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宦官与外戚两大集团是怎么同归于尽的?
2021-05-05 10:54:27 苏双 陈泰 成济 陆抗 关兴 夏侯楙

  东汉王朝的政治,上百年来,一直是内宦外戚两大集团轮流掌权的局面, 士族官僚集团则置身事外。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但经过了百年光阴,到东汉后期,外戚势力明显走向衰退,士族势力崛起,宦官势力不平衡的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新上台的窦氏集团,不得不选择和士族这个新兴的外朝势力联手,来压制宦官集团上位。

  朝局之所以如此,要归结到此前梁冀集团的覆灭。梁冀的崛起到覆灭的时间太长,是外戚权臣的巅峰,导致之后的汉帝过度压制外戚,因此,窦氏不得不选择联合士族集团以自固,如此则加剧了外戚和宦官的矛盾。

  但是窦氏外戚的利益和士族的利益是不相容的,窦氏一上台,就表现得很明显了, 已经显示出其和士族集团去尽量拉开距离的努力。

  问题在于,窦氏不同于后来的何氏,他是有底蕴的,鉴于梁氏以及前辈们的覆辙,以及他的自身优势(少主在位本来就该轮到外戚当家,而这次外戚不仅手握兵权,而且还和士族这个新兴势力结盟),窦氏希望进一步的压制打击宦官,而新兴的士族更是想借机将朝局大洗牌。

  当然,窦氏还不至于想要彻底消灭宦官,除非窦氏想当王莽,但他远没这个实力。

  事实证明,窦氏的操作太急迫了,手段太粗糙,想要一步到位,意图太明显,于是遭到了宦官集团的全力反击。

  宦官集团的力量,无论人才还是势力都在此前消灭梁冀那一战中达到了鼎盛,而窦氏因为汉桓帝的压制,远没真正掌握京师军队,于是翻船了,在火并中惨败。士族也遭到秋后算账,埋下党锢之祸的伏笔。这就进一步导致了汉帝对宦官集团的倚重和对外戚的打压。

  东汉原来的朝堂布局是以外戚为主,宦官为辅,内朝驾驭外朝,让宦官集团当内朝的家本身就是对汉家原来布局的背离,宦官是没法和外戚比政治合法性的,他只能是对外戚的牵制,而不可能取代外戚。

  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其实从根本来说是并无矛盾的,皇帝幼小时借助外戚稳定政权,皇帝长大后借助内宦夺取权力,东汉几乎完全就是外戚内宦翻来覆去的故事。

  外戚宦官是交替主导政局,但是并不是真的能一家独大,外戚最显赫的梁冀时期,也没能把宦官集团的势力剥光,宦官最强大的汉灵帝时期,汉灵帝也轻易的诛杀了宦官集团的首领曹节王甫。而且外戚集团虽然屡次被打击,但是也没有把权力剥夺光。汉灵帝对权力平衡把握能力,已经算是比较差的了,就更别说之前对权力平衡把握比较好的东汉皇帝了。

image.png

  如果皇帝成年,那宦官依靠皇权,得到皇权的全力撑腰和支持,当然可以不依靠外戚就能碾压士族,党锢靠的是皇权。

  但是问题是东汉皇帝往往短命,皇帝死后呢?代行皇权的宦官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因为谁都知道小皇帝是不能自己做主的,所谓皇帝诏命只是宦官自说自话,不可能是皇帝的意思。

  按东汉传统,皇帝未成年是母后当家外戚做主,宦官不可能去录尚书事,宦官不可能自己去带兵,虽然到汉灵帝组建西园军已经在这方面大大的突破了一步,但是还远远及不上和士族集团联手的外戚集团。

  但是随着梁氏和窦氏相继败亡,汉桓帝汉灵帝两朝,大力打压外戚,打破了东汉开国后,明帝章帝以来努力构造的政治格局,导致权力制衡失衡了,内朝权力向宦官方面过度倾斜了,而外朝士族也是强势崛起,和宦官集团激烈冲突。

  到汉灵帝死后,何进上位的时候,权力均势根本不是东汉一直的状况了,外戚集团势力太弱已经根本不能鼎足而三了,变成宦官和士族两大集团强势对峙,外戚集团只能借力打力在夹缝里求生存,因此才会导致东汉政权最终翻船的大火并。

image.png

  皇帝小,本来就该轮到外戚当家,问题是外戚当家不够,还想彻底消灭宦官势力,这就过分了,不接受制约,是想要干什么呢?

  如果外戚集团只是想专权,贬斥一些宦官当权派就可以了,想把宦官彻底消灭是干什么呢?而这里的问题是何氏本来还是宦官集团扶起来的。他有什么必要彻底消灭宦官呢?说白了,彻底消灭宦官不是外戚的需要,而是士族的需要。真正你死我活的是士族和宦官。

  东汉的君权说到底还是皇帝当家,皇帝幼年是太后当家,外戚也好宦官也好,都不能真正一家独大。而相权实际是内朝录尚书事(外戚和宦官)和外朝三公(士族官僚)共同分享的。

  归根结底,对皇权来说,一旦太阿倒执,外朝的丞相可能出权臣威胁皇权,内朝的外戚大将军一样会威胁皇权,甚至太后都能出武则天这种千古奇葩。

  皇权巩固,则无人不是忠臣,皇权不巩固,则任何人都可能威胁皇权。这和内朝外朝无关。

  和外朝宰相比,内朝的大将军外戚更多的成为皇权的代表,但是内朝的大将军外戚操作不好,一样会威胁皇权,恰恰因为大将军是以内朝执政,又涉及到军权,一旦太阿倒持,对君主的威胁更大。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王莽和梁冀。

  反而是外朝宰相或者三公,在汉初虽然作为军功勋贵的代表一度和皇权分庭抗礼,但是由于并不能一家独大,所以并不是真能构成对皇权取而代之的威胁,顶多是限制了君主的任意裁决权利。

  东汉三公府虽然不能和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比,但是也并不是魏晋往后的空壳。他们是有实际权力的。但另一方面, 东汉政治是削弱三公而强化内朝的, 东汉禁军从来就是内朝的势力, 一直是外戚领兵而宦官制衡,让任何一方都不能一家独大。所以四世三公的的家世,不能让袁绍去控制禁军。

  而外戚和宦官两败俱伤更同归于尽后,袁绍代表的士族集团根本控制不了禁军,又妄想获得地方实力派的支持,这才有了董卓进京。 而董卓进了洛阳,洛阳禁军一边倒支持董卓,正因为论出身,洛阳禁军和士族根本不是一路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