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穆公是如何继位的?到底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历史?
2021-07-29 09:46:09 孟母 季友 鲁庄公 许行 孟子

  秦穆公于秦穆公元年(前659年)正式继位,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他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灭掉数十个西戎国家,开辟千里国土,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于是称霸西戎,并由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从秦国历史来看,秦穆公是一位里程碑式的君主,奠定了秦国的大国地位。

  然而,回顾秦穆公的历史时,却会看到一个奇怪的地方:秦德公有三个儿子,嫡长子为秦宣公(育有九子),嫡次子为秦成公(育有七子),嫡三子为秦穆公。商朝实行的是有限度的“兄终弟及”,周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那么秦德公三个儿子为何先后成为国君,秦穆公的二个兄长为何都不传位给自己儿子,在这一段“兄终弟及”的传承背后到底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历史?欲要了解这一段历史,先要从秦宪公谈起。

  秦宪公:傀儡国君

image.png

  烽火戏诸侯后,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周平王继位后,看到满目苍夷的镐京,以及虎视眈眈的犬戎,于是就东迁洛阳。由于秦襄公出兵护送,周平王以功封其为诸侯,还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正式成为西周的诸侯国。

  秦襄公死后,儿子秦文公继位,秦文公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年,活生生地耗死了儿子(追封秦静公),于是秦文公就立孙子嬴立为储君,即后来的秦宪公。

  问题在于,秦文公去世时,秦宪公才九岁,根本无法处理国政。而且,当时戎狄气焰嚣张,秦国正与戎狄激战,秦襄公祖父、秦襄公都死于讨伐西戎的战争中,秦文公时期经常与西戎作战,因此年幼的秦宪公自然很难处理这些军国大事。于是,秦国大权逐渐被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掌控,秦宪公就成了傀儡国君。

  秦宪公执政十二年,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嬴说,次子叫嬴嘉,少子叫嬴曼。秦宪公册立长子嬴说为继承人,但秦宪公去世之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了嬴说储君之位,而立了年仅5岁的少子嬴曼为国君,史称“秦出子”。《史记·秦本纪》记载:“宁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秦出子)为君。”

  秦武公:掌控命运

  秦出子继位时才5岁,根本不可能处理国政,国家大事自然都由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处置,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六年之后三人串通贼人谋杀秦出子,然后又复立了嬴说,史称“秦武公”。

  以笔者来看,估计秦出子表现出了对弗忌、威垒、三父的不满,让三人感受到了威胁,于是就将之除掉。细思之下,秦宪公21岁去世,会不会也是这三人的手笔?秦宪公成年之后,必然渴望掌握大权,对三人形成了威胁,因此秦宪公可能也是被三人暗中除掉的。

image.png

  秦武公非常明白弗忌、威垒、三父的心思,于是“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继位后立即远离都城,借口讨伐彭戏氏为由,带兵去了华山脚下,一边练兵积蓄实力,一边寻找机会。三年之后(公元前695年),秦武公回朝,以三父等暗杀秦出子为由,将三父等诛杀,并夷灭他们的三族,于是在时隔二十年之后,大权再度回到秦君手中。

  秦武公在位二十年,有一个儿子叫“白”,但没有选择“白”为秦君,而是选择了同母二弟嬴嘉为君,史称“秦德公”。《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阳。立其弟德公。”秦武公之所以传弟不传子,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担心儿子“白”年幼或无法掌控局面,从而被权臣架空,于是就将王位传给了年纪较大的二弟。

  秦宣公:大公无私

  秦德公33岁继位,在位2年去世,但他留下的一个传统至今犹在。继位第二年,秦德公下令在历法中设立伏日,并下令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此为设伏日之始,所谓“伏”就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三伏天就源于秦德公。

  秦宣公继位之后,秦国处于关键时期,当时周王朝爆发宫廷政变,周惠王占用卫国的园圃饲养野兽,引起卫国不满,于是卫国、南燕国攻打周王室,把周惠王赶出了朝廷,拥立王子颓为王,史称“子颓之乱”。王子颓篡位后,秦国一些大臣建议秦宣公出兵勤王,但秦宣公认为周惠王占用臣子园圃的行为不义,这一次政变又是周王室自家事情,加之秦国实力不济,于是秦宣公选择韬光养晦。二年之后,郑伯、虢叔杀死了王子颓,送周惠王回朝。秦宣公前期,中原诸侯闹纷纷,秦国却得到了一段相对平静的发展时期。

image.png

  不过,秦国很快与晋国爆发矛盾,当时晋献公在位,晋国东征西讨,灭掉了很多诸侯,晋献公又将目光瞄向了秦国,多次入侵秦国。于是,秦宣公忍无可忍之下向晋国宣战,这应该是秦晋第一次战争,结果是秦国击败了强大的晋国,但从此之后两国战争不断。

  总之,秦宣公时期,秦国东面面临晋国入侵,西边有戎狄,周王室内部局势不稳,中原诸侯乱象丛生,整个局势非常复杂。于是,尽管秦宣公一共有九个儿子,但由于年纪都不太大,最终为了秦国传承考虑,秦宣公传位二弟嬴载,史称“秦成公”。

  秦成公在位四年驾崩,他的选择与哥哥秦宣公一样,尽管一共有七个儿子,但最终还是选择传位三弟嬴任好,史称“秦穆公”。

  从秦出子开始,半个世纪时间,秦国二代人出了六位国君,历史上仅此一例。究其原因,权臣干涉君位传承是首因,之后则是秦武公等担心权臣掌权再度出现,以及复杂形势下年幼国君无法处理局势,于是“大公无私”的一再传弟不传子。

  不过,正因这种“大公无私”的传承方式,秦国才会迎来秦宣公、秦穆公两位雄主,给秦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奠定了秦国崛起的基础。如果不是因为这一段“兄终弟及”的历史,秦国能不能崛起还很难说。

  可惜的是,四百年无昏君、四百年无权臣,让秦国雄霸列国,但四百年之后秦始皇,在让秦国达到巅峰之余,却无视秦出子的惨痛教训,制造了一位超级权臣赵高,让秦国历代国君的努力毁于一旦。因此,对秦国历祖历宗而言,秦始皇或许是过大于功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