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的牛李党争起源在什么时候 该党争为何持续近四十年之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朝牛李党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朋党之争可以说是十分常见的。如宋代的新旧两党之争、明代东林党争以及唐代的“牛李党争”等等,实际上都属于朋党之争的范畴。作为古代文官体系的产物,朋党之争对于一个王朝的历史走向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唐代的“牛李党争”便是如此。以至于在“牛李党争”持续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唐朝迅速走向了衰弱。

image.png

  根据《剑桥中国隋唐史》对朋党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朋党其意义并不等同于近现代意义的“党”因为,其并不具备稳定的结构与核心,而其产生则源自于“难以确认的复杂的个人关系网络”可见,我们今人在回顾历史的时候,实际上很难以今人的视角丈量历史。而当我们回顾这场一千年前的宫廷争斗时,便能发现,这中间实际还有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需要深挖。

image.png

  史载,“牛李党争”起于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制策案。当时,以举人入仕的牛僧孺等人,借新科言事抨击宰相李吉甫的时政,招致宰相李吉甫的反击,自此拉开了长达四十年时间的朋党之争。这中间,制策案结束后不久,李吉甫便被逐出朝堂,以至于最终死于外任。而在此后的岁月里,李德裕则接过了李吉甫的衣钵,同“牛党”一方展开了一系列争斗。

image.png

  历史上的“牛李党争”肇始于唐宪宗元和年间,而其结束则是在唐宣宗大中年间。以至于,这一时期的唐朝朝政始终处于一个左右摇摆的状态,而这一摇摆便是近四十年的时间。期间,共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以及宣宗六朝,直到唐宣宗登基后,罢黜李德裕,才为这场持续近四十年时间的党争画上句号。那么,唐朝的“牛李党争”,为何持续近四十年之久?

image.png

  首先,唐朝的“牛李党争”所以能够持续四十年的时间,主要还是在于“牛李党争”的波及范围。唐朝的“牛李党争”,看名字只是李德裕同牛僧孺之间的争斗,但当时唐朝绝大多数官员,近乎全被被卷入了其中。这是因为,“牛党”与“李党”之间,不只是个人恩怨与朝政之间的争斗,其同时也属于门第出身之争。这中间,牛僧孺所代表的是科举入仕的一方,反之,李德裕所代表的则是官宦门第。这样的情况下,便使得当时唐朝近乎所有的朝臣都卷入了这场争斗。

image.png

  在“牛李党争”持续的近四十年时间里,位高权重的大臣,往往需要选边站队,而一些小官则属于夹缝生存,如晚唐诗人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背景下也屡遭排挤。可见,这场发生于晚唐时期的朋党之争,之所以能持续近四十年的时间,还是在于其波及范围之广。因为,不同于臣子之间的个人博弈,两个集团之间的博弈通常都会以长期化的形式存续,哪怕是牛僧孺、李德裕这样的带头人离开朝堂,两大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却依然存在,并且博弈的内容还存在于方方面面,这也就使得“牛党”与“李党”之间的争斗得以迁延近四十年的时间。

image.png

  同时,因为“牛李党争”近乎波及了所有朝臣的原因,使得皇帝以及宰相也无力解决朋党问题。这是因为,朋党本身起源个人关系网络,以至于朋党的内部盘根错节。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便无法将朋党连根拔起,这也是唐文宗为何感叹“去朝中朋党难”的重要原因。可见,皇帝无法有效解决并控制朋党争斗的问题,更是使“牛李党争”无法得到有效地控制。并且,这期间的唐朝皇帝,对于“牛党”与“李党”也夹杂着一定的个人好恶。如唐文宗先是重用“牛党”后又对其生厌,唐武宗极力推举“李党”等等,而这样的好恶对“牛李党争”的迁延,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image.png

  历史上持续近四十载的“牛李党争”,使得唐朝的国力近一步衰败。如果将其同藩镇、宦官等顽疾相比的话,那么其危害也显而易见。以至于,在这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唐朝的诸多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出现了恶化的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