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战神薛仁贵一生有何战绩?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唐朝初年名将,名礼,字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 ,于贞观末年投军,随征高丽,受唐太宗拔擢。自此征战数十年。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公元682年,突厥起兵反唐,大举进犯,兵至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突遭唐军强势反击。突厥数次冲击失利,心有不甘,便在两军阵前问道:“唐将为谁?”

  唐军扬声答:“薛仁贵!”

image.png

  突厥首领不相信:“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矣,安得复生?”

  唐将纵马越众而出,脱下头盔,露出满头白发,正是威震敌胆的名将薛礼(字仁贵)。“突厥相视失色,下马罗拜。”其他突厥人“闻仁贵复起为将,素惮其名,皆奔散,不敢当之。”薛仁贵乘势追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获生口二万余人、驼马牛羊三万余头。”薛仁贵“脱帽退万敌”的英雄事迹由此流传千古。

  薛仁贵为何被流放象州,又因何得以重返疆场?

  (一)两朝忠良将

  薛仁贵虽“少贫贱,以田为业”,但在贤妻眼中,是一只蓄势待发“有高世之材”的潜力股。她得知唐太宗“自征辽东,求猛将”消息后,激励丈夫“遇时乃发”,投军报国“图功名以自显。”薛仁贵于是投入名将张士贵军中,随大军征伐辽东。

  辽东,唐将“刘君邛为贼所围甚急”,薛仁贵单枪匹马直闯敌阵,“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在万马军中轻取上将首级的神勇表现,使“贼皆慑伏”,由此扬名军中。

  高丽境内,两军鏖战陷入胶着之际,突然电闪雷鸣。薛仁贵如天神下凡,“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唐军军心大振,“高丽兵大溃,斩首二万余级。”

  唐太宗“遣驰问先锋白衣者为谁,特引见,赐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回师途中,唐太宗推心置腹对他说:“跟随朕打江山的旧将们都已年老体衰,很难承受战地指挥的繁重任务。朕多次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年轻将领,但没人比得上你!‘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薛仁贵由此被提拔为右领军郎将,并在老上司张士贵卸任后,承担起守护对唐太宗有特殊意义的玄武门的重任。

  唐高宗即位后巡幸万年宫,薛仁贵护驾而行。深夜,“山水涨溢,冲玄武门”,卫士们争相逃命。薛仁贵怒吼:“安有宿卫之士,天子有急而敢畏死乎!”他冒死登上门框,向皇宫高喊示警。唐高宗紧急避险登上高地,“俄而水入寝殿,水漂溺卫士及麟游居人,死者三千余人。”唐高宗感激万分:“‘赖得卿呼,方免沦溺,始知有忠臣也’,于是赐御马一匹。”

  (二)三箭定天山

image.png

  其后,薛仁贵先出任讨伐高丽副将,“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次年,又在恒山与高丽军决战中单枪匹马闯进敌阵箭无虚发,敌军“莫不应弦而倒。”高丽有个神箭手,“于石城下射杀十余人。”薛仁贵“单骑直往冲之,其贼弓矢俱失,手不能举,便生擒之。”随后“又与辛文陵破契丹于黑山,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赴东都。以功封河东县男。”

  回纥首领死后,继任首领公开与唐为敌。薛仁贵奉诏出任副将,赴天山迎敌。临行前,唐高宗在内殿设宴,令人取出铠甲,对薛仁贵说:“古代的神射手,能一箭射穿七副铠甲。您可能射穿五层铠甲?”薛仁贵拈弓搭箭,箭头穿过五层铠甲,“高宗大惊,更取坚甲以赐之。”

  回纥九姓铁勒以十余万大军抗击唐军,派出数十名骁勇骑士阵前搦战。薛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吓得剩余骑士“一时下马请降。”薛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乘胜追击回纥残部,生擒匪首,“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唐军唱着颂歌凯旋:“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薛仁贵不仅坑杀降卒,甚至把部下抓获的回纥女性悉数纳为小妾,同时接受无数贿赂。他的所作所为暴露后,理所当然受到弹劾。唐高宗因薛仁贵劳苦功高,敲打几句后原谅了他。

  (三)兵败大非川

  薛仁贵再次参与征伐高丽之役,“大破高丽,斩首五万余级。”唐高宗“手敕劳之。”薛仁贵率三千人进攻高丽重镇,身先士卒,“杀获万余人。”令当地“四十余城皆望风请服。”他协助主帅灭亡高丽,并担任地方官治理高丽,“移理新城,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使“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

  战神薛仁贵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但大非川之战,却成为他名将生涯中的滑铁卢之战。

  大非川位于今青海湖南面,地势险要,瘴气横行。唐廷为巩固西部安全,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与副总管郭待封等人率五万大军护送护送吐谷浑王回青海。

  郭待封自恃名将之后,又曾担任要职,一直不甘心屈居薛仁贵之下,多次故意违抗薛仁贵命令,由此埋下战败的种子。

  薛仁贵率先锋连续击破敌军等待后援之时,郭待封依然将薛仁贵叮嘱当耳边风,“不从仁贵之命”,率辎重部队游山玩水似的缓慢前行。因骄傲轻敌,被吐蕃军打了埋伏,军粮及辎重被一抢而空。薛仁贵后继无援,无奈退守大非川,遭到四十余万吐蕃军轮番攻击,致使“官军大败”。薛仁贵走投无路,为保存实力,无奈与吐蕃军议和。唐军战败回朝后,薛仁贵被革职除名为平民。

  唐廷为镇压高句丽遗民叛乱,重新起用薛仁贵担任鸡林道总管。薛仁贵到任后人地生疏,兵微将寡,再次战败,被朝廷流放象州(今广西象州县)。数年后才遇赦回京后,薛仁贵已经由当年威震敌胆的孤胆英雄,变成白发苍苍的花甲老人。

image.png

  唐高宗心血来潮,念及薛仁贵旧功,特意召见并嘱咐他:“当年万年宫突发山洪,如果没有您,朕早变成鱼了!您的功劳,朕没齿难忘!但是,有人弹劾您在乌海城下故意放跑敌人,朕实在遗憾!”

  尽管如此,薛仁贵依然受唐高宗倚重,“起授瓜州长史,寻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镇守西部。薛仁贵亦不负厚望,凭脱帽露脸吓退突厥大军,取得云州大捷。同年,老当益壮的“仁贵病卒,年七十。”

  (四)自保凭文武

  薛仁贵为唐太宗父子出生入死南征北战,一直未遭谗害得以善终,原因如下:

  其一,出身低微:薛仁贵虽出身海内望族河东薛氏,其祖宗从南北朝起就世代为官,但薛仁贵因父亲早逝而家道中落沦为平民,因此没有门庭势力撑腰,对李唐政权构不成丝毫威胁。

  其二,勇冠三军:既无家族势力,更无政治野心,有的仅是对李唐一片忠诚和叱咤疆场的武艺,俨然是刘邦口中的“功狗”,这样的人才,哪个上司不喜欢?

  其三,善于自保:自战国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后,历代均视杀害降卒为该遭天谴的缺德行为。薛仁贵却明知故犯,杀死下马投降的数十名回纥骑士,故意留下骂名;他色胆包天,居然将抓获的回纥妇女全部纳为小妾,落个好色贪淫的臭名;他目无法纪,公然索贿受贿到遭“有司劾奏”的地步,变成喝兵血的恶魔。

  薛仁贵如果是目不识丁的一介武夫,干出以上人神共愤的事情不足为奇。但,鲜为人知的是:薛仁贵不仅是洋洋十四卷《周易新注本义》(一部划时代的《周易》研究学术著作)的作者,还在书中提出“立天之道,有阴有阳;立地之道,有柔有刚;立人之道,有节有义”的独特见解。一个文武双全、对《周易》研究到前无古人地步之人,会犯以上低级错误?

  所以,薛仁贵既能在枪林弹雨的疆场上建功立业全身而退,又能在血雨腥风的政治舞台上完美谢幕,原因便是自保有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