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怎样的人?和传说有何不同?

 李世民的应梦贤臣,唐代第二代将领的领军人物,薛仁贵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然而,真实的薛仁贵虽然也是一代名将,却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完美,甚至还有一些黑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image.png

  传说中的薛仁贵

  薛仁贵是唐代初年名将,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与他有关的故事大概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甚至有名的薛平贵与王宝钏,其中薛平贵很大概率也是以薛仁贵为原型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人物。

  故事梗概

  唐太宗做了一个梦,梦里他身陷险境,突然被一员身穿白袍,骑白马的小将救了,醒后记得一句谶言:“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镇西东。”

  经过徐茂公解梦,这句谶言结合梦境表示,大唐将要出一位名将,能为唐太宗征伐四方,而这位应梦贤臣的名字盒出身就藏在这首诗的前三句,名叫“薛仁贵”。

  此时正逢唐太宗为了收复辽东而东征,薛仁贵应募从军,可是将军张世贵为了一己私欲与薛仁贵有了仇怨,于是薛仁贵化名薛礼,一直藏身于军中,为唐太宗征东立下汗马功劳,最终皇帝明代秋毫,发现了应梦贤臣,并最终封其为一字并肩王

  在这个故事中,薛仁贵因为是白虎星降世,很小就克死父母,出征之前,他的妻子就怀孕在身,出征归来,路上发现一头白虎,薛仁贵引弓射虎,没想到白虎突然变成了他从未见过面的儿子,于是他与儿子薛丁山之间有了难解死结,多年以后,薛丁山射虎反而将自己薛仁贵射死。

  薛丁山后来娶了樊梨花,又三休樊梨花,上演了一出薛丁山与樊梨花的爱情故事,樊梨花挂帅,平定西凉。

  薛刚是薛丁山的儿子,薛仁贵的孙子,因为醉酒打死了皇子,惊死高宗,薛丁山被武则天处死,而薛刚长大之后就带兵打回长安,为家族昭雪。

  民间故事虽然流传甚广,连薛仁贵的子孙都有详细描述,但是故事毕竟是故事,与真实情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历史上的薛仁贵,一生大概可以分为四大阶段:少年时期崭露头角、高潮时期三箭定天山、巅峰时刻降服高丽、兵败之后晚年失意。

  崭露头角

  《薛仁贵征东》里面,之所以李世民会一直搜索自己的应梦贤臣,实在是因为此时开创大唐基业的名将大部分都先后去世,活着的也已经年老体衰,帝国需要一批新的将领,来为李世民开疆拓土

  薛仁贵刚好适合李世民对猛将的期望,因此才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虽然因为父亲早亡而家道中落,可是他并非普通百姓,他祖上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蜀汉,南北朝隋朝一直在朝中做官,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做官的,只是死得早了,他少年时期,家里才以种田为业。

  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丽,薛仁贵在妻子柳氏的建议下,准备从军、建功立业,而他从军的第一步就是面见将军张世贵,张世贵也是大唐开国名将,并非小说里的那么自私自利的小人。

  在辽东战场上,郎将刘君邛被高丽大军围困,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一员高丽将领,并将其首级悬挂在马上,高丽军为之胆寒,唐代大军士气大盛,薛仁贵初次在军中扬名。

  后来,高丽莫离支渊盖苏文派大军25万依山驻守,抵抗唐军,李世民命诸将分头进击,这一战中,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贵身穿白衣,手持大戟,所向披靡。

  驻跸山大战之后,李世民特意召见了还只是普通士卒的学仍,并将其升为游击将军。征东结束,班师回朝的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说了一句话,改变了他一生。

  “朕旧的将领都老了,不能承受战地只会的繁重工作,朕每次都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将领,没有人能比得上你。朕不高兴得到辽东,真正值得高兴的是得到了你啊!”

  及军还,太宗谓曰:“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寻迁右领军郎将,依旧北门长上。——《旧唐书

  公元658年,唐高宗李治再征高丽,以程名振为主帅,薛仁贵为副将,薛仁贵再展神威。

  总结:薛仁贵从唐太宗亲征高丽开始入伍,因个人勇武而迅速扬名军中,直到被李世民欣赏,李世民驾崩之后,唐高宗李治重用薛仁贵,任命其为东征副将,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三箭定天山

  说到薛仁贵,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不得不提他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此时的薛仁贵虽然没有达到人生巅峰,但是却是他最耀眼的时刻。

  大唐有很多名将,有的以统帅出名,比如李靖,有的以勇武出名,薛仁贵就是其中的代表。

  薛仁贵在随着唐太宗征东的时候,最为显著的装备就是一身白衣,手握大戟,腰挎双弓。

  戟是矛的变种,比起戈和矛来说,重得多,历史上能用戟的将领无一不是勇猛无双,比如项羽吕布都是用戟。

  弓箭在古代更是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武力的高低,薛仁贵就是一名弓马娴熟的骁勇战将。

  公元661年,回纥与唐为敌,唐高宗李治命郑仁泰为诸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攻击九姓铁勒。

  刚抵达天山,九姓铁勒拥众10万余抵抗唐军,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弯弓搭箭,当场三箭射死三人,剩余的其实当场吓得魂飞丧胆,下马请降,薛仁贵趁着士气大盛,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随后又擒获三个首领,九姓铁勒从此衰败,不再为边患。

  薛仁贵收兵之后,军中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旧唐书》

  降服高丽

  公元666年,高丽权臣渊盖苏文病逝之后,他的继承人泉南生被驱逐,泉南生于是跑到大唐来求兵相助。

  李治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出征高丽,薛仁贵再次东征。

  薛仁贵再次身先士卒,奋力杀敌,在京城的李治听到前线战报,亲自给薛仁贵写信,赞赏他的勇武,并鼓舞他建功立业。

  高宗手敕劳之曰:“金山大阵,凶党实繁。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业,全此令名也。”——《旧唐书》

  此战过后,高丽彻底亡国,唐代在原高丽设立安东都护府,薛仁贵为安东都护,被封为平阳郡公,留守平壤。

  总结:高丽可谓是薛仁贵的福地,他因征东而入伍,东征过程中被唐太宗所欣赏,在整个东征的时代,薛仁贵都是身先士卒,奋力杀敌,勇猛无双,随着高丽的灭国,薛仁贵从平民一路升至平阳郡公。

  兵败与复起

  公元670年,唐代为了打击吐蕃,光复吐谷浑,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领5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

  副总管郭待封为名将郭孝恪之子,因为不甘心屈居于薛仁贵之下,经常违抗薛仁贵的命令。

  开始的时候,薛仁贵趁敌不备,迅速出击,击败吐蕃大军,收货牛羊万余,因为郭待封不听薛仁贵命令,带着粮草辎重缓慢行军,被吐蕃大军大败,粮草辎重都被吐蕃掳掠,薛仁贵无可奈何之下只得退守大非川。

  后来,吐蕃出兵40万攻打唐军,薛仁贵大败之下,与吐蕃签订合约,从此吐谷浑彻底沦陷。

  薛仁贵也因此次大败被革职为平民。

  第二年,高句丽遗民叛乱,新罗也加入战争,薛仁贵再度被用,负责惩戒支援高句丽叛军的新罗人。

  几年之后,薛仁贵在伎伐浦被新罗船兵打败,薛仁贵被流放至象州。

  公元681年,李治念及薛仁贵以前的功劳,再次启用薛仁贵,并于第二年大败突厥,取得云州大捷,一年之后,薛仁贵去世。

image.png

  总结:兵败大非川的时候,薛仁贵已经57岁,算得上是晚年,随后被贬,再次启用,再度被流放,幸运的是在临终之前再次被高宗启用,并有了最后一场胜利,也算得上是有始有终,让其威名传于后世。

  从历史上看,薛仁贵的一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无敌,他有坑杀俘虏的黑料,也有兵败的时候。然而,“人无完人”,纵然他并非“百战百胜”,但是谁也无法抹去他曾经在战场上无敌的光辉。他从一介无名小卒,最终被封为平阳郡公,靠的是不是出身,而是累累军功,靠的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