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逃往西安之时,孙坚为何没能力挽狂澜拯救汉室?
2021-04-22 15:03:04 张允 陆抗 关兴 夏侯楙

  《三国志集注》记载:“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洛邑。坚乃前入至洛,修诸陵,平塞卓所发掘……是时关东州郡,务相兼并以强大。袁绍遣会稽周喁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坚慨然叹曰:‘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言发涕下……讫,引军还,住鲁阳。”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image.png

  这一记载说的是,东汉末年,董卓挟持天子,把持朝政,却无治世之才,反而纵容属下为恶,导致民不聊生,十余路诸侯相约起兵,想要匡扶汉室。有勇有谋又颇有气节的孙坚,数次拒绝董卓的招揽,在袁术这个会一言不合就给自己断粮的猪队友的拖累下,数次击败名将吕布、李傕等,将董卓杀得狼狈逃窜,弃洛阳,迁都长安。虽兵法有云“穷寇莫追”,但是,在对方气数将近,毫无翻盘之机的时候,还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好。

  想必孙坚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董卓前脚逃离洛阳,他后脚就追了上去。结果,再厉害的强者也有带不动的队友——就在孙坚立志为汉室除奸佞之时,出身四世三公之家的盟主袁绍,不仅没有大力支持,反而想要趁机派人强占孙坚的地盘豫州。如果孙坚非要继续前进,面临的将是后勤不继,腹背受敌的绝境,于是他仰天长叹,表达了对猪队友不分时机内讧的谴责,然后放弃了追击,进一步将汉室推入了绝境。

  孙坚的长叹,字字泣血,赚取了不少人的眼泪,甚至很多人认为,如果不是袁绍关键时刻拖后腿,孙坚或许当真能诛除董卓,力挽汉室之狂澜。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汉室真的是因为袁绍的利欲熏心才陷入绝境的吗?小编认为,袁绍的行为,虽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室的气数,却远远没有那么严重。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首先,虽然孙坚没能亲手诛除董卓,但是董卓也没有得瑟太久,就在王允和吕布的联手中丧命,他的势力也被清除了大半,但是汉室的下坡路并没有减缓丝毫。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因权势而忘却初心。当初就算孙坚除掉了董卓,因功被封赏,武将出身,在朝中又没有根基的他,也不会有太大的话语权,朝政依旧会被王允、杨彪等老臣把持,年幼的皇帝依旧会受制于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力依旧会被各路诸侯眼馋。

image.png

  其次,虽然诸侯聚义打出的是匡扶汉室的名义,但是人大都有私心。当时天下大乱,皇室势微,各地郡守、太守等,或明或暗,都算得上自立为王,权势比汉室中兴之时大了不知多少倍。如果汉室再度兴起,他们的利益便会被触及,没有几个诸侯会愿意看到此事发生。因此,如果董卓除去,他们没有了顾忌,不仅不会挽救汉室,甚至可能提前爆发天下大乱。

  前面两种推测都是建立在,孙坚能够成功追击到董卓,并斩草除根的前提下。但,熟读孙破虏讨逆传,我们不难得知,孙坚此行并非万无一失。第一,董卓逃往长安,越来越靠近自己的大本营,客场作战本就不处;第二,孙坚的勇武虽然让董卓忌惮,并最终将董卓逐出洛阳,但他面对董卓的时候却并非百战百胜,反而曾两度惨败,若他将董卓的西凉兵逼上绝路,在己方队友指望不上的情况下,孰胜孰负犹未可知;第三,孙坚性格鲁莽冲动,又喜身先士卒,这一点从他最终的结局可以看出,因此如果董卓在逃亡过程中设伏,他大约会凶多吉少。这种情况下,他便更不可能为汉室续命了。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或许孙坚当初果然有一腔热血和一颗赤诚的报国心,袁绍也确实因为一己私欲拖了他的后腿,让他失望,也让无数汉臣和后人失望,但是就算没有袁绍的骚操作,孙坚顺利追击下去,能中兴汉室的希望也微乎其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