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身高真的有书中写的两三米那么高吗?

  古代人的身高真的有两三米那么高吗?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三国演义》中写: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关羽身高九尺,髯长二尺;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双耳耳垂一直垂到肩膀;关羽身高九尺,胡须长两尺;张飞身高八尺,头似豹子,眼睛像中间有孔的玉器一样大,下巴不明显,直接与脖子相连,胡须像虎的胡子,怒吼的声音像雷一样大,气势如同奔跑的骏马一样生猛。”

image.png

  这段话读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或许更多读者在意的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容貌,而弱化了其中的数据信息。而当笔者将其中的“尺”换算为现在的“厘米”时,便大吃一惊——“九尺”为300厘米,“八尺”约为266厘米,而“七尺五寸”则约为249厘米。也就是说,当年桃树下饮酒结义的三兄弟,其中最矮的也有两米五。

  这哪里是在桃树底下结义,这分明是和桃树树冠面对面结义啊。

  笔者又翻阅了一些书籍,同样找到了很多对于身高的描写:《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三国演义》记载: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写:“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周瑜身长八尺;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这些数据如若按照现代的标准换算过来,可以想见会得到多么惊人的数字。可以联想一下古代的场景——诸葛亮身高两米五,和松柏并肩而立,在物理意义上确实“犹如松柏”,曹操身高两米三十三厘米,李白矮点,但也有两米多高了;师圣孔子,身高三米二,人们不但在精神上要仰视他,就算在现实中遇见,也要仰视他……

  算到这里,笔者感叹,古代人的身高各个都难以超越,一米八九不是问题,动辄就两米起步,三米都难以封顶。难怪宫殿大门都修得那么高,怕是害怕皇帝磕到脑袋。

image.png

  这话自然是开玩笑的。不过古代人真有这么高吗?当时没有体检,也更不会有报告把人的身高明明白白列出来,但是从古时遗留下的文物中找证据,我们不难发现,出土的丝织品、衣物等,看起来也没有非常巨大,用于喝水吃饭的锅碗瓢盆,除了军队集体用的大锅外,也没有大的离谱。如果古代人均两米,那这些日用品难道不会同比例放大吗?

  秦兵马俑是按照当时士兵的体态制造而成,每个士兵大致在一米八到一米九左右。

  想来能去当兵的人应该不会太矮,可能有人会说:“那些数据仅仅是名人自传或者小说里的描述而已,不可以把它们当作真实数据来看待。”

  但翻一翻古代医学方面的书,《灵枢经》中写:“人长七尺五寸”,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人的高度大概是七尺五寸左右。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类经》中也提到:“众人者,众人之常度也,常人之长多以七尺五寸为率”。意思是“人的身高大多在七尺五寸左右”。

  这就奇怪了,就连医学方面的史书都是这么写的,而种种证据又证明了人的确没有那么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实际上是因为古时对于尺寸的标准和现在不一样。

  最好的例证是上海博物馆一件战国时代的容器,它叫做“秦国商鞅铜方升”,是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时督造的标准量器,上面的铭文显示,当时一寸长2.31厘米。十寸为一尺,故一尺长约23.1厘米。

  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再次统一度量衡,他没有改变商鞅标定的尺度,因此秦朝一尺的标准长度仍然在23厘米左右。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度量衡,沿用到三国时期都没有大的变化。

image.png

  再来,1972年,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2号墓出土了三国时期的魏国骨尺,长23.8厘米;1964年在江西省南昌市坛子口出土了三国时期的吴国骨尺,长23.5厘米。

  看来这就是古代人人均两米的秘密了——当时的一尺没有现在的一尺长。

  按照当时的尺寸来换算,拿诸葛亮来举例,诸葛亮生活在三国时期,应当拿“汉尺”来计算,得到的结果是诸葛亮身高大约一米八四。虽然也挺高的,但总归是正常的身高了。

  由此可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做法是多么重要且有意义,统一了度量衡,身高姑且还能拿当时的尺寸计算出来,如若没有统一,计算古籍中数据的麻烦程度简直难以想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