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实亡于党争吗?揭秘历史上的真实情况

  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以后,长达十年的独揽大权,把这帮言官们可都给憋坏了。张居正去世以后,言官们想尽了各种办法让自己能说得上话。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中以顾宪成为首,建立起来的东林党,成为了明朝后期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等到了天年间,宦官魏忠贤建立的阉党集团,又成了另外一股重要的力量。这两者之间较量了很长时间,逐渐形成了明朝末年的党争局面。

image.png

  一、阉党,是东林党逼着壮大起来的。

  在天启皇帝刚上台那会儿,东林党的声势可谓是达到了巅峰。叶向高、韩爌是内阁主要成员,张问达、赵南星又掌控着升降官吏的吏部。

  一时间,东林党手握大权,可是这几个家伙不干正事儿,掌权以后就要来收拾自己的政敌。于是乎其他派系的士大夫可就倒霉了,尤其是齐、楚、浙等派系出身的士大夫,都遭到了东林党人的清算。

  这个时候魏忠贤通过他的对食客氏,取得了天启小皇帝的信任,从而走上了政治权力的前台。你们东林党手里的权力再大,能大得过皇帝吗?

  于是乎,那些被东林党迫害的士大夫,纷纷都跑到了魏忠贤旗下,寻求庇护。就这样魏忠贤的阉党集团,一下子就壮大了起来。

  其中比较著名的人物就有礼部尚书顾秉谦、东阁大学士魏广微等,他们都选择率先依附于魏忠贤。御史崔呈秀,本来就因为贪赃枉法被罢官了,结果因为依附于魏忠贤,所以不断升迁,一路做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

  这个崔呈秀是魏忠贤非常重要的棋子,因为他身为兵部尚书以后,笼络天下各地官员,内阁、六部、地方督抚都有他的人。因此崔呈秀也被称之为阉党五虎之一。

  在东林党的逼迫之下,阉党迅速壮大了起来。就问你们怕不怕吧?天启年间,阉党把东林党整得够呛。左光斗、周顺昌、杨涟、魏大中等人都相继被迫害致死。

  二、此消彼长,复社代替东林党,又跑出来闹事了。

  左光斗等人,都是清流,可以说在文坛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魏忠贤的行为,使得天下读书人愤慨不已。于是天下各地的读书人,开始主动组织起了社团。意思很简单,要仿造东林党的规模,跟阉党对着干。

  这些社团当中,最成功的莫过于复社。复社是张溥等人在太仓建立起来的,由于崇祯年间,张溥、吴伟业、陈子龙等复社骨干都中了进士,入朝为官了。所以复社一下子成了这些民间团体里的主流力量。

  复社基本上延续了东林党的一些政治主张,迅速在崇祯时期走红。大量文官主动加入到复社团体当中来。

  此后由于复社成员染指科举,所以导致大量民间复社成员考中科举。这就引起了一片加入复社的热潮。甭管政治主张如何,毕竟加入了复社,考科举就多了一条捷径。因此复社的规模一时间多达2000多人。

  阉党被崇祯解决了以后,复社基本上就取代了阉党的位置,成为了朝中最为重要的一股力量。但是由于这个社团的组织比较松散,没有阉党那种执行力,所以他们对于国家的未来,也是无能为力。

  对于自己的命运,他们也无法很好掌控。你比如说阉党余孽们成为了疯狂打击复社的重点对象,可是复社却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复社基本上没什么政治前途可言。

  三、南明弘光政权,党争的延续更加激烈。

  崇祯在煤山自缢以后,大明朝还没有走完最后一段。因为在南京还有一个朝廷,除了没皇帝,这边什么班底都有。

  因此南京这边,都在商议,该立谁为皇帝才合适。当时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都在淮安避难,距离南京比较接近。而桂王朱常瀛远在广西,实在是不太方便过来。于是南京朝中,便出现了两种呼声,那就是福王和潞王之争。

  其中东林党人钱谦益、吕大器等人,表示坚决要立潞王朱常淓。他们的理由很正面:首先朱常淓是明穆宗孙子明神宗的儿子,完全有资格继位。其次朱常淓的名声,比朱由崧他老爹福王朱常洵要好得多。

  实际上,这帮东林党人当然有自己的小算盘。因为朱常洵当年为了跟朱常洛争夺皇位,曾经跟东林党闹得不可开交。因此现在当然不能立他的儿子做皇帝,否则东林党岂不是大难临头?

  结果凤阳总督马士英,联合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等四镇军阀,一起强行把福王朱由崧立为了监国,也就是预备皇帝。从此弘光朝的党争就这么开始了。

  朱由崧继位以后,将马士英和史可法都纳入了内阁。可是史可法的老师是左光斗,也就是说他有东林党人的背景,再加上他在朱由崧登基前,曾写信给马士英,列举了朱由崧不可立的八条理由,因此在朱由崧继位以后,史可法便灰溜溜渡江到前线视察工作去了。

  当时马士英已经是内阁首辅,他举荐重用昔日恩人阮大铖。这件事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因为阮大铖是崇祯亲笔除名永不叙用的人。

  当初阮大铖曾经帮着阉党弹劾东林党,因此遭到东林党的一致打压,最终被崇祯除名。现在你马士英说要用这样的人,岂不是在打崇祯和东林党人的脸吗?

  这场斗争最后还是马士英取胜,阮大铖成为了弘光朝的兵部尚书以后,疯狂地开始打击东林党和复社成员。8个月后弘光朝覆灭,阮大铖带头投降了清朝

  也就是说,弘光朝在短暂的8个月时间里,依旧充斥着东林党、复社和其他党派之间的斗争,东林这一派果然个个都是天生的斗争者,走到哪斗到哪儿。

  四、南明隆武朝时期,也有党争的情况。

  唐王朱聿键,本来是老朱家的远支了,他是朱元璋的儿子唐定王朱桱的八世孙,和朱棣这一脉完全不沾边了。

  1、朱聿键和郑芝龙之间的斗争。

  但是由于他逃到了福建,所以被南安伯郑芝龙给立为了皇帝,也就是隆武皇帝。这位皇帝其实还是很有志向的,可惜他手里没有实权,一直都被郑芝龙给架空着。

  由于朱聿键是郑芝龙靠武力强行扶植起来的,所以郑芝龙在朝中的地位相当高。这就造成了郑芝龙一派和朱聿键一派的斗争。

  尤其是隆武朝廷刚成立那会儿,郑芝龙和黄道周,到底谁是文武百官之首,这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黄道周是内阁首辅,按道理排第一,可郑芝龙手握实权。

  户部尚书何楷只是说了两句公道话,结果就被郑芝龙割了耳朵。因此这场斗争的结局是郑芝龙完胜。

  2、朱聿键和朱以海之间的斗争。

  除了内部斗争之外,隆武朝廷和鲁监国政权之间也有很深的斗争。当时弘光帝朱由崧被抓,潞王朱常淓也投降了清朝。

  因此一时间老朱家后继无人了,这个时候鲁王朱以海和唐王朱聿键都纷纷成为了监国。朱以海还没来得及从预备转正,朱聿键就提前转正了。

  朱以海在浙江,朱聿键在福建,两个冤家还紧挨着,真的是头疼。于是他们为了争夺正统的头衔,不惜大打出手。

  及韩、魏亡而齐、楚亦 随之矣。清势重若泰山,即昔日之秦不足以喻,而鲁以新弱犹未及韩,隆武虽不 悦,而同舟之谊,唇齿之言,不可不思。姑以大度优容,连兵共拒,俟事势稍定, 大小自分。不此之计而自相寻仇,则鲁势必折而入于清,而闽之亡可立待矣。---《明季南略》

  朱聿键有郑芝龙、郑成功,而朱以海则有张名振和张煌言。所以双方互不相让,不过由于浙江在抗清更前线,所以鲁监国政权,要土崩瓦解得更早。

  五、南明永历政权的党争。

  朱聿键的隆武政权,最终还是被清军给灭了。这个时候的正统终于轮到了桂王这一系。桂王朱常瀛当时已经去世,所以他的儿子朱由榔成为了皇帝,建立了永历政权。

  永历政权的建立,其实也依靠军阀。当时的广西军阀陈邦傅极力支持朱由榔登基,所以永历初期,陈邦傅一直都是实权人物。

  可是当初广西巡抚是瞿式耜,这可是广西正儿八经的一把手。在他地盘上建立南明小朝廷,却把他撇开,这说不过去吧?

  可惜瞿式耜手里没什么兵权,因此只好忍气吞声。一直等到李成栋反正后,瞿式耜开始积极拉拢李成栋,形成了以瞿式耜、丁时魁为首的楚党一派和以陈邦傅、堵胤锡为首的吴党一派之间的斗争。

  相对来说吴党中的堵胤锡是一位正人君子,而且时刻关注国家危亡。所以他积极拉拢大顺军和大西军的残部加入南明永历政权,以此壮大声威。

  可是这一行为被楚党的瞿式耜看成了吴党打算拉人来跟他们斗争,因此瞿式耜这帮人始终都把大顺军和大西军残部当成流寇来看待。

  南明都要灭亡了,清军不断攻城略地。可是瞿式耜、何腾蛟这帮人却还在打击新收编来的有生力量。由于备受歧视,所以大顺军余部压根也不愿意给永历朝廷卖命,因此堵胤锡在前线基本上是天天打败仗。

  最终永历朝廷的覆亡,其实就跟楚党和吴党之间的斗争有着很大的关系。即使后来吸纳了李定国、孙可望的人马,也避免不了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党争情况,在永历时期,几乎时刻都在发生。

  总结:明朝亡于党争,实至名归

  明朝亡于什么?是因为小冰河期老百姓没吃的吗?是因为万历、天启或者崇祯皇帝昏庸,导致了民不聊生吗?还是说因为清朝、大顺的军队实力太强了?

  其实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明朝内部无时无刻都在搞党争。内部没法团结,而且还在各种扯后腿,难怪最后一败涂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