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去世后,为何朱元璋立皇孙为继承人而不是立子?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作为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平定天下。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的同时,册立了太子人选——长子朱标。可惜朱标英年早逝,可是朱元璋并未在其他的儿子再择新的继承者,而是选择立朱标之子朱允文为皇长孙。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做选择?

  懿文太子朱标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生母是孝慈高皇后马氏,说起来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他自小聪慧宽厚,在被正式册立为太子之后,朱元璋更是请了诸多名师教导,不仅教导他才智治国,更是以自己的经历训导他创业的艰辛及守成的重要。

image.png

  可以说,在朱元璋和这些名师的悉心教导下,朱标成为了一位温文儒雅、仁慈宽厚之人。创业需要果决狠绝,而守成更多需要的是仁政爱民。在朱标年纪渐长之后,朱元璋逐渐将一些政事交由他来处理,培养其处理政事的能力,虽然有时理念与朱元璋不合,但朱标整体的表现还是让朱元璋满意的。

  可惜,在洪武二十五年朱标从陕西巡视归来,染上了风寒一病不起,同年薨逝,谥为“懿文太子”。

  继承人选花落谁家?

  朱标的薨逝,给朱元璋留下来一个难题,此时的朱元璋已过花甲之年,再立一位合适的继承人迫在眉睫。那么问题来了,该选谁?谁合适?

  按着正常的逻辑思维,太子薨逝,会优先在其他儿子中选择身份合适、人品较好之人册立为太子。到了朱元璋这里,他并没有遵循常理,从其他儿子中挑选,而是从朱标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孙子中,选择了朱允炆,册立为皇太孙(储君的一种,是皇位继承人的封号),这一年,朱允炆十六岁。

image.png

  朱允炆是朱标的次子,其生母也并非朱标原配。但因朱标原配常氏(常遇春之女)在洪武十一年时已经去世,常氏所生嫡长子朱雄英洪武十五年时也已夭折,所以朱允炆虽是次子,却是被当做嫡长孙来看待的。他自小熟读儒家经典,又未曾经历过太多的民间疾苦,性格与其父较为相似,皆是宽大仁厚的脾性。

  从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到朱元璋驾崩后即位,前后仅五年时间,年少满怀理想且没什么治国经验的朱允炆登基后,着手进行改革,登基仅几个月,便开始想着削藩来集中自己的皇权。削藩的相关过程我们这里就不多赘述,但其结果却是影响巨大的,直接导致藩镇与朝廷的关系恶化。

  建文元年,朱元璋四子朱棣清君侧之名起兵“靖难”,建文四年,朱棣攻破京师,燕兵进京,朱允炆兵败失位,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迷。

  若是起初在朱标薨逝后,朱元璋在儿子中选择继承人而不是选择孙子继位,是否就不会发生叔侄相残夺位的局面了?

  为什么选择立皇孙而非立子?

  朱元璋这个不同寻常的决定,是出于怎么样的考虑呢?

  一来,朱允炆的秉性随了朱标,温润宽和,深得朱元璋的喜爱。自幼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朱允炆,温和儒雅,宽厚待人,且十分孝顺。朱标生病期间,朱允炆小心伺候,昼夜不离,他的孝顺朱元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样的秉性,让朱元璋相信将来把皇位交给他,他会善待其他叔伯兄弟的。

  二来,朱棣的身份让他无法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关于朱棣的生母,或者说朱元璋前四子的生母,一直有颇多争议,我们这里且当他们皆是马皇后所生。按着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朱标病逝后,若是要在儿子中选择继承人,应是二皇子秦王朱樉、三皇子晋王朱棡先于四子燕王朱棣。然朱樉荒唐诸多过失,朱棡鲁莽残暴,皆非继承人的好人选。朱棣倒是能力优秀,可若是越过秦王、晋王,日后必会引起兄弟阋墙,祸患不断。

  三来,朱元璋认可朱棣的能力,但认为他更适合做一个将帅之才,而朱允炆秉性更适合做一个守成的仁君。因此他心中理想的搭配是选择孙子为君,让有将才的四子辅佐,一文一武,这样的搭配似乎更能让他们人尽其才。当然这或许只是朱元璋的初衷,事实终究未能如他所愿。

image.png

  这场“隔代传承”的大戏,终究以朱棣的“靖难”成功、朱允炆的失败告终。朱元璋最初选择皇孙继承所想避免的祸事,最终还是没能避免。朱允炆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治国理事经验不足,当时藩镇与皇权的矛盾激化,削藩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举动,只是这位年轻的皇帝帝位未稳、群臣尚未归心,就急于削藩的结果似乎也注定了失败。

  若是朱允炆如朱瞻基一般,能够得到祖父和父亲更多的指导和自我磨练,或许他也能成为一代仁君,可以成就不一样的结局,可惜没有这个如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