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打仗和西方打仗相比 两者的打仗方式为何完全不同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打仗,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被尊为“兵家圣典”的《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有一句话,历来都是中国历史上名将们的座右铭,这句话就是“上兵伐谋”,意思很简单,就是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一个懂得深谋远虑的将领,总能以最早的伤亡赢得战争,有的甚至能够做到“不战而胜”的地步,这都是谋略的力量。

image.png

  虽然古代战场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是我们依旧能从一些历史记载或者小说演义中,体会到古代的名将们在战场上斗智斗勇的情景,在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并不少,有些人数上的差距甚至能用夸张的来形容。

  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便有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刘备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在长江赤壁布下了二十万大军,誓要一举击溃孙刘联盟,统一三国。不料到却中了周瑜的连环计,二十万大军不是被烧死就是被淹死,曹操狼狈的逃回了许昌

image.png

  中国历史上类似于赤壁之战这样以少胜多的战役并不少,比如说公元前208年的巨鹿之战项羽带着5万人马便破了秦军二十几万。还有公元200年,曹操也曾以5万军破了袁绍11万,淝水之战八万大军的东晋更是战胜了八十万大军的前秦

  每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背后,都少不了统兵将领在战术和谋略上的运用。可以说打仗所讲究的就是战场上的智慧,一个经验老到,能谋善断的将领,就是队伍致胜的法宝。他能综合天时、地利、人和带领队伍走向胜利。

image.png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将领们一般都是不上战场的,而是在幕后做指挥。很多电视剧中看到将军元帅上战场的情节都是骗人的,在历史上除非是兵败被杀,真正死在战场上的屈指可数。甚至很多兵败的将领也是早早的先逃了,等回朝了再由皇上治罪。

  而西方战场就有很大的不同了,西方人比较讲究个人英雄主义,以及无所畏惧的骑士精神,而且西方成型的军事理论也比较的晚,最早期的军事著作《战争论》晚了《孙子兵法》2300年,所以他们作战的方式比较的原始,甚至连主帅也会上战场。

image.png

  在中国古代的战场上,经常能听到的一句口号就是将军喊得:“给我冲!”,而古代的西方战场经常能听到的一句口号就是:“跟我冲!”这就体现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了。

  在西方还曾出现过一种叫“排队枪毙”的战术,就是战士们站成一排,然后顶着敌军的炮火,一个个来挨子弹。第一排的往往最倒霉,子弹第一个打中的就是自己。

  第二排利用空隙,齐刷刷的向敌军射击,然后整个方阵不断的向前推移,但是如果有一方设下了埋伏,很容易打得这种方阵全军覆没

image.png

  而在中世纪后,因为工业生产水平的发展,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打造出装备部队的武器,这样的作战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一直到一些重型武器的出现,才最终所有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