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反映了仕途失意后自甘归隐的心情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曾担任尚书右丞,时人称之为“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因为笃信佛教,后世称之为“诗佛”。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维所作的《青溪》吧。

  唐朝是个群星璀璨的朝代,诞生了无数令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大诗人。在这些诗人中,有人喜欢狂傲的李白,“仰天大笑出门,我辈岂是蓬蒿人”;有人喜欢深沉的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有人喜欢豁达的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每个诗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风格,诡谲的李贺、深情的李商隐、犀利的罗隐,还有温柔的王维……他们共同谱写了大唐最绚丽的篇章。王维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诗佛",其一生的文学作品中,对闲适生活的吟咏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并且形成了其独有的恬淡空灵的特色,究其缘由,与其对佛教的深刻造诣分不开。

  一般来说,人生在万丈红尘中,吃着五谷杂粮,怎么都有点烦心事吧,或者要为一些琐事而奔波。很难有人能做到数十年如一日的佛系,上班下班读书钓鱼,什么事情都不管也不想,只沉浸在自己的极简世界。别人觉得无趣,自己才知道是境界。就像《西游记》一样,但凡想达到某种人生境界,一定要经过数不清的磨练和反思,最终逐渐达到想去的彼岸。唐僧要走十万八千里孙悟空要战天斗地,就连猪八戒都要经过好几轮的心魔考验。

image.png

  王维也一样。世人都说他是“诗佛”,可这个称号是用一生修行换来的,即便王维天生就有内向的基因,也要后天的养分来浇灌。阅历成就结局。王维曾是一枚热血少年,带着家族的光环,来到长安,因为样貌俊俏而又有才华,很快成为上流社会的宠儿。后来,21岁时又高中状元,王维开始自我膨胀了,认为封侯拜相的理想很快就能实现了。只可惜,一次聚众搞“黄狮子舞蹈”,将他由天堂摔下了凡间,他被贬了,从此远离长安权力中心长发15年。

  在这漫长的15年里,王维开始寻找新的乐子。因为受母亲的影响,他慢慢地将自己和人生都想得异常通透,慢慢地向佛系靠拢,慢慢地将少年时的意气风发褪去,把“温柔敦厚”做到了极致,正如他在《青溪》中写道: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王维说,我每次进入黄花川,都要沿着青溪溪水而行。水随着山势千回万转,但走过的路不过千里。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侧映着芦苇。我的心一向闲静,就像这淡泊的溪水。请让我留在溪边岩石上,垂着钓竿了此一生。

image.png

  此诗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那时,王维常循着青溪进入黄花川(今陕西凤县东北)游历。全诗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随着诗人所处位置的变化,所见之景色亦有 所不同。借这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朴素的愿望, 反映了诗人在仕途失意后自甘归隐的心情,物境与心境在这里融为一 体。

  前四句“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总体介绍了青溪。黄花川在今天陕西凤县,青溪在今天陕西沔县,两地距离不远。“每逐”表明诗人曾多次顺着青溪进入黄花川游玩。山势的蜿蜒曲折使得这段不足百里的路程显得丰富多彩,非常吸引人。

  接着四句“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分镜头展示青溪各段的美丽风光。青溪流过乱叠的石滩,发出欢快的喧闹声;流过幽深的松林,又一变而为肃穆沉静。它有的溪段水波荡漾,菱、荇之类水草也随波荡漾;有的溪段水面澄澈,岸边的芦苇便倒映在澄澈的水里。这四句,以物喻志,以景衬情,绘声绘色描写了静态的景物,把声音描写成动态的穿梭,实在是一副绝好的画面。

image.png

  结尾四句“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表达了诗人的想法。青溪的景色谈不上秀美绝伦,但为什么这样吸引人呢?这是因为诗人的心情。诗人将青溪清新的景色的自己闲适的心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了心境和物境的统一。之后,诗人用了东汉严子陵在富春江上垂钓的典故。严子陵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少年同学和好友。刘秀光复东汉后,多次邀请严子陵出来做官,但严子陵都拒绝了,躲掉富春江去隐居,隐居的时候多垂钓。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维写的山水之景,即是自己的情。他用严子陵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愿意效仿先贤,披着羊皮袄,坐在青溪旁的大石头上,闲来无事的时候,喝茶、吟诗、垂钓,偶有有人路过,和他们攀谈几句,遇到聊得来的,邀请他到那块大石头上,下下棋,当真是极好的。仕途失意的王维,想来是十分向往这样的生活吧!

  王维这首《青溪》,写得平淡素雅,读来却有很醇厚的味道,闲适而有趣味,在淡泊中,让人若有所思,这就是诗佛的功力。所以后世人对这首诗评价很高,明代文学家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道:“‘随山’二句亦是真境。”而明代文学家谭元春则评价道:“‘声喧’二句下‘喧’、‘静’俱极深妙。”清代学者黄周星在《唐诗快》中评价道:“右丞诗大抵无烟火所,故当于笔墨外求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