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赵构难逃?他是逃跑皇帝还是中兴之主?

  对赵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凉意森森的宋行在临安,从太上皇的寝宫德寿宫传来一阵阵哭泣,在位三十六年,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的大宋天子赵构逝世了,享年八十一岁。这位即位于危难之际的皇帝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那么当时的人到底是怎么看赵构南逃的呢?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到底是“逃跑皇帝”还是“中兴之主”呢?

  赵构的庙号之争

  赵构崩逝后,孝宗便着有关部门商议赵构的庙号和谥号,所谓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本着“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选择皇帝的庙号。在宋廷中,以尤袤为首的大多数礼官主张用“高宗”为庙号,而以洪迈为首的少数人主张用“世祖”为庙号,而且双方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

  洪迈认为太上皇中兴大宋,与光武帝刘秀有类似的功劳,所以庙号自然应该一样才行,正然,刘秀再兴大汉,定鼎洛阳,与刘邦同样是有功之主,当然应该以“祖”为庙号,而后的晋世祖司马炎、北魏世祖拓跋焘等多有定鼎天下或再兴社稷之功,将此庙号尊给赵构,也很合适。

image.png

  尤袤等人的理由也很充分,总结起来有五点。

  其一,太祖皇帝以武功定天下才有资格称“祖”,之后的皇帝都是以德守江山,所以都应该是“宗”,而太上皇也是继承太祖江山中的一员,自然不应该再称“祖”;

  其二,太上皇南渡功劳笃大,而“宗”中之庙号,以太宗为最佳,世宗、高宗稍次,历史上的汉元帝唐高宗等都还是当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择高宗已经是对太上皇功德的尊崇;

  其三,中兴之主未必要以“祖”为庙号,与宋经历相似的晋,南渡建康的晋元帝司马睿的庙号也只是“中宗”;

  其四,尤袤等人指出了光武帝刘秀和太上皇一个很大的区别,光武帝延续汉统乃是又一次创业,且与前汉之哀帝、平帝血统疏远,不存在承继关系,在评庙号的时候自然也没有什么忌讳。而祖宗祖宗,祖在前宗在后,若子为祖而父为宗,则失昭穆之序,换句通俗的话“儿子是祖,父亲是宗,做儿子的太上皇反而排到的父亲宋徽宗前面”,这样不符合礼法和宋朝“以孝治天下”的传统;

  其五,历史上第一个以“高宗”为庙号的是商王武丁,武丁正是商朝的中兴之主,而商朝兴起于商丘,太上皇正好即位于应天府(商丘),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数。

image.png

  在两方各执一词的时候,皇帝赵昚综合考虑的两方的理由,最终选择了尤袤等人的建议,宋高宗之名号也便流传了下来。从朝中的争议也可以看出,虽然赵构不思北伐、屈辱求和,但是宋臣对赵构维续宋统的功勋还是肯定的,相比起国破家亡,偏安一隅还是要好很多的。

  谥号的密码

  自李唐后,皇帝的谥号越来越长,但也会保留一个核心的字,作为谥号中最重要的那个字,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最终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就突出一个“文”字。而赵构的谥号核心字是“宪”,宪这个字,在谥法中是一个褒谥,而且意涵丰富。

  博闻多能曰宪;赏善罚恶曰宪;行善可记曰宪;在约纯思曰宪;圣能法天曰宪;圣善周达曰宪;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文武可法曰宪;聪明法天曰宪;表正万邦曰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

image.png

  这段话太复杂,我们不需要去费心思去理解。直观的说,中国历史上除了赵构,清朝雍正皇帝谥号的核心字也是“宪”,大家可能对雍正皇帝的为政还是比较了解,他是清朝历史上数得着的有作为的皇帝,而清在宋后,清朝臣子在选择雍正帝谥号的时候竟然与宋高宗的谥号重合了,深读经史的清朝礼官难道会不知道宋高宗的谥号也是“宪”吗?侧面也能应证,不管是当时和后世,世人对赵构保全大宋半壁江山功勋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宋高宗赵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将近900年,不管是“逃跑皇帝”还是“中兴之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让我想到,赵构虽然背负了很多骂名,但是南宋时代继续了北宋时的繁荣安定、文化昌明,宋朝仍以海上丝绸之路联通着世界,可以说赵构又为宋朝延续了一百五十年生命,后世之崇祯皇帝若能摒弃那种若南迁就会受到后人唾骂的理念,卷土重来未可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