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是何许人?他为朱棣提供了多少帮助?

  说到姚广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明成祖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期间历尽艰辛,遭受过围攻济南三个月却无法攻克、东昌之战惨败等重大挫折,但是朱棣能坚定造反信念,最后终于在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京师,成功夺取皇位。

  朱棣能够成功,固然离不开他自身的雄才大略和建文帝的愚蠢,还有一位重要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他就是朱棣的首席谋士姚广孝,法名道衍,“道衍未尝临战,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姚广孝究竟是何许人也,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

  一、出家为僧,胸怀大志却无处施展

  元至元元年(1335年),姚广孝出生于长洲相城(今苏州)的一个郎中家庭。14岁那年,姚广孝出家做了和尚,法名道衍。一般的和尚都是吃斋念经,但是姚广孝却与众不同,他“事道士席应真得阴阳术数之学”,“悉读兵书”。由此可见,姚广孝是个有野心有抱负的和尚。

  姚广孝曾经游览嵩山寺,遇见相士袁珙,袁珙对他的评价是:“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image.png

  刘秉忠是元初的一位和尚,是忽必烈的谋士,帮助忽必烈平定天下。一般的和尚听到袁珙这样的评价肯定不开心,但是姚广孝却大喜过望

  可惜的是,尽管姚广孝生于元末明初的乱世,他却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

  直到洪武15年(1382年),已经47岁的姚广孝才等到施展抱负的机会。这一年,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不幸病逝,朱元璋网罗天下高僧,送往各个皇子之处,让这些高僧在各地为马皇后祈福,姚广孝被分配给燕王朱棣。

  二、为了一展抱负,不断鼓动朱棣谋反

  洪武31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姚广孝此时已经深得朱棣信任,他“出入(燕王)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姚广孝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断鼓动朱棣造反,但是朱棣却顾虑朱允炆深得民心。姚广孝对此却不屑一顾,他说“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尽管如此,朱棣仍然无法下定决心谋反,毕竟风险太高。为了让朱棣相信自己就是真龙天子,姚广孝决定和老朋友袁珙演一出戏,他事先对袁珙说了朱棣的相貌。

  一日,朱棣身穿侍卫着装,与几名侍卫外出喝酒,忽然有一位老人进来,对着朱棣下拜,并且口称殿下。朱棣觉得诧异,不知此人是如何知道自己的身份。

  老人做了自我介绍,原来他正是袁珙,自称是阴阳术士,能知天命。朱棣将袁珙带回王府后,袁珙神秘地对朱棣说:“殿下有真龙之相,日后必为天子。”

  类似的把戏上演多次后,朱棣终于相信自己就是真龙天子,再加上建文帝上台后,着手削藩,他先后削去周王、湘王、代王、齐王、岷王的藩国,并将他们贬为庶人,朱棣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他开始密谋造反。

image.png

  三、靖难之役中,数出奇策定江山

  鼓吹朱棣是真龙天子,激励士气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由于燕府护卫百户倪谅告密,朝廷发现了朱棣的阴谋,朱棣图穷匕首现,被迫提前造反。

  朱棣誓师起兵时,忽然暴风骤雨降临,王府屋檐上的瓦片也被震落。古人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将士们议论纷纷。

  危急时刻,姚广孝挺身而出,化解了危机,他说这是飞龙出现,因而有风雨相伴。

  经过姚广孝这番忽悠,将士们的士气高涨,他们认为自己跟着真龙天子干革命,必定前途无量。姚广孝用自己的机智,为靖难之役建立第一功。

  固守北平,使朱棣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朱棣出师后,留下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并安排姚广孝辅佐他。

  建文元年十月,朱棣进攻大宁城,朝廷任命的平叛主帅李景隆率领50万南军进攻北平,企图端掉朱棣的老窝。

  此时北平的防守兵力仅仅只有1万人。姚广孝临危不惧,他辅佐朱高炽,一面派人火速向朱棣求援,一面指挥守城士兵,英勇杀敌。

  姚广孝知道李景隆胆小如鼠,于是他组织守城士兵乘黑夜从城中杀出,杀死不少南军士兵,缓解了南兵的进攻势头。不久后朱棣回师北平,与守城士兵里应外合,大破南军,取得了北平保卫战的胜利。

  东昌惨败后,鼓励朱棣重新振作

  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朱棣的靖难之役遭受重大挫折,朱棣在东昌被南军的新任主帅盛庸击败,燕军的大将张玉战死,燕军死伤数万,朱棣遭遇靖难之役以来最惨重的失败。

  当朱棣灰头土脸地回到北平后,他想稍作休整再出师。姚广孝极力反对,因为他深知造反的一方如果稍微退缩,会极大打击士气。(当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后,在霍邑遭到隋将宋老生的阻击,李渊萌生退意,想退兵回晋阳,如果他真的退兵,最后他必定失败,因为人心会散了,队伍会不好带了。幸好关键时刻,李世民出来劝阻,李渊才坚定不移地向长安进军,最终成功代隋建唐。)

image.png

  在姚广孝的建议下,朱棣为东昌阵亡将士举办祭奠仪式,利用死者鼓舞士气,并再次出师,最终坚持到了胜利。

  建议朱棣疾趋京师,一战而定天下

  建文三年(1401年)冬,朱棣再次率兵南下,尽管靖难之役打了三年,燕军胜多败少,但是燕军的地盘仅有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最终的胜利似乎遥遥无期。

  此时姚广孝为朱棣指明了方向,“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

  朱棣采纳了姚广孝的建议,这次出兵,在淝河与灵璧击败南军后,迅速渡江直趋京师。此战朱棣终于一战定江山,顺利夺得皇位。

  四、功成名就后,韬光隐晦低调做人,终得善终

  革命终于成功,按理来说这时是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了。朱棣也非常够意思,他认为靖难之役的首功属于姚广孝。

  朱棣拜姚广孝为太子少师,他还赏了府地和两个美女给姚广孝。姚广孝却不肯接受,他仍住在寺院,白天他脱下袈裟参政,夜晚他回到寺院当和尚。

  朱棣十分尊敬姚广孝,从不叫他的名字,而尊称他为少师。

  姚广孝还主持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编撰工作。

image.png

  永乐16年(1418年),姚广孝病逝。对于这位老战友的离开,朱棣非常悲痛,他亲自撰写祭文。之后朱棣追赠姚广孝为荣国公,赐谥恭靖。

  朱棣去世后,太子朱高炽继位,他对自己的恩师非常尊敬,加赠姚广孝少师散官勋爵,配享庙庭,这是首位大明文臣享有如此待遇,之前只有开国功臣徐达以武将的身份配享庙庭。

  姚广孝是很奇特的人物,谋反的风险非常高,一般人参与谋反,都是为了权力(比如李世民)或者自保(比如郭威),像姚广孝这样不图名利,只是为了施展抱负而造反的人,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对姚广孝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靖难之役首席功臣,也有人说他是乱臣贼子,就像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对于姚广孝也会有不同的评价。不管怎样,姚广孝最终证明了自己,施展抱负的心愿得以实现,也算是不白活一回了,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