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山行》梅尧臣途径鲁山林时所作,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时期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文与苏舜钦齐名,二人合称“苏梅”。梅尧臣的诗文平淡含蓄,主张写实,被誉为宋诗的开山师祖。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梅尧臣所作的《鲁山山行》吧。

  我们都说“唐诗宋词”,似乎很少提及“宋诗”,可是在宋代,诗和词其实同样发达的,宋诗不管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其实也都不错的。

  在唐朝强盛的背景下,唐诗有些张扬、华美、丰富、感性的个性。于是,对于人生,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于理想,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多么自信而狂放,令人读之热血沸腾。

  而在积贫积弱的宋代,宋诗就像一位隐忍谦逊的君子,低调、质朴、内敛,充满理性。宋代的诗人们会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仿佛一位位睿智的老者,饱经沧桑,冷静从容中透着丝丝伤怀。无疑,宋诗是沉静的,内向的,质朴的,理性而现实的。其中,宋诗风格的一位最好代表便是北宋初年的著名诗人梅尧臣。

  梅尧臣是生活在北宋咸平嘉祐年间的宣州宣城人,官至国子监直讲。在英才辈出的北宋文坛,梅尧臣是一个闪光的名字,举足轻重的大诗人。

image.png

  欧阳修曾经说,自己的诗不如梅尧臣。梅尧臣对民生疾苦的描写,对山川风物的描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推崇。后人将他与苏舜钦(宋代大文豪,沧浪亭的修建者,欧阳修曾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并称为“苏梅”,与欧阳修并称为“梅欧”。

  梅尧臣的创作活动前后整整三十年,留下一部《宛陵先生集》,共六十卷,包括诗歌、散文、赋等。梅尧臣的诗歌成就,在于他的成功探索和创造,使宋诗已开始不为唐诗所束缚所掩盖,形成了不同唐音的宋调,从而为宋一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

  梅尧臣曾说其作诗之道:“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为了达到那种境界,圣俞平生作诗非常刻苦,构思极艰,追求闲远古淡。如他的《鲁山山行》。

  《鲁山山行》

  (宋代)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image.png

  梅尧臣说,绵延的鲁山重峦叠嶂,千峰竞秀,高低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奇峻的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山林空荡寂静野鹿正在小溪旁饮水。在这重峦叠嶂之中会有人家居住吗?只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这首诗是梅尧臣在途中路过鲁山林中,所见的山林中的自然景物,与自己相契合,于是有感而发所作。在这山野之中,普通人见了不会感觉出这自然之美,甚至都不会去观察,去感叹这些在诗人眼中的美,而诗人却看到这些我们平常看不到的东西,再用精妙的诗句来描述出来,就更加美了!

  首联“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写作者登上鲁山看到的景色很符合此刻的心情。这两句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 “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两句继续描写山中美景。作者说,山峰形态万千,每一座山峰在不同的方位看,形态也各不相同,非常的奇绝可观。我走在幽静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就像进了迷宫似的。一个“迷”字,即点出了鲁山山势的曲折连绵,山路崎岖幽深,又写了诗人一人独行,被美景所陶醉,竟迷失了方向。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表现得十分逼真形象。

image.png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两句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唯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两句写作者有兴尽欲返之意。在山中行了很久,则盼望着能够在山间找到一处人家,能够歇息一下。找着,找着,听到一声鸡鸣,则可知山中自有人家。诗人所在之处,与之相距也亦不远了。这样写,非常的妙,想到什么,就有什么,则又与首句的“适与野情惬”遥相对应,又使前面所见的萧索幽静之景,并不显得寂寞。而且可知诗人在鲁山的游赏并未就此结束,更有未尽之意。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诗人还从景物高低的不同,远近相宜等等这些描写来向人们叙述了衣服唯美的深秋清晨山间图,富有层次感的景物实在让人流连忘返!真可谓“山美、情惬”,真正做到了梅尧臣作诗所追求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语平淡而巧丽,运句有致,圆融如一气呵成,似不费神思,却不知花费很大工夫作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