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为什么被称为贤后?马皇后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2021-05-23 11:23:58 孝慈高皇后 朱元璋

  朱元璋马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朱元璋以一介布衣扫灭群雄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农民出身的皇帝。而她的马皇后,更是在朱元璋打江山和坐江山的过程中做出了极不平凡的业绩。马皇后和朱元璋的关系与一般帝王和皇后不一样,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不能用夫妻来界定了,他们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可以说没有马皇后的默默付出,就没有朱元璋后来的大明王朝。

  在朱元璋微末时嫁给他,夫唱妇随患难与共

  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本名不详,大部分说法说她原名叫马秀英。是安徽宿州人,父亲马公,母亲郑婆,均早亡。马公平时和郭子兴私交很好,就把女儿托付给了郭子兴抚养。郭子兴和他的妻子张氏将马秀英视为己出,像对自己女儿一样地精心抚养马秀英长大,郭子兴亲自教马秀英读书写字,妻子张氏则手把手教她针织刺绣。马秀英也聪慧过人,稍加指点,便能精通无疑。年近二十的马秀英,模样端庄,神情秀逸,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大家风范,所以郭子兴夫妇很是钟爱马秀英,一直想给她找一个好夫婿。

image.png

  元末的农民起义军中,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是其中较为强大的一支。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后来投奔到郭子兴的军队。朱元璋为人机警,能力出众,渐渐脱颖而出,因此得到郭子兴的赏识,还做主把自己的养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马秀英与朱元璋成亲后,和朱元璋感情深厚,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

  作为好妻子贤内助,在艰难逆境中帮助丈夫成就大业

  朱元璋因在郭子兴军中屡立战功使得一些追随郭子兴的亲信之人极为嫉妒,于是总想给他使绊子。后来终于在朱元璋又一次提出和郭子兴不同意见时起了争执。郭子兴一怒之下下令将朱元璋幽禁起来。而郭子兴那些嫉恨朱元璋的亲信之人趁机断绝了朱元璋的饮食供给。马秀英见丈夫被幽禁后,想方设法偷偷接近关押丈夫的地方,因此也知道了丈夫断粮的事情。可是当时的粮食供应非常紧张,每人每天都是按量分配。

  于是马秀英每次吃饭时都只吃几口,把大部分的食物省下来偷偷送给丈夫。这点食物却填不饱朱元璋的肚子,为了能使丈夫吃饱,马秀英只好出此下策,到厨房行窃。她偷偷地溜进了厨房,看到了刚蒸熟的馍馍,也顾不得烫手,抓起几个就揣进了怀里。不想刚一出厨房,就与养母张氏撞了个满怀,张氏见马秀英神情慌张,就故意与她说长论短,马秀英勉强应答,言语支吾。

  后来疼得流泪说不出话来,张氏见她有难言之隐就把马秀英带进自己屋里,叫奴婢都出去,仔细询问马秀英。马秀英才伏地大哭,把事情一五一十地禀明了张氏。张氏赶忙叫马秀英解开衣服拿出馍馍,才发现马秀英的胸脯已被热气烫伤。张氏当即就对郭子兴说明了情况并替朱元璋说情。郭子兴听说自己亲信背着自己这样干,很是气愤,立即命人将朱元璋释放。

image.png

  有一段时期因遇到大灾,军中缺粮,马秀英总是每次都把储存下来的食物全部拿给朱元璋,而自己从来没吃饱过。她还亲自掌管丈夫的文札,无论是行军作战时的军状文书,还是朱元璋随手写下的札记、备忘录,都由她管理得井井有条,仓促间调出资料从未出过差错。平时随丈夫在军中,常常能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一次,朱元璋率主力先行渡江,“后多智,恐元兵蹑其后,必相隔”,她于是不等朱元璋下令,便迅速带领眷属后勤紧急过江,“而元兵果扼渡如后虑”。由于马秀英的果断决策,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朱元璋在前线征战时,她便带着妇女在后方缝衣做鞋给将士。

  公元1360年,陈有谅率兵东下,直逼南京,朱元璋亲赴前线迎敌。面临强敌压境,军事上暂时处于劣势的紧急关头,城中一些官员、百姓动摇,打算逃跑,有些存储金银,囤积粮食。马秀英却镇定自如,“尽发宫中金银犒士”,抚慰百姓,稳定军心。

  大富大贵,却不奢不骄,不忘民间疾苦,不改勤俭本色,以身作则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册封马秀英为皇后。马皇后以贤德治理后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倡导后宫嫔妃节俭仁慈。马皇后喜爱读史书,也常用古训来教导别人。朱元璋的衣食住行,马皇后都亲自料理省视,而她自己则布衣淡食,极其俭朴,衣服穿破了也舍不得丢,常常补好再穿,虽贵为皇后了,但她依然不忘记贫贱时和战争时养成的好习惯。

  后来听了元世祖的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故事,大受发。就命人在后宫架起织布机,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什么的,然后以皇家献爱心的名义赐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而剩余的布料,马皇后则裁成衣裳,赐给王妃公主,并解释说:"你们生长在富贵家庭,不知纺织的难处,要爱惜财物。"即使在大富大贵之后,她仍然保持简朴的作风,不骄不奢,并劝朱元璋不要忘记民间的疾苦。

  马皇后对妃嫔宫人的子女,却一点也不小气,都派给丰厚的生活待遇。对宫中下人她也关怀备至,常送些衣物食品,以示体恤。每逢文武官员夫人入朝,她都不忘送些礼品,并与她们寒暄交谈,就像对待家人。宫廷内外对马皇后都非常尊敬。朱元璋也常常把马皇后比作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她,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

image.png

  贵为一国之母母仪天下,更是少有的贤明皇后

  马皇后深知忠臣贤士对朝廷的重要性,因而十分注意以一个女性的细心来关心他们。每日早朝议事,若事情太多就常常要延续至晌午,这时奏事官员按惯例就在殿廷上用午餐。一次,马皇后命令宦官取来奏事官员的午餐品尝,她觉得味道欠佳,随即像朱元璋建议:“人主奉宜薄,而养贤宜厚,否则怎能笼络贤德之士。”朱元璋深以为然,立即下令改善官员们工作午餐的品质。虽是一件小事,但官员们却感受到了马皇后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当然对朝廷也就更加尽力了。

  太学生是朝廷培养的一批有才之士,他们在太学中学习期间,一切生活用度都由朝廷供给,但没有另外的俸银,他们的家人由谁供养,这个问题过去没有哪个朝廷顾及过。后经马皇后提出,也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视,于是诏令特设“红板仓”贮积粮食,赐给太学生家属。太学生从此无后顾之忧,一心治学,成为日后的栋梁之材。

  朱元璋起于贫贱,经历坎坷,因而,虽然表面上睿智英明,豁达神武,但骨子里却藏着猜忌和苛刻。幸而身边有一个仁慈宽厚的马皇后,常常婉言规劝,少了不少刑戮,挽救了不少

  无辜受疑者。史书记载马皇后就曾经救了郭景祥,李文忠,宋濂,沈万三

image.png

  朱元璋心目中的马皇后的重要性

  朱元璋在处理事情时,很多时候也喜欢回过头来问问马皇后是怎么想的,而且每次也都会得到能够让自己满意的答案,并且还夸自己的皇后“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在他看来,世上所有的女人,都比不上他的马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是患难夫妻的最亲之人的信任。朱元璋后来娶了很多女人,但是再没有对谁有这种无条件的信任。有一个小故事能很好地看出马皇后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分量。据说,浦江有一个郑谦,家族和睦,十代同堂,名传道还。当地都称他家是“义门”。朱元璋听说此事后,颇感兴趣。特意把郑谦招到京城想见。得知他家有一千多人时,也不由赞叹说:“一千多人同居共食,同心合力,世所罕有,确实是天下第一家。”于是赐给他丰厚的礼品让他回去。

  马皇后在屏后听了他们的对话,心有不安,连忙传话给朱元璋:“陛下当年一人举事,赏得天下;郑谦家千余人,倘若举事,不是太容易了吗?”朱元璋不免为之一惊,急命中官再招郑谦,问他治理家族有什么方法。郑谦回答说没有什么方法,只是不听妻子的话。朱元璋听了释然一笑,安心地放他回家了。这一次,朱元璋虽然没有没有完全听从马皇后的意见,却又恰恰表现出他对马皇后的重视。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妻子辅佐。既然郑谦不听妻子的话,便认定他成不了大气候。

  宅心仁厚的马皇后虽说人在深宫,却日夜为国家大事操劳,后来积劳成疾病倒了。朱元璋为此心急如焚,给她找了特别多的医生来诊治,盼望马皇后能早日康复。马皇后深知丈夫的缺点,她知道如果给自己看病的医生不能把自己的病治好,朱元璋一定会起杀心的。所以,她自知自己时日不多,不让那些医生给自己看病,怕连累那些医生。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她仍然不忘以她的贤德影响她的丈夫子女,为着国家操心不已。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溘然长逝,享年51岁。朱元璋后宫此后不再设立皇后。而朱元璋晚年开始大开杀戒,由于马皇后去世,再没有人能够劝住他了。

  都说“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同样适用在男人身上。尤其是要成就大事的男人,更怕娶错妻。马皇后作为一个女子,生在乱世,有胆有识。不仅在艰难逆境中,帮助丈夫成就大业;更是在大富大贵时,不奢不骄,不忘民间疾苦,不改勤俭本色,并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丈夫,做好一个贤内助,帮助丈夫巩固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