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说他是管仲背后的男人?
2021-04-01 10:48:49 鲍叔牙 齐桓公 管仲

  鲍叔牙管仲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是管仲对好友鲍叔牙的评价,世人也多以管鲍之交来赞叹他们的友情。可以说,没有鲍叔牙也就没有后来的管仲,甚至可能没有后来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在管仲成名之前,鲍叔牙在公子小白面前可谓是第一脸;但在管仲成名之后,鲍叔牙却甘愿退居幕后,成了默默做事的人;鲍叔之人可谓是一个君子。

  鲍叔牙正是这样一个君子,不但是一个能够慧眼识人,还是一个能“内自省”的大才。管仲每次帮鲍叔牙无一不是好心办坏事,换作常人怕是早就翻脸了;但唯有鲍叔牙能发现管仲没办好事,是因为时机不对。而在管仲死前,举荐的却是公孙朋,鲍叔牙没有当场翻脸,不也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嘛。

image.png

  鲍叔牙绝对是春秋时期的君子,他永远从容淡定,从未损害过自己的风度。虽然也曾因齐僖公不让他辅佐最出色的公子,而闹过小脾气;但他就调整好自己的姿态,以最好的仪态去辅佐公子小白。管仲也是士族出身,却因为父亲的早逝而没落,不得不靠经商来维持自己的生计;鲍叔牙不但不嫌弃,反而出资与管仲合伙。在管仲生意失败后,损失也是由他鲍叔牙一力。当朋友因此责备管仲之时,鲍叔牙也没有跟着一起奚落,反而出言维护。

  鲍叔牙这样的君子,无疑是最好的朋友人选,他不争不抢,也从来不以最坏的角度去揣测一个人。管仲多次临阵脱逃,士族讥笑他不愿与他一起打仗,鲍叔牙却从不揣测他的懦弱胆小,反而开口替他解释是因为他的母亲年纪大了。管仲劝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自己却去辅佐公子纠,在争王位的时还差点一箭了结了公子小白,就连小白都对他恨得牙痒痒,但鲍叔牙依旧不恼不怒,反而劝已经成为齐桓公的小白,以最高的礼仪将四处逃难的管仲接回来。

  鲍叔牙为人如此,管仲自然无比的放心,所以他才在齐国的追杀令之下,淡定的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果然管仲一回来,就成了齐国的相国,也成了齐桓公的“仲父”。

  管夷君与小白战于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忽死之,管夷吾被囚。鲍叔牙谓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国。”桓公曰:‘我仇也,愿杀之。“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遂召管仲。鲁归之,齐鲍叔牙郊迎,释其囚。桓公礼之,而位于高国之上,鲍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国政。号曰仲父。

image.png

  在管仲成为相国后,齐桓公敬重管仲超过拥戴他上位的鲍叔牙,但鲍叔牙却没有半点的嫉妒,反而是自我反省,觉得自己没有管仲那样的才能。于是鲍叔牙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国家大事就让管仲去操心吧。

  鲍叔牙擅长发现一个人的优点,于是他设立了专门的官员选拔考核制度。他从政绩、为人、能力三个方面去考核一个官员,从综合的角度去评判一个官员,在鲍叔牙的考核下,许多真正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被鲍叔牙推荐国君。此外,鲍叔牙还擅长外交,从他能说服齐国的重臣高氏国氏拥立公子小白就可以看出鲍叔牙的外交才能。同时鲍叔牙还联合鲁、宋、陈、卫、郑、许、曹等七国,与齐国签订了“召陵之盟”。

  管仲辅佐国事很忙,鲍叔牙在别人不太注意的地方,做着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也很忙。鲍叔牙因为自己的君子风度,因为自我认识,他不会嫉妒,也不会羡慕。在别人因为荣誉而沾沾自喜时,鲍叔牙会清醒的告诉他们,不要忘记自己困难的时候。鲍叔牙奉杯而起曰:“使公毋忘出如莒时也,使管子毋忘束缚在鲁也,使宁戚毋忘车下也。”

  后来,管仲死了,临死前举荐公孙隰朋作为相国,也是因为知道——作为君子的鲍叔牙,不会折损自己的风度。“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但是那个时候的人,比较命短,公孙朋也很快去世了,没有可用之人的齐桓公很快想起了鲍叔牙,鲍叔牙想起了管仲之言,却又推辞不过国君的热情,只好出任。

  但是一生都是君子的鲍叔牙,面对朝堂上的小人,又怎能热情以待,又怎会不因此忧心;很快,鲍叔牙因为忧愤而亡,应了管仲那句“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image.png

  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君子也,管仲因为他的风度成为生死之交,公子小白因为他的慧眼成为一代霸主;而他自己又能在权势之中“勿忘在莒”,始终认清自己,成了成就一代贤相管仲背后的男人。就连杜甫都曾作诗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