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襄除掉吕后有功又是刘邦长孙 刘襄为何没有继承皇位
2021-06-15 14:28:39 王温舒 来莺儿 樊崇 杨喜 何休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朝刘襄,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刘襄对于这件事也表示很郁闷、很委屈。

  明明都是他带头打击的吕氏集团,但为啥最后连个皇帝的“影子”都没看见,反而是被那个相当于“隐形人”的叔叔刘恒登基为帝了。

  其实刘襄当不成皇帝这件事,得怪陈平周勃这些个大臣,因为是他们不让刘襄当皇帝。

image.png

  刘襄乃是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儿子。

  和刘肥不同,刘襄这个人在刘家的“第三代”中,非常有能力,除了刘襄以外,刘肥的另一个儿子刘章也是个人才,在吕后逝世之后,天下的主旋律几乎就在这两兄弟身上。

  因为刘襄既果敢,又有睿智的弟弟帮衬,加上年龄占优势,当皇帝这件事,在当时几乎是“板上钉钉”。

  吕后在逝世前,曾叫来了吕产和吕禄,吕后告诉他们,必要的时候要自己“看着办”,也不要出席吕后的葬礼,谨记掌握长安城的政治权力、军事权力在手上。

  吕后的话虽然没有明说,但已经很明显,那就是让她的两个侄子“篡夺”刘汉江山。

  而吕产和吕禄果真如此做了,在吕后逝世不久后,吕家整个集团都在酝酿政变,在当时的朝堂中心,刘邦留下的大臣们仿佛无动于衷,反而是刘章,提前知道了吕家将要谋反的消息。

  于是刘章一边联系兄长刘襄从齐地带兵出发,一方面在京城,和吕产、吕禄斗智斗勇。

  知道刘襄要来,这可把陈平、周勃等人吓坏了。

  刘襄不来的时候,他们装作若无其事,当知道刘襄要来,他们立马动了“剿灭诸吕”的计划。

image.png

  陈平和周勃等人,配合刘章迅速镇压了吕产和吕禄,夺回了军权和政权,除此之外,朝中大臣大多数“不同意”刘襄入京,于是刘襄来到半路时,就被劝停,说回封地等消息了。

  所以扫荡诸吕,看似和刘襄没关系,事实上却是刘襄“推动”的,真正在其中参与的是刘章。

  那么为什么朝中大臣一听到刘襄要来,他们就变得紧张了呢?

  还是因为刘襄不像是那种“愚昧”的人,对于陈平、周勃来说,他们年纪不小了,跟随过刘邦,也跟随过吕后,在政治欲望上,他们不比皇帝要小,他们想要的,其实就是好控制的皇帝。

  而刘襄很显然不是,和一生没有太大作为的刘肥相比,刘襄和刘章这两兄弟和明显就是强悍的组合,如此一来,朝中大臣无法接受。

  他们经历过吕后时代的统治高压,对于有希望成为“雄主”的人,他们是排斥的。

  加上当年吕后摄政,朝中大臣无人阻止,而刘襄乃是刘家人,说不定刘襄就会发动一场清算,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他们说什么,都不能让刘襄来到长安当天子。

  于是他们开始选人,选一个好控制的人当皇帝。

  当时明面上还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汉后少帝刘弘,乃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

image.png

  但是刘弘就是一个十足的傀儡,被吕后给“养废”了,让他继续当皇帝,无法服众。

  可在名义上,继承皇位的也只能是汉惠帝的儿子们,因为他们都是刘邦的“嫡孙”,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这些大臣怎么做的呢?

  其实也不复杂,那就是“杀了”。

  没错,陈平、周勃等人,谋划了一场阴谋,将汉惠帝还在世的儿子们,一一都杀了。

  或许刘邦自己都不曾想象过,有一天他的“忠臣”们、伙伴们,会将他的嫡系血脉全部铲除。

  朝中大臣是怎么杀的汉惠帝的儿子们呢?

  他们选择颁布一个对汉惠帝极其不尊的消息,那就是对外宣称,汉惠帝的这几个儿子,压根就不是汉惠帝的亲儿子,所以他们是“冒牌货”,不仅没有资格继承皇位,还要“处死”,就这样,汉惠帝的血脉被斩尽杀绝

  这种操作让人望之骇然,本来还在长安的刘章,想尽办法让兄长刘襄进京当天子,当他看到了陈平等人的手段后,也噤下了声来。

  可以想象,连汉高祖的嫡系血脉都敢说杀就杀,对于这些“庶子庶孙”,那还会残忍到什么地步。

  杀了这些有资格的人,那么接下来的皇帝选择,权力就在于他们手上了。

  陈平和周勃,试着从刘邦的庶子行列先入手,就是这么一找,身在代地刘恒被他们找到了。

image.png

  刘恒乃是薄姬所生,当年吕后封锁后宫,唯独同情也被冷落的薄姬,于是放了她跟着刘恒去了代地,薄姬是一个不得宠的高祖妃嫔,刘恒更是一个“不起眼”的王爷,性格和善,这种人,显然就是朝堂想要的。

  接下来就是把要立“代王”为新君的事情说了出去,这可把刘恒吓了一跳。

  刘恒不傻,他知道当皇帝不是什么好差事,前有吕后,后有这些大臣们,长安就是龙潭虎穴,一个不小心,就会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于是刘恒和薄姬让薄昭(刘恒的舅舅)进京查探情况,薄昭和陈平、周勃详谈甚久,确定了刘恒登基的事情。

  而这个时候,刘章本来还想过阻止,但却没有办法阻止。

  刘襄在东边的齐地,而他们在长安,一东一西,刘襄根本没有机会再即位大统。

  确定无误后,刘恒也出发进京,开始登上大宝,成为了大汉的新皇帝,史称汉文帝、汉太宗皇帝。

  刘恒的登基,除了刘襄、刘章以外,算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因为刘恒的性格有些“儒弱”、“和善”,对于朝堂而言,这是好事情,因为大臣们可以不担惊受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操控”皇帝,而且刘恒的性格,对于大汉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好处。

image.png

  再看刘襄,刘襄显然是一个“雄主”风范的人物,但是当时的大汉,朝堂无法承受强势的皇帝,更无法承受大刀阔斧的执政,即便刘襄未曾当过皇帝,但是他的行为却展现出了这样的苗头,所以刘襄无法进入京城,更无法抗衡朝堂大臣的情况下,继续当他的王爷,这是最好的结果。

  刘邦的长孙这个身份,并不会刘襄加分,反而因为刘襄不是“嫡系”血脉,才让刘襄逃过了一劫。

  如果刘襄是刘邦的嫡孙,那么刘襄必然要争取皇位,同样的,这就意味着一场战争,这对大汉而言,是没有积极意义的内耗,刘襄无法登基,如同样是历史的选择。

  虽然说汉文帝“好说话”,但登基多年后,刘恒也有着自己的执政风格。

  刘恒致力于发展国内的经济和各种建设,成就了封建王朝第一个盛世的开端,照当时的环境来看,也只有汉文帝和当时文武百官的组合,才能做到这个地步,即便是刘邦在世,都未必能够达到。

  在汉文帝后期,汉文帝逐渐加强了自己的话语权,再之后的汉景帝,便是汉文帝执政思路的延续,对外选择隐忍,对内选择大力发展,最终奠定了汉武帝“中央集权”的基础,还有汉武帝对外战争,北御匈奴的基础。

  这一个历史脉络,发展是完美的。

  而刘襄、刘章两兄弟,他们最大的功绩在于推动吕氏集团的覆灭,让刘汉的江山继续稳固,属于是刘邦基业的护道者,但这种身份,注定和皇位无缘。

  刘邦也许没有想到,自己的庶长孙竟然有这样的能耐,刘肥更想不到,他的儿子差点就当上皇帝。

image.png

  这是历史、人、时代的选择,既是运气,也是必然,刘襄最后的谥号是为“哀”,这是汉文帝给予的,而这其中的意味,也让人说之不清,或许就连汉文帝,都同情这个没有当上皇帝的侄子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