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舞阳在荆轲刺秦时,他在做什么?见到嬴政后为何直发抖?
2021-03-15 14:43:14 告子 杨朱 吴王僚 闵子 鲁惠公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燕国武士秦舞阳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对于什么叫作“勇敢”,从来都不是个简单的概念。

  《孟子》认为,勇者分为“大勇和小勇”,小勇敌一人、大勇安天下;小勇只是匹夫之勇,大勇则是为了安民护邦。

image.png

  鲁迅的那段话则更加直白:“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

  事实证明,秦舞阳就是个专门向孩子们瞪眼的角色;燕国的弱,不是没有原因的。

  秦舞阳,是太子丹经过精挑细选,专门配给荆轲当助手的“著名”勇士。

  他之所以认为秦舞阳“勇”,是因为这小伙“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年仅十三岁时,就敢当街杀人,而且还瞪得路边吃瓜群众不敢正眼瞧他。

  等等,这种行为,不是典型的杀人犯吗?而且还是少年犯。这种人不是应该被关进牢里抵命才是吗?莫非在战国时期就流行打架斗殴,越会打架的诸侯国,就越能打仗?

  根据对比来看,貌似是完全相反的。早在战国初期,西边的秦国在推行变法时,就有一项重要的规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胆敢私斗的,视性质恶劣程度依律处置。

  所谓的私斗,主要是指村与村之间、宗族与宗族之间的群体性打架事件,也包括个人之间的决斗。这种行为,既会造成人口伤亡、影响社会生产力;又会影响社会团结,不利于一致对外;而且还会破坏法令,形成独立于政府法制之外的社会规则。

  严令禁止私斗后的秦国,老百姓变得非常温顺,《荀子·强国》中是这样描写的:“其百姓朴......甚畏有司而顺”,淳朴老实,尊重官员、性格温顺;《史记》中则称:“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在秦国内温顺、守法的良好市民,上了战场却变成了虎狼之师。

image.png

  其实这两种现象间并不矛盾,历史上战斗力强大的王朝,军人都是由“良家子第”组成,尤其是我们熟悉的强汉盛唐。在近现代,东西方的职业化军人,也都是文化水平越高、战斗力越强。

  相对于违法乱纪之徒,“良民”他们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有一定的家业,所以才对国法有所畏惧,明白自己的表现对家族有何等意义;他们对国家忠诚度更高,知道为谁而战;守规矩、听指挥,有牺牲精神;知识水平相对更高、对技战术的学习掌握更有优势;有底线,不会作恶,有助于军纪的维持......因此,相对于“兵油子”,老实人组成的军队普遍更强大。

  我们再回头看看燕国。对于秦舞阳这样的严重违法乱纪者,燕国不但不惩处,反而视为勇士顶礼膜拜,可见该国在观念中就认同恃强凌弱的行为。

  说到这,就联想到长平、邯郸之战后的燕、赵之战。当时的燕国使者在赵国逛了一圈,回国后急吼吼的撺掇燕王:“赵氏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现在的赵国还没从长平之战中恢复过来,壮丁都死光了,眼下正是个软柿子啊,赶紧去捏捏。

  当时的燕国君臣几乎全部人举双手赞成:“群臣皆以为可”。但结果很喜剧,燕国的全部精兵,被赵国追着屁股穷追猛打;燕军将领要么被杀、要么被俘;随后的几年里,燕国被赵国抓着狠狠地在地上摩擦。

  可见,整个燕国都有恃强凌弱的思维。可惜的是,除了乐毅在的时候,其他时期的燕国在对阵中原诸强时从来没占过啥上风,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整个国家风气如此,就不能怪秦舞阳个人了。来到秦国王宫,面临的是肃穆威严、气势慑人的秦国宫殿;军纪严明、杀气逼人的秦军;“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气场强大、不怒自威的嬴政。这才是真正的强者,虐菜成性的秦舞阳突然掉链子就不奇怪了。

image.png

  咱们平时里也许会见到类似的情况:一个人平日里吆五喝六、牛皮哄哄,仿佛谁都进不了他的法眼;但若真让他上台发言,可能会吓得战战兢兢、脸红脖子粗,一句话也憋不出来。

  荆轲替秦舞阳开脱的那句话其实很贴切:“北蕃蛮夷之鄙人”,小地方的粗人,没见过大场面。

  荆轲则跟秦舞阳完全相反。

  纵观《史记·刺客列传》的记载,从没见过荆轲好勇斗狠的记录,也没留下什么实战表现数据。

  他跟赵国知名剑客盖聂谈论剑术,由于观念的争执,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但他既没切磋证明自己,也没回以眼色,而是跑路走人;

  后来荆轲在邯郸跟鲁勾践赌博起了争执,对方暴怒呵斥,但他只是“嘿而逃去”,没有任何分辨、走为上策。

  因此,结合后来刺秦时的表现,咱们很容易得出“荆轲实战经验差劲、只是个嘴炮”的结论。

  不排除这种可能,还有另一种情况:真正的高手,不会轻易用自己的本事欺负寻常人。就像一个散打运动员不会在大街上跟人斗殴、专业赛车手不会在市政道路上飙车一样。

  荆轲刺秦表现不佳,极有可能是跟武器的限制有关。他是剑客,而不是刺客,使用匕首本就不是他的擅长。在太子丹催他出发时,他曾这样解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在这之前,太子丹已经让秦舞阳当荆轲的助手了。但也许是看出这个“勇士”名不副实,加上自己不擅长用匕首,所以他给自己找了个帮手,甚至连行李都替对方准备好了。

image.png

  可惜的是,这位高手住的太远,迟迟没赶到。在太子丹的再三催促下,无奈的荆轲只好动身。

  但荆轲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勇之人。他平日里不敢跟寻常人争执;但受人所托后,却敢明知不可而为之,从容慷慨赴死。在秦国王宫,面对让寻常人手足无措的嬴政,荆轲从头至尾坦然自若、举重若轻,丝毫不怯场、不露底,让对方毫无戒心,这才得到了近身的机会。

  这种大义,正是司马迁推崇的,所以才在史记中对其毫不吝啬笔墨。

  历史上并不缺既有大勇、又有实力的人,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刘秀。造反前,他酷爱种地、刻苦求学;起兵后,他作战胆小,经常躲在哥哥刘縯的保护伞下。但当昆阳之战爆发后,面对王莽的42万大军,在生死存亡之际,刘秀爆发了惊人的潜力:战前头脑冷静镇定指挥,开战后亲自带着几千兵马对数十万敌军发起冲锋,让战友们大惊:“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

  一点都不奇怪,有些人的勇敢,本就不是用来欺负弱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