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适所作的《江滨梅》,以人拟物刻画出寒梅独特的风姿
2021-09-09 14:10:48 边令诚 一行 弘忍 李思训 罗公远

  唐代诗人王适所作的《江滨梅》,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江滨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

  开花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

  疑是弄珠人。

  王适的这首咏梅诗,流传虽然不广,但在历代诗话中获得的评价比较好。如胡应麟在《诗薮》中言道:“古今梅诗,五言惟何逊,七言惟老杜,绝句惟王适,外此无足论者。”

image.png

  这首小诗能够得到如此高的好评,自然有其高明之处。读惯了沿革齐梁诗风的初唐诗作,忽然出现数首清新明丽的作品,其出自于内在衷情,不虚浮于文字,自觉或不自觉中追求着淡雅平和,看上去有些流于直白,却暗暗在引用的典故和咏唱的物象中,收敛住澎湃的情感。

  开头两句“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已经脱离初唐大部诗作沿习齐梁小诗的格式,没有使用工整的对仗,而是直接进行描写眼前所见事物。在严寒的酷冬时节,不知因何事而行走汉水岸边的诗人,忽然看见一棵梅树绽放花蕊吐露着清香。猛然看到开花的梅树,诗人的心情想来是极其激动,如此理解之后再来看这两句诗,便能够察觉其中的好处,仿佛脱口而出,十分贴切于此时此刻的情景。

image.png

  抬头就是一个“忽”字,便把诗人的惊奇之意显露而出。为什么会有如此惊讶的态度呢?接续再用一个“寒”字,既详细交代了周边恶劣环境,同时也点明了梅花开放的时间。次句“开花汉水滨”,既表现了梅花凌寒傲然开放的坚贞品格,又把地点顺遂写出。此时此景,不由令人猛地想到张谓《早梅》所写:“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如果回放当时诸般现场,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诗人的良苦用心。在此处,诗人之所以不用对仗,想来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允许,恰恰是因为他考虑到了现时的心境。此一时,彼一时,欣喜之下,当然是用切合的散句较好,而如果使用工整的对仗形式来开端,那么既不能恰当表达出当下心情,更予人一种矫揉造作的姿态。

  漫天风雪里,诗人饱经跋涉之苦楚,心内正自凄凉,忽然见到一树梅花,自然先是惊喜,然后才会想到其它。“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诗人此处之“疑”和张谓之疑有异曲同工之妙。张谓所怀疑的,是从梅花自身的洁白处下笔,从花色想到没有化完的冬雪。这虽然也是一种怀疑,却太流于表面,没有特别的地方。

  然而反观此处,诗人的怀疑,则有凸显出了好几个疑点。一是见梅花绽放,怀疑春天早来。二是见开放的梅花,怀疑是弄珠人所玩耍的手中之珍珠。第三个疑点就比较隐匿,应该是诗人见雪中寒梅,错觉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像看见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子,迎风斗雪。

image.png

  据《韩诗外传》载:“郑交甫尝游汉江,见二女,皆丽服华装,佩两明珠,大如鸡卵。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张衡在《南都赋》撰写:“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亦是借用此典。诗人在此引用“弄珠人”的典故,含蓄而巧妙地传递出对梅花的赞颂。

  阅览此诗,不由叹服作者构思巧妙之处。诗人由人及物,先表初见梅花之惊诧,暗赞其抗风抵雪的风彩;又由物及人,再述心底之疑惑,引典故详说梅花之丽影。恍惚之间,使读者与诗人产生同感,于风雪飞舞里,分不清楚到底所见是梅花之影,抑或是弄珠丽人之姿。

  本诗拥有出色的文字格调,语言浅显,明白如话,清雅脱俗。且精心构造,亦独出机杼,妙用错觉,以假拟真,以人拟物,细腻刻画出寒梅独特的风姿。清代宋宗元在《网师园唐诗笺》有论,认为本诗“不得以句近晚唐少之。”诚哉此语,不为虚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