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武则天的二儿子,为何不讨母亲喜欢?

  李贤唐高宗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生于其父母前往昭陵祭拜唐太宗的途中,才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潞王,两岁时就封为岐州刺史、雍州牧、幽州都督。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李贤年幼时,读书过目不忘,高宗经常赞叹自己儿子天生聪敏。长大以后仪容举止端庄稳重,颇得其父宠爱。

  七岁时改封为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雍州牧,至八岁时又加封为扬州大都督,十一岁时加封为右武卫大将军。

  他自幼“容止端雅”,小小年纪就已读了《尚书》、《礼记》、《论语》等,过目不忘。曾受封为雍王,高宗对李贤也十分宠爱。李贤聪明好学,处事果断,在士人中有一定声望。二十岁时,改回本名李贤。

  上元二年(675年),其兄李弘死于合璧宫,六月时改封李贤为皇太子,不久,高宗命他监国。

  高宗有一次非常得意地对司空李勣说:

  “这孩子已读了《尚书》、《礼记》、《论语》,又背诵古诗赋十余篇,一经阅读,过目不忘。读《论语》至“贤贤易色’,便再三复诵,说他性爱言,言知素有聪明之质,出自天性。”

  李贤处理政事明白公允,朝廷众臣皆称道,高宗也对他加以褒扬。李贤又召集一批学者,包括张大安、刘讷言、格希元等人,一同注范晔的《后汉书》,书成之后呈奏给高宗,得到许多赏赐。

image.png

  此外,李贤尚有著作《列藩正论》、《春宫要录》、《修身要览》。他为《后汉书》作的“注”,出现了抨击母后临朝,外戚专权的文字。

  史载,李贤是在上元二年(675年)六月被立为太子的。尽管当时朝廷内外对李贤评价颇高,但武则天却对他不太满意。她屡次下书训诫儿子,并让人撰写了《少阳政范》与《孝子传》二书供李贤研习忠孝之道。

  仪凤四年(679年)五月的一天夜里,深得唐高宗、武则天宠信的正谏大夫明崇俨被杀,有传说是太子派人干的。不久,武则天就以太子好色、与奴仆赵道生“狎昵”等为由,下诏立案拘捕太子,搜查东宫。

  调露二年(680年),武则天派薛元超、裴炎、高智周等人一起去办理此案,最后果然在东宫马房里找到数百具铠甲,赵道生也在刑讯之下供认受太子指使暗杀了明崇俨。

  高宗一向喜爱李贤,想要宽恕他的罪,但武后却说:

  “贤心怀谋逆,应该要大义灭亲,不能赦免他的罪行。”

  于是将李贤贬为庶人,将他幽禁,在天津桥焚烧搜出的铠甲,太子洗马张大安被贬为普州刺史,亲信刘讷言流放到振州,连坐者数十人。

  武则天早在高宗时期,就取得了与高宗“二圣临朝”的权利,把高宗当做傀儡而独揽朝政。然而,自从李贤继立为太子之后,多次受命监国,深受高宗与朝臣的赞赏。仅仅一两年的工夫,当朝宰相除了刘仁轨与武则天关系密切之外,其余的人几乎都倾向于听命太子,李贤为自己继承皇位铺垫好了道路。

  武则天对此当然不会无动于衷,听之任之。更令她恼火的是,李贤居然召集了一批学者注释《后汉书》,大有与后党北门学士们分庭抗礼之势。及至明崇俨被杀,李贤又喜形于色。

  武则天在“取得证据”之后,立即将太子贬为庶人,并放逐到边远地区。但碍于高宗的庇护,不敢进一步加害。

  高宗去世后仅三个月,武则天利用丘神绩这个酷吏除掉了李贤,免除了这个对她威胁很大的政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