微,要么被逐出家门,要么身为盗贼,这影响他们为圣明的君主效忠吗?

  不得不说,姚贾不愧是聪明人,他巧舌如簧,韩非说他是“门吏之子”,他就举百里奚和管仲的例子;韩非说他是“魏国盗贼”,他就举中山国盗贼的例子;韩非说他被赵国驱逐,他就举姜子牙的例子。这样一来,嬴政若还为难自己,那不就说明自己不是明主了吗?尤其是这里面还有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的例子,嬴政根本无法反驳自己的祖先。

  就这样,姚贾和韩非的一战,姚贾完胜。而韩非因为其心不纯,最终身死。

  笔者认为,姚贾在战国末年,的确是一位出色的纵横家。遗憾的是,《史记》对他的记载少之又少,《战国策》也只是略微提及他的几件事情,因为素材太少,让他无法和张仪苏秦比肩。《大秦赋》故意放大姚贾这个角色,也是从战国末年的史料中,窥探到了姚贾此人不简单。但如果过分给他加戏,就等于另外“创造”历史,笔者就不认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