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对解缙编写的《永乐大典》不满意呢?

  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安排解缙为总编辑,负责编写《永乐大典》。这个解缙是个大才,一年时间就给皇帝交稿了。没想到朱棣看后觉得解缙有些敷衍之嫌,书籍完全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领导不高兴,后果很严重。解缙被要求重新编纂《永乐大典》,朱棣严厉批评并强调一定认真对待。不仅如此,这次还派来更多的文人大才来帮兵助阵,要命的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姚广孝也参与进来,有了这个大监军,解缙压力倍增,和姚广孝一道,加足马力,专心致志编纂《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

image.png

  又经历了四年时间,全书终于完成,解缙也终于擦了一把汗。就看领导这个满意不满意了,果然,朱棣看后大加赞赏,认为这部典籍非常完备,自己这份政绩可以光宗耀祖,遗传后世了,更钦赐书名《永乐大典》。此前的名字叫《文献大成》。

  由此可知,《永乐大典》出炉,经历了前后两次编纂。我们来看看对比下两次的编辑队伍,第一次编纂由解缙、胡广、胡俨、杨士奇等人负责,共召集了147人,用时约一年。第二次编纂,朱棣叫来了姚广孝、郑赐等人加入原队伍,而且这次采选的书籍几乎集齐了全国所有的书目,参与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达到2.16万人。看这参考书目的规模和人力规模,可见朱棣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终于又用了四年,这部巨集才得以交工。

  朱棣对《永乐大典》的重视,从选人方面也可见一斑。无论是解缙还是姚广孝,包括杨士奇、郑赐等人,都是文人中的拔尖型选手。我们先看解缙,最开始知道他,还是从相声大师刘宝瑞的单口相声《解学士》里开始的。

  解缙从小就聪明好学,读书写字做对子,样样出色,被称为“小神童”。长大后中了进士,进入官场,在朱棣一朝直文渊阁,参与机务,并最终安排编纂《永乐大典》。不过解缙这么厉害的角色,结局也有点惨,。因为他有才能,又喜欢直言不讳,得罪了不少人,在谗言和陷害中解缙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image.png

  僧人姚广孝 右

  可见读书多有才华,终会遭人嫉妒。不过,自己不知道检点,口无遮拦,不能参透世事人心,难免堕入小人的陷阱,最终坑害了自己。古人的经验教训,今人同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啊。

  再看另一位厉害人物,姚广孝。

  说到姚广孝,对朱棣可是太重要了!作为当时身为燕王的朱棣来说,这个精通三教的僧人,是个非常得力的谋士,其地位和作用,让人想到诸葛亮之于刘备刘伯温之于朱元璋。姚广孝几家大事包括谋划“靖难之役”、编纂《永乐大典》、主持迁都、规划北京城,还有复兴佛教等。

  鉴于姚广孝的才能和功劳,朱棣对他十分敬爱,封为太子少师。公元1418年,84岁的姚广孝病逝,朱棣十分痛惜,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这种待遇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据说嘉靖皇帝非常喜欢《永乐大典》,时常翻看,成为枕边读物,可谓爱不释手。后来,名人重新抄录,召选了书写、绘画生员共109人,历时六年时间。嘉靖皇帝都没有等到录完就驾崩了,据说《永乐大典》副本并没有抄录完,而原稿也随嘉靖皇帝陪葬于永陵。陪葬的说法只是其一,对于《永乐大典》原稿下落,还有说法是在南京文渊阁大火中烧毁。

  无论怎样,原稿如今不知所踪,不见天日。而嘉靖副本也散落四方,这部3亿7千万言的鸿篇巨制,经历了战火的硝烟和人祸的践踏,如今仅存的只有百分之几。建国后,涉及多个国家和私人收藏者,将部分卷宗献给国家,成为如今大众面前的不朽经典。

  去年,《永乐大典》又传来新消息。2020年7月7日,两册《永乐大典》在法国巴黎成功拍卖,竟然拍出了惊人的812万欧元的天价,约合人民币6500万元。实际上,当时拍卖行的起始价只有5000欧元,与最终的成交价812万欧元相比,溢价了超过1200倍。可见,连拍卖行都没有意识到这部典籍的真实价值啊。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瑰宝。比如文字、书画、各类文玩,但是很多都下场悲惨。遭遇天灾也就罢了,而在人祸面前,显得尤其让人痛心。相比于古董文物被毁,那些散失各处的国家或许是幸运的,是不幸中的万幸。

  无论留在哪里,毕竟留在世上。到了哪里都是中国文化的承载,都是我们国家的骄傲。那些拿走我们宝物的国家,即使护在自己家里,那也是空感慨中国的文化,守财奴一样据为己有,暴露了自己的贪婪和心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