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时,王安石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安石“享负天下盛名三十年”之下,该不该为北宋灭亡背负骂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脱离了大宋的控制,数十年间时常越境劫掠大宋,大宋派兵予以镇压。但无奈的是,大宋在长期以来军事及财政上的弊端在这场战争中被无限放大,大宋不仅没能迅速取胜,反而是败绩连连,最后只能靠着范仲淹的堡垒战术才勉强应对,虽然大宋保住了大国的颜面,但其财政却已是不堪重负、入不敷出

  第一、军队上

  宋太祖建国之后并不仰止土地兼并,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大宋为了维稳,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便让大量饥民加入军队,致使军队人数暴增,是为冗军。

  根据史料记载,到宋仁宗时期,大宋军队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25.9万人,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的七八十都被用于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虽然花费巨大,但是大宋军队的战力却是差强人意,宋军不仅在与辽国的对峙中处于被打挨打的地位,就连只有300多万人口的西夏,也让宋军连吃败仗,损失惨重,王安石曾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所说,宋朝军队是一支人数庞大但却“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的军队。

  第二、官吏上

image.png

  大宋一职多官现象严重,其实整个古代封建社会都差不多,只不过大宋尤为突出,遇事时互相推诿,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是为冗员,大宋之所以会出现一职多官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恩荫制,恩荫制是指高级文官的子孙和亲戚,可以不通过科举考试,直接入监读书,进入仕途。

  恩荫制虽然早已有之,但是在宋朝却最为普遍及扩大发扬,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是靠军事政变取得的政权,所以宋朝历任皇帝都对武将抱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如果不依靠武将,皇帝就只能依靠文官来进行统治,但是皇帝一方面要依靠文官,另一方面又不能让文官做大而影响皇权。因此,广泛实施恩荫制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虽然恩荫制可以收买官员,赢得文官的支持,造成一职多官的局面,使得任何一个文官都不会掌握绝对的权力,从而让皇权得到了保障,但恩荫制又会无限扩大官员的数量,其实还是大宋国土过小,无法安排过多职位,导致冗员问题提前暴露。

  第三、财政上

  军费开支如此巨大加之地方豪强隐瞒土地、逃避赋税,致使国家财政困难,而且大宋对待官员额外优待,导致冗费,虽然大宋富裕有钱,但是也挡不住日益增加的费用。

  财政上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失衡,由于军队和官僚队伍大量冗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地方的官吏与当地的豪强沆瀣一气,瞒报土地,逃避赋税,使得帝国的税源大幅减少。

  这三个危机彼此联系,一同消磨着大宋王朝的国力与根基,1067年,宋神宗继位,一心励精图治的宋神宗了解帝国巨大的弊病,如果在不进行改革,大宋将彻底走向衰败甚至灭亡,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局面,他立即用王安石为相,并授予其行政大权。

image.png

  正是有鉴于此,王安石喊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展开了他轰轰烈烈的变法。

  其实大宋这三个严重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财政问题,为了增加财政,王安石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主要方案为三个:

  第一、青苗法

  “青苗法”是由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施行,其主要内容是:诸路以见存常平、广惠仓的一千五百万石钱各为本,如是粮谷,即与转运司兑换成现钱,以现钱贷给广大乡村民户,有剩余也可以贷给城市坊郭户。民户贷请时,须五户或十户结为一保,由上三等户作保,每年正月三十日以前贷请夏料,五月三十日以前贷请秋料,夏料和秋料分别于五月和十月随二税偿还,各收息二分。

  王安石此举是好,但是王安石忘记了“青苗法”实际操作起来会不一样。

  其一:可能就会变成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官府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这样一算,如果贷款一万贯的话,那一年的利息就是四千贯,年息40%。

  其二: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特别是在古代交通极度不便的时候,中央政策是收两分利,州府就敢收三分利,县衙就敢收四分利,五分利,到了最后和高利贷有什么区别?

  在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之下,世家豪门土地越来越多,那么“青苗法”实施起来,这些钱都会落入这些世家豪门手里,当田地都集中在他们这群人手里时候,这群人可以靠着各种政治资源,这群人就会拿这笔钱做生意,或者再次放贷出去,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明面上国家收入是增加了,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更加盘剥百姓的基础上,和“青苗法”的初衷已经背道而驰了,虽然百姓反对,但官僚集团不反对。

image.png

  第二、募役法

  “募役法”是王安石实行的一套新的分级纳税制度,变法内容规定,差役方法就由农民轮流进行改为官府雇人当差,除了最穷的两个等级外,所有人都要以现金纳税的方式交纳赋税供养差役,这样就可以对以前免除劳役赋税的富裕阶层合法征税,王安石还重新核实税赋,目的就是查清免赋税的人去,增加财政收入。

  第三、免行法

  在“免行法”之前,大宋皇宫和权贵们的一切采购,尤其是在开封城的采购都是不花钱的,各商行必须为官府和权贵们无条件地奉上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不仅如此,官府和权贵们还肆意勒索这些商行提供远超采购需要的商品,王安石主持的“免行条贯”在开封商行中实行之后,各行按照收利多少交纳免行钱,免除行户对官府的供应。也就是说,商户们缴纳免行税之后不再向官府和权贵免费供应任何商品,官府哪怕是皇宫之中买商品,都要由当时的市易司估定物价高低,按价购买。

  “免行法”确实为朝廷增加一批收入,同时对商人也较为有利,但是皇族,后族,以及其余勋贵们不这样看,因为他们这一群人是被打击的对象,从恣意勒索和从中渔利局面变成要花钱了。

image.png

  虽然王安石的变法很快取得了成效,但“募役法”及“免行法”的实施,反对声音一浪借过一浪,变法只能在巨大的反对浪潮中流产了。

  历史上人们对王安石的评价也十分的矛盾,一方面佩服王安石一心为国不怕权贵的勇气,但是另一方面又说王安石心怀恶意,因为王安石的变法,从而使得大宋的党争愈演愈烈,最后使得大宋的最后一点元气也在党争之中消耗殆尽,才导致了靖康之耻,可以说王安石的变法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大宋的衰亡。

  王安石变法虽然被后世无数人所诟病,但是在他出山之前,却是号称“享负天下盛名三十年”,天下读书人无不对王安石报以厚望,认为他是可以改变大宋弊病之人,甚至当宋仁宗时王安石出任集贤院、知制诰时,朝中的士大夫们引以为一时之盛事,无数人为王安石的出仕而奔走相告,但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只要触动了当时的既得利益者,曾经的期望值转脸之间就变成了反对者,王安石也背负了不该背负的东西,这也令人唏嘘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