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后期宦官可以对皇帝下杀手吗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代太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代中后期的宦官真的可以杀皇帝吗?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这里边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存在?

  唐代中后期的太监可以杀皇帝,这应该是对唐代历史的误解之一了吧。由于历史教科书对安史之乱之后的唐代历史一略而过,而各种历史科普读物,又偏着于从李唐皇室的立场去描述太监这个群体。因此,唐代中后期的太监便给人一个可以杀戮皇帝、随意废立天子,甚至为所欲为的印象。但其实这个印象是不太对的。

  事实上,唐代中后期的宦官与东汉明代的宦官没有本质性的差别。唐代宦官之所以给人一种能废立皇帝的错觉,是因为唐代宦官和皇亲国戚搞在了一起。宦官确实参与了政变,但是宦官背后都是有指使人的。

image.png

  先说一下唐代宦官为什么能位高权重。首先是因为他们代表了皇帝;其次是他们代表皇帝掌握了大军。唐代太监掌握的神策军,就是他们在后来嚣张跋扈的资本。

  那么,神策军是什么部队呢?

  所谓神策军,就是安史之乱后,在藩镇割据和骄兵横行的现实下,唐代皇帝认为如果没有一支兵力充足的禁军作支撑,来拱卫京畿长安的安全,那么朝廷中枢的权威是荡然无存的。大唐天子想要保证自己的威严,就必须掌握一支直接由中央控制的武装力量。而这支由西北藩镇调到长安,直接归中央调度的武装力量,就是神策军。

  组建了神策军后,皇帝还要给这支大军选一个信得过的统帅。

  首先,皇帝自己亲自统领行不行?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行的。一国之君跑去当军头,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第二,交给皇亲国戚行不行?事实证明这是在找死。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的故事历历在目,谁敢信任皇亲国戚?

  第三,交给武将行不行?事实证明这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安史之乱后,武将的忠心已再难被皇帝信任。

  第四,交给文官行不行?事实证明这也是不可行的。因为文官大臣的能力和威信被多次证明不足以统军。并且文官掌军后,也会像武将一样也会尸位素餐,中饱私囊。一点也不比武将靠谱。

  既然文管、武将都靠不住,那么皇帝就只能选择信任太监了。纵然太监也是稀烂,可是太监靠得住啊。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他痛定思痛后,不再反覆,最终确定了以宦官掌管禁军的制度。而唐代的宦官掌军,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唐德宗在确立宦官掌军后,一开始是不怕宦官的。因为唐德宗把神策军的进行分化,不让一个人统领神策军。为了监督神策军,唐德宗又确立了让太监担任枢密使的制度,太监和神策军的护军中尉共同向皇帝负责。也就是说,当时向皇帝负责的人有四个。在这种多人制约的权力架构下,皇帝要除掉具体某个宦官,其实是很容易的。

  但是如此一来,皇帝要想除掉整个宦官集团就不可能了。因为这意味皇帝要和整个宦官集团做斗争,难度太大。而且,即使皇帝能够成功铲除了宦官集团,也没有什么用。因为朝廷不能没有禁卫军,而禁卫军又不能交到武将和文官的手上。所以最终,统领神策军的人还是宦官。

  可能有人会好奇,神策军是禁卫军,为什么神策军要死心塌地的跟着宦官混呢?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神策军也是一群武将,他们与藩镇没有本质差别。而武将在当时属于浊流,是受属于清流的文管集团的蔑视的。相对来说,武将和宦官更合得来。因此神策军也就愿意为宦官卖命了。

  而当神策军与宦官搞在一起后,他们就变成了足以和外朝的文臣士大夫相抗衡的强大政治集团。那些觊觎皇位的皇子亲王、后宫嫔妃们就会跟宦官和神策军搞在一起,结成盟友。这才是中晚唐时期,宦官屡屡参与到宫廷政变,并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根据正史记载,确实死于宦官之手的唐代皇帝,只有唐宪宗唐敬宗两人,而暗杀他们的太监并不是得宠的高级宦官,都只是希望通过弑君,达到飞黄腾达目的的无权且地位教低级的宦官。

  另外几个皇帝的死,其实跟宦官都没有很根本的关系。

image.png

  比如唐宣宗的死,表面上是宦官干的,但实际上的幕后策划人是时为皇太子的唐穆宗和其母郭贵妃。是太子和后妃策划了弑杀唐宪宗的宫廷政变!而直接动手的宦官,仅仅是受其指使罢了。

  比如唐顺宗之死,表面上也是宦官干的,但幕后策划人是唐宪宗。这这跟明英宗夺门之变一样。只不过唐代太监把病重的唐顺宗给弄死了。而明代太监没有把病重的明代宗弄死。但是死与不死,还不是新皇帝的个人意思。

  因此,唐顺宗和唐宪宗之死,本质上也是亲子弑父,报应不爽,动手的宦官只是新皇帝的杀人之刀罢了。

  再比如唐敬宗,他倒算是真正意义上被宦官弑杀的。但是刺杀他的太监并不是权势滔天的大太监,而是整天被唐敬宗凌辱、不堪受虐的低级宦官。这就好比嘉靖时期的一群宫女因为不堪虐待,铤而走险刺杀嘉靖皇帝一案。如果她们侥幸成功了,按照评价唐代太监的说法,是不是可以说“明代宫女权力何等之大,竟能杀戮天子”?

  所以,关于唐代宦官如何权势滔天,竟可以废杀天子,皇帝只是其傀儡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image.png

  最后说说甘露之变,因为这一事件是李唐皇帝和宦官集团的最著名的一场冲突。

  首先抛结论,甘露之变,唐文宗会失败,是因为他野心太大,完全不懂朝堂的平衡之道。他竟意图将宦官集团和士大夫朋党一网打尽,恢复唐代前期皇帝的威福自传之权,却全然不计后果。这就必然会失败了。

  首先,唐文宗依靠李训、郑注两个并不得人心的官员去夺权,将当时朝中的牛、李二党尽皆贬斥,这就得罪了文官集团。

  然后,唐文宗又打算以一场大规模杀戮,从肉体清洗宦官集团。这一下他又得罪了整个宦官集团。而神策军是与宦官是穿一条裤子的,得罪了宦官也就等于得罪了神策军。

  试想一下,得罪了文官、宦官、武官,唐文宗他要是能成功,这就是见了鬼了。

  后来失败的唐文宗被软禁,宦官集团杀尽了朝中的李训、郑注党徒,进而还想得寸进尺,还想杀戮异己,从此独占朝堂大权。

  但是,外藩的藩镇不干了,以昭义镇节度使刘从谏为首的外镇强藩纷纷上表,声讨太监的罪过。太监惹不起外藩,最后只得被迫收敛,把文官的代表,牛、李两党的高级官僚再请回朝廷执政。这一事件就说明了,唐代的太监其实真的没到擅自废立皇帝的霸道程度。

image.png

  说完唐代再说明代。事实上,明代的太监比唐代的要厉害的多。

  因为唐代皇帝的皇权不强,地方有众多的藩镇存在,宦官们在中央虽然大权在握,但是在地方上的地位并不高。藩镇们压根不鸟宦官!而明代就不一样了,明代是高度集权的时期,掌权的太监只要在紫禁城一呼,则地方便会瞬间百应,争相的拍马屁。

  这个差别,其实就是皇权的大小。而不是宦官权力的大小,这一点一定不能搞混肴。

  总结:唐代的宦官与东汉、明代无异,都是皇帝用于平衡士大夫和武将两大集团的一个工具罢了。只不过唐代皇帝对皇子宗亲的限制力太差了,没有像明代一样彻底的该死藩王。因此才给了唐代宗亲和太监联合,一起搞掉了七八任皇帝。如果没有这些皇子宗亲做后台,宦官是绝不敢废立皇帝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