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与父亲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会越积越深?

  说到李承乾,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二月初八,料峭严冬,寒风阵阵,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是日,千家万户温汤沐浴,洗祛一年风尘,除却千障万病。相传这一天尝百草的神农氏会下凡赐药,拯救被病痛摧残折磨的孕育众生。这天,皇帝会赐给臣子红雪、紫雪、面脂、口脂、澡豆等物,受赠臣子亲笔撰写“谢上表”,感谢皇恩浩荡。

  红雪“消宿食,爽精神,除毒热,抑狂躁”。紫雪“清热开窍,止痉安神”。两种药物装在黄金盒里,高端奢华。中唐诗人王建《宫词》写道:“黄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一一傍边书敕字,中官送与大臣家。”面脂久服轻身耐老,主除烦闷不乐。口脂就是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诗圣杜甫《腊日》写道:“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位于西南僻隅的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一座府邸内,一位年轻人仰卧在竹床上,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服侍的奴仆婢女都站得远远的,袖手而立,嬉笑自若,漠然无视。年轻人全身肥胖,面容臃肿,毫无人形。渐渐的,他的呻吟之声越来越轻,越来越弱,最后扯着嗓子喊着“称心”“称心”,呜然气绝。奴婢们对视一眼,齐声哭嚎,边哭边喊,太子殡天了,太子殡天了。

  死的年轻人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废太子,庶人李承乾。

image.png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初春,李承乾出生于长安城太极宫承乾殿。这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第一个孩子。二人大业九年(613年)就结婚了,一直没有子嗣,这成了夫妇俩一块心病。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李世民历尽艰辛,擒斩伪秦皇帝薛仁杲,改编了薛氏父子留下的精锐骑兵声威大震。这是李唐立国第一战,也是最艰难凶险的一战。如果此战失败,薛举父子便会攻入长安,李氏父子也就玩完了。李渊非常高兴,封李世民为太尉,节度诸路兵马。过了年,李承乾就出生了,可谓双喜临门。因为孩子出生在承乾殿,李渊遂给孩子起名李承乾,字高明。

  有人说承乾有“承继大统,总领乾坤”之意,纯属胡扯。李家第三代都是承字辈,李建成六个儿子,分别叫承宗,承道、承德、承训、承明、承义。李元吉五个儿子,分别叫承业,承鸾,承奖,承裕,承度。如果说承乾是承继大统,那么承宗便是承继宗庙,承业便是承继大业,这不乱套了么。意思李渊从一开始就不想让三个儿子好好过?再说李建成是太子,即使承继大统,也只能是李建成儿子李承宗,轮不到李世民儿子。

  高明意即“贵宠之人。”《扬雄》:“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就是说,富贵之家出生的人,因为占尽人间繁华,所以会遭来鬼神嫉妒。为了躲避灾害,就得减损其“满盈之志”,凡事低调点,谦逊点,不要让鬼神注意到。所以富贵之家的孩子,都会起个贱名,比如李世民三子李治,小名雉奴。《红楼梦》里贾宝玉起了贵名,贾母不仅让府中丫鬟直呼其名,而且用纸写了贾宝玉名字,让下人乱踩,作“压胜”之用。只有咱们斗升小民,才起各种富贵名字,图个念想,反正这辈子也富贵不了。

  初为人父,李世民的欣喜可想而知。古代贵族子弟,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父母是不亲自教育孩子的,三岁之前由乳母保姆教育,三岁以后,会说话了,便会请博学鸿儒陪他读经读诗,但不叫老师,叫侍读,也就是陪读。李承乾的第一个侍读是长孙皇后的侄子长孙家庆。六岁,李世民又将长孙家庆的胞弟长孙祥派到李承乾身边,兄弟俩一起陪外甥读书。

  如果一切顺利,李承乾会成为一个知书达理,文武双全的世子,等李世民死后,承袭李世民秦王之位,度过普通富贵的一生。但是一个人的命运啊,不仅要看个人怎么努力,还得看父亲是怎么努力的。很多时候,父亲的努力比个人的努力更重要。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顺便把李建成五个儿子(长子李承宗早夭)和李元吉五个儿子都杀了。十月,李世民即皇帝位,八岁的李承乾被封为太子,成为日后大唐帝国的承继者。

  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拜李纲为太子少师,辅佐李承乾。这位李纲是非常出名的“废太子辅导专业户”,最初辅导隋文帝杨坚的太子杨勇,结果杨勇被废掉了。后来辅导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啥下场大家也都看到了。现在李世民又让他辅导李承乾,我也就纳闷了。古人说,殷鉴不远,又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都是告诫人们,前面有个坑,有人已经掉进去了,咱们小心点。李世民给孩子请老师难道不调查履历的吗?

  其实李世民即使不调查,也知道,因为李纲对自己的辉煌过往迷之自信,逢人便说,慷慨激昂:“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所以说混职场,工作经验很重要,哪怕依靠这些经验没干成过一件事。因为即使啥都没干成,起码你干过啊,别人没干过,你就比别人强。这就叫: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别人连猪长啥样都不知道。

  李纲脚疼,不能走路,李世民特赐一乘步舆,让人抬着进宫。李世民隔三差五让李承乾跟着自己学习如何处理朝政(只是个八岁孩子而已),李纲便以太子之师跟宰相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平起平坐,共同探讨。李纲只辅导了李承乾一年便病逝了,李承乾亲自给恩师立了碑。

image.png

  李世民当了皇帝,基本上不怎么出门,偶尔去九成宫避暑,便让李承乾监国,好多小事都交给李承乾处理,不用跟他汇报。李承乾搞得有模有样,“颇识大体”,得到满朝文武一致称赞。此时的李承乾,不论在谁看来,都是大唐王朝当仁不让的下一代明君。

  李唐家族出身于北魏六镇的鲜卑族,陈寅恪先生说,北魏六镇是胡人汉化的反动。当年魏文帝拓跋宏把族人迁往洛阳,推行汉化,留了一部分人驻守在朔方六镇,依然保持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跟满清入关在关外留了八个铁帽子王差不多。后来中原大乱,这帮人占了长安,形成关陇贵族集团,也把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大部分保留下来。大体三样:吃肉,喝酒,打猎。

  李世民非常喜欢打猎,所以几个儿子纷纷效仿他,李承乾,李泰李恪,都是文武双全,英姿飒爽。唯独李治不喜欢打猎,喜欢读书写字,所以被李世民认为“柔懦,不类我”。打猎么,风餐露宿,当然各种生活不规律,有一顿没一顿的,打到猎物,一帮人围在一起,胡吃海塞,纵情欢笑,此中乐,不可为外人道也。

  但是乐极生悲,这种常年不规律的生活最终把李承乾毁掉了。贞观九年(635年),李承乾十六岁,生病了,而且是直到现在都治不好的顽疾:痛风。痛风的主要诱因便是吃肉喝酒,过量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这些李承乾全占了,李唐家族有遗传的心脑血管疾病,王朝前一百多年发生的各种事,都跟他们这种病有关系,包括武则天称帝事件。

  痛风先从脚趾头开始发病,所以李承乾腿瘸了,不能正常走路。这对于一直以来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李承乾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脚疼以后,不能运动了,但是饮食习惯没改,照样吃肉喝酒,导致体重逐渐增加,不仅脚疼,腿也开始疼了,恶性循环。

  人生病以后,性格也就变了。被病痛折磨的李承乾再没有曾经礼贤下士的风姿及雍容宽和的气度,他易怒易躁,看谁都不顺眼,动辄打骂下属奴婢,听不进良言相劝。李世民恨铁不成钢,先后派了包括但不限于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刘洎、岑文本、马周等鸿儒重臣,前往东宫规劝李承乾,让他好好学习,听老爸的话,现在做个好太子,将来当个好皇帝。

  但是李承乾疼啊,他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着脚怎么才能不疼。就在此时,一个小孩出现在他的生命里。

  东宫有个俳优,十二三岁,乖巧伶俐,能歌善舞,李承乾每次发病,就让小孩过来,唱唱跳跳,转移一下注意力。小孩也是善解人意,唱完跳完,就跟李承乾唠嗑,倾听李承乾诉说,排解李承乾烦恼,时间一长,两人便发生了不言而喻的感情,李承乾对他大加宠爱,起名“称心”。没过半年,此事便传入李世民耳中。李世民龙颜震怒,马上下令把称心拉出去杀了,还杀了李承乾身边几个知情者。

  称心死后,李承乾非常悲痛,因为再没有人陪他抵御病痛了,发病了只能一个人死撑。他不顾李世民很可能生气的严重后果,给称心在东宫专门盖了一个房子,请良工按照称心的样子雕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木像,将木偶车马排列在木像前,令宫人朝暮奠祭。李承乾有空便来,徘徊流涕。从此对李世民心生怨恨,称病在家,好几个月不上朝。

  李承乾生病,让另一个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便是他的亲弟弟,魏王李泰。

  李泰文武全才,礼贤下士,身边也有一帮名士大儒辅佐。李承乾脚疼,上朝要乘坐步辇,李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李世民)令乘小舆至于朝所”。李世民“每月给泰料物,有逾于皇太子”。雷霆雨露,皆为天恩,李世民身为大唐王朝的御宇者,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因此《韩非子》说,国君的一件哪怕旧衣服,即使扔了,都不能随便赐予臣下,以免生出是非。

  现在李世民把李泰的待遇规格提高到超越了李承乾,这是什么意思,明眼人一猜便知,因此李泰身边很快聚集了刘洎、岑文本等大臣,李泰还招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二十余人,厚加赠遗,寄以腹心。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相继摄魏王府事,二人俱为李泰要结朝臣,津通赂遗。文武群官,各有附托,自为朋党。

  面对这种愈演愈烈的夺嫡局面,李世民不仅不加阻止,反而推波助澜,又令李泰入居武德殿。诏令到了魏征手里,魏征赶紧入宫跟李世民说,当年李元吉就住在武德殿,李元吉啥下场你不知道吗?你既然疼爱李泰,怎么能把他置于危险之地呢。明天不上班,我怕你今晚就把诏书发了,所以饭都没顾上吃,就来劝谏你,你要三思啊。李世民听了,便没有下发诏书。

  但是李世民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那便是逐渐培养李泰,最终取代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其实从李世民而言,此举无可厚非。毕竟李承乾身体不好,将来承继大统,没法正常工作,大权肯定旁落。李承乾死后,如果他的继任者懦弱无能而且年幼,很可能便会被权臣篡夺,大唐的江山社稷也就玩完了。杨坚和李渊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殷鉴不远。

image.png

  后来明太宗朱棣也遇到了这个问题。长子朱高炽肥胖脚疼,身体不好,次子朱高煦英武多才,跟他很像。他也想换掉朱高炽,但是解缙说,你不要就看太子有病,你还有“好圣孙”朱瞻基呢。太子没了,圣孙能把大明江山稳住啊。朱棣一听也对,才把朱高炽保住。如果朱高炽没生下好儿子,早被废掉了。

  面对李泰咄咄逼人,李承乾只好步步反击,终于酿出大祸。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乾联合侯君集等人图谋发动兵变,效仿李世民故事。此前为了除掉李泰,他雇佣了一个刺客,名叫纥干承基,他跟纥干承基说,我承乾殿宫墙离大内只有二十步远,(逼宫弑君)非常好下手。没想到纥干承基没杀李泰,却向李世民举报,于是事发。

  李世民对李承乾谋反一事痛心疾首。他把李承乾叫来,大加斥责。李承乾说,我都是太子了,夫复何求?(不用像你当秦王时为了谋夺太子之位发动兵变)。只是被李泰逼得没办法,才出此下策,谋求自安之道。要是李泰当了皇帝,我将死无葬身之地。

  李世民于是废李承乾为庶人,贬居黔州;改李泰为顺阳王,徙居均州;立晋王李治为太子。谓侍臣曰:"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嗣者,两弃之。传之子孙,以为永制。"即使太子无道,也得等皇帝废了他,另立太子,各位藩王不能生觊觎之心。如果被查出来,两人全部废掉。

  李承乾于贞观十七年(643年)九月徙居黔州,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二月便死掉了。对于身患重病的他,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李承乾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想起了慈祥宽仁的母亲。贞观十年(636年),也就是李承乾刚得病那会儿,长孙皇后不幸驾鹤西归。长孙皇后生病期间,李承乾朝夕服侍,请求大赦天下,找道士和尚入宫做做法事,消灾祛难。长孙皇后说,"死生有命,非人力所支”。如果祈福可以延生,我一辈子没干坏事,有啥福可祈?如果干了好事也不能延生,那还折腾啥?李承乾不敢坚持,将此事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将此事汇报了李世民,李世民下令大赦天下,长孙皇后力争不可,李世民不想拗了妻子之意,遂罢。

  长孙皇后死后,李承乾唯一可以跟李世民正常倾诉的通道便被堵塞了。父子之间很容易闹矛盾,这种矛盾只有母亲可以居中调停解决。如果母亲没了,矛盾便会越积越深,即使普通百姓,父子因为沟通不畅,导致反目成仇的也很多,何况帝王之家。

  最是无情帝王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