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人:王勃生平揭秘

  初唐四杰指的是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朝建立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今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image.png

  不过,在大部分人看来,还是将王勃称之为初唐四杰之首,也即在初唐四杰中,王勃的成绩是最高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初唐四杰中,王勃的一生可谓辉煌而又惨淡,特别是他英年早逝的结局,更让后人为之唏嘘不已。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一

  首先,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显示出杰出的文学才能。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初唐四杰中,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是年少成名。比如《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表现了王勃早年就博学多才。指瑕, “指”是指出,“瑕”是玉的斑点,比喻文章写作中的毛病。“指瑕”即指出文章写作中的毛病。正常来说,9岁还是学习和模仿的阶段。但是,对于王勃来说,已经可以指正他人的错误之处,这无疑是王勃的厉害之处。

  龙朔三年(663年) 王勃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麟德二年,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以图仕进之意甚明。《乾元殿颂》出自《王子安集》,王勃在麟德二年乙丑乾元殿建成时所作的颂,王勃作该颂时年仅十六岁。

  十六岁时,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朝散郎,文散官名。隋文帝置,在八郎(见“朝议郎”)中位第四,隋炀帝时罢。唐为文官第二十阶,从七品上,宋同。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成功进入唐朝的仕途,但是,王勃一开始的官职,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当然,如同年轻时的李白等人一样,王勃显然希望在仕途上获得一定的成就。

  二

  根据《旧唐书》等史料的记载,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唐高宗第六子)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李显(唐高宗第七子)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对于唐高宗李治来说,认为王勃这是在挑拨皇子之间的关系。所以,一怒之下,唐高宗李治钦命将他逐出长安。于是,王勃被逐。他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对于王勃的仕途,自然是巨大的打击。因为在唐高宗李治心目中留下了坏印象,其他朝廷大臣和藩王,自然都不敢用王勃了。不过,对于王勃来说,这只是第一次打击。

  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虽然之前的经历让他非常失望,不过,年轻气盛的王勃,还是希望能够获得朝廷的任用。彼时,王勃的朋友凌季友在虢州担任官职,就想着为王勃推荐一个参军之职。就在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因为王勃牵涉到一件杀人案之中,这导致王勃被朝廷判了死罪。幸亏遇到大赦,王勃才没有被处死。

  三

  根据《旧唐书》等史料的记载,虽然王勃逃过一劫,但是,他的行为还是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彼时,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众所周知,在古代历史上,县令是最小的官职之一。更为关键的是,交趾县位于唐朝疆域的最南端了,这是当时非常偏远的地方。因此,这对于王勃的父亲王福畴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类似于流放的惩罚了。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却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进一步来说,王勃宁愿自己受到惩罚,都不想连累自己的父亲。而连累自己的父亲,自然是有违孝道的结果了。

  在此基础上,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通过《上百里昌言疏》,我们从中可体会到身为孝子的王勃内心强烈的羞愧和自责。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年轻时的王勃,满怀壮志,却是屡遭磨难,这促使他的一生既有辉煌的一面,也有惨淡的一面。

  当然,虽然命运多舛,但是,王勃作为初唐四杰之首,还是保留了乐观积极的一面,这在《滕王阁序》中体现的淋淋尽致。

image.png

  四

  最后,《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上元二年(675年),这时朝廷宣布恢复王勃之前的官职。但是,此时的王勃已经没有那么醉心于试图了,所以,他没有接受唐朝朝廷的征召。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王勃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八月中旬,到达淮阴,又从淮阴到楚州,离开楚州,继续沿运河南下。入长江后,折向西行,到了江宁。对于王勃来说,这个时候最想见到的,就是因为自己而被贬低的父亲。

  大约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之际,王勃来到交趾县令王福畴处,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对于交趾县来说,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这距离王勃的家乡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远远不是千里之遥了。在见到父亲王福畴之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乘船返回的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去世的时候,只有27岁左右,这自然属于英年早逝的情况。在初唐四杰中,王勃应该是去世时,年龄最小的一位了。但是,王勃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却是初唐甚至整个唐朝都位列前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