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甫不同时期的诗作中,探索他的心路历程
2021-04-01 10:59:08 杜甫 白居易 李白

  杜甫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杜甫,“诗中圣哲,笔底波澜”,我国现实主义诗人中毫无疑问的扛鼎者,他在国外比唐代其他诗人更受欢迎,甚至深远地影响了日本文学的发展。

  有人曾说,杜甫之后,再无律诗。的确,杜甫的律诗古来称绝,无人不服。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与杜甫的艺术成就关系不大,而是与他一生的心路历程关系密切。

image.png

  众所周知,杜甫是一位爱国思想极其浓烈的诗人。尽管在仕途上屡屡碰壁,一生穷困潦倒,就算是最擅长的文学也是在其死后才大放其光。

  一生求索中,他的内心迷茫过、困苦过,也曾垂头丧气,也曾献诗讨官,但他从未熄灭内心为国效力的烈烈灼焰。

  今天让我们从杜甫不同时期的诗作中,去看看这位伟人一生的心路历程。

  杜甫少年时曾游历吴越和齐赵,那时的他踌躇满志,阅览祖国大好河山,渴望拥有一个机会报效祖国,并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望岳》。

image.png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在游览山河的过程中,他曾前往洛阳参加科考,不幸落榜。在三十五岁以后,不甘心的杜甫又前往长安参加科考,再次落榜。

  无奈之下,杜甫只能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献诗来求得一官半职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一》(唐)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本诗即作者陪郑驸马在长安韦曲游览时所做自荐诗。作者从“花无赖”、“刺眼新”突出早春时万物复苏、繁荣之景,与自己的“白发”对比,哀伤、求官之意已经明显。

  “恼杀人”、“勾衣破”有一种转“恼”为“喜”的特殊意味,是一种反语,而尾联“头戴小乌巾”使用了《南史》中刘岩隐逸的典故。

  从全诗上看,本诗大量使用了正话反说的表达方式。“恼杀人”、“勾衣破”、“刺眼”是反话,“头戴小乌巾”也是反话。

  这些反语与接下来的第二首诗相互映衬,突出了作者真正的、渴望为官为国效力的愿望。本诗也正因为反语大量、成功的运用而名传千古,而第二首诗则渐渐无人问津

image.png

  官场上的不得志让杜甫痛苦万分,但外物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没有成功进入仕途,但杜甫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腐败。

  有志不能申,有才不得展,即便是杜甫也有灰心丧气的时候。但杜甫的爱国之心绝不会完全熄灭,于是《客从》成为杜甫为数不多的灰心之作。

  《客从》(唐)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古代传说,南海鲛人,口中含珠,上有字迹难以辨识)

  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被攻破,众人仓皇出逃,杜甫也急忙离开居住已久的长安,辗转各地避难。

  在接下来避难之路里,将妻儿安顿好之后,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投效朝廷。虽然皇帝为之深深感动,但杜甫却只得了个芝麻小官的职位。

  潼关失守的四年之后,迫于战乱局势,杜甫弃官入蜀。途径剑门关时,杜甫感于战乱为百姓带来的苦难,借景抒情,写下著名的《剑门》。

  “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剑门》

  在接下来的一段岁月里,身居蜀地,度过了相对安定的一段生活。虽然身在江湖,生活还算安定,杜甫仍然胸怀国事。

image.png

  他在此期间的《登高》、《春望》、《三吏》、《三别》无一不是名传千古的伟大诗篇,而他在律诗领域里的地位也在此期间建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登高》一诗素有“千古第一七律”的美名,而它也正是小编在杜甫所有作品中最喜欢的一首诗。它全诗格律自然严整,读之音韵浑厚饱满,慷慨苍凉,令人慨然泪下。

  《登高》以景入诗。风急天高,猿啸鸟鸣,长江卷起一秋的落叶浩荡而去,头也不回。颈联、尾联讲述自己的悲苦现状,无低沉哀婉之意,却激起人深深的同情与共鸣。

  杰出的人往往无法长存于世。入蜀十年以后,杜甫孤苦无依,与妻儿蜗居于一叶扁舟之上,在蜀山湘水之间因病而逝。

  追逐于以身报国,一生爱国的杜甫对其妻子有着无限的愧疚。不仅因为长期在外无法陪伴,就连温饱安逸的生活都无法保证。

image.png

  《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杜甫《百忧集行》

  纵观杜甫一生,世间哪有如此悲苦之人!他心系天下,却不得居于庙堂;游荡江湖,生活困顿,不得善终;致力诗作,应得的荣誉在生后才姗姗来迟,就算是友人的帮助也都难奏其效。如此不幸的诗人,难寻第二!

  或许与李白相比,杜甫之人的可贵只有后人才看得清楚。在唐朝享乐的风气之下,只有像李白这样抓人眼球的才得赞扬,默默耕耘的杜甫只能被忽视。但杜甫其人其才,无人可以否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