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三首)》东方虬所作,是对过往历史的反省

  东方虬,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武则天时期曾担任左使。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东方虬所作的《王昭君(三首)》吧。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并不是一句敞亮的口号,而必须当作民族生存的真理。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保障个人的相关权益,一个失去了国家的人只能仿佛风中蓬草,水里浮萍,毫无存在的根基,徒然令人耻笑。

  国家要想成为公民坚强的后盾,就必须具备强大的实力,否则只是空壳一枚,没有半分用处,还会变成更大的耻辱。然而,有因才结果。国家的强大不是凭空臆想制造出来的空中楼阁,而是依靠千千万万个国家公民共同努力的成就。国家与个人两者之间,荣辱与共,息息相关,不分彼此。

  除非你抛弃了这个国家,或者国家遗弃了你,还有什么比枝干相依还要紧密呢?任何对另一方的不屑一顾的行为,都是令人鄙视的,也是使人唾弃的。

  《王昭君》

  【唐】东方虬

  其一

  汉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

  何须薄命妾,辛苦事和亲。

  其二

  掩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其三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

  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这组《王昭君》三首小诗,是唐朝诗人东方虬对过往历史的反省,具有非常了不起的现实意义。他非常精确地抨击了利欲熏心的大汉王朝,为了延续某些人的荣华富贵,断然无情放弃了个体生命的悲剧。

image.png

  “汉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这是诗人借昭君之口,直接对现实状况进行具体描摹:大汉国势正处于上升的阶段,可谓声威浩大,兴旺强盛,此时朝堂之上,位列两班的武将,也是人才济济,各有千秋。在诗人的笔下,简直就是一幅完美的盛世图景。

  可是,这句诗中包含了多少的悲愤之意,全都蕴藏在这看似平静的叙述里面。所谓的“方全盛”以及“足武臣”,如果没有最后两句的凄凉呐喊,或许,我们还会相信它是对王朝的赞美与歌颂。然而,结尾两句揭露的残酷现实,却狠狠地打了整个王朝的脸孔。

  “何须薄命妾,辛苦事和亲”,事实却往往出乎于人的意料之外:在王朝如此兴盛的强大情况下,为什么还需要专程拿用一个弱小女子的命运,去搞巧取名目的“和亲”卑劣手法,以此换取可怜兮兮的暂时和平呢?

  既然兵强马壮,而且将领充足,可是为何偏偏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这种鲜明的矛盾,可以说,根本就是借用王昭君口吻的悲惨述说,揭开了笼罩在整个大汉王朝头上的遮羞布,更是对整个大汉王朝的无情嘲弄。

image.png

  “掩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前面无助的呻吟,也无法阻止最终的离开:昔日居住之所“丹凤”之温暖,对比将来长久之地“白龙”之苍凉,其所“掩泪”的不仅是命运被操纵的可悲,其所“衔悲”的却是对苍天不公的控诉。

  在大势所趋情况下,个人的命运根本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王昭君只能无奈地接受这种残忍的安排,离开属于自己的国度,进入陌生的异地他乡。“掩泪”之凄凉,远离华美之“丹凤”楼;“衔悲”之苦楚,奔赴荒凉之“白龙”堆,一切都在两个不同的环境被交代清晰。

  “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我们通过历史记载,得知王昭君具有“落雁”之容貌,诗人在此没有正面描写,而是给予一个侧面展示:单于惊喜。一个“浪”字,既突出昭君之美丽,也表现单于之“本色”,更预示着假如美貌失去之后,昭君又将迎来怎样凄惨的命运呢?

  或许,在某种境地之中,女子的美貌也会成为一种致命的武器。“无复”二字,带着昭君无声的反抗,给单于的“惊喜”却是自己饱经风霜之后的“毁容”。她以为这样可以打击一下单于,这当然只能是可悲的遥望,即便再如何挣扎着,愤怒着,也只有承受命运的荒唐摆布。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身处偏远之胡地,花花草草是被上苍之手抛离不要的,而荒凉野蛮才是此处永恒的画图,即使正当春季时节,也不可能再现故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景象。这里就是一片被春天嫌弃的穷乡僻壤。

  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柔美女子王昭君来说,脑海里无时无刻不在回忆里眺望着再也回不去的故土和家园。正因如此,明明只是一个寻常的季节,也会开始影响着她脆弱的情感世界,让她愁苦郁闷不堪,只能思念着往日情景,以此排解莫名涌上心头的忧愁。

image.png

  “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在这种日思夜想的痴痴状态里,王昭君的身体受到严重损害:原本合适的衣衫,此时此刻却发觉变得宽松起来,其实并非是衣服阔大不合身,只是因为情绪变化过大,心理负担过重,才造成体重下降厉害。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无名氏《汉代民歌》),诗人故意引用这个典故,其中的讽刺意味极其浓重,因为王昭君整个人的状态不好,并非是想像那些讨好楚王的宫中女子们一样,而是因为思念故土的缘故。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所以令人阅读后的心情也会相对显得格外沉重。

  每一个弱小的生命都应当得到必须的尊重,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伤害。这个道理并不深奥非常浅显,可惜自古至今,又有多少统治阶级能够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呢?对于许多野心家来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使用任何疯狂手段,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牺牲品的。

  这组诗作,诗人假借王昭君之口吻,成为一名与众不同的“代言人”,把自己对王昭君的同情以及对汉王朝的无能展示得淋漓尽致。它充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维护国家利益,从来不是靠委曲求全得来,卑躬屈膝只会徒然遭人耻笑;只有独立自主,依靠强大的武力作后盾,才能保障国家与人民的平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