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格局影响巨大的“三大战役”,分别都是什么结局?
2021-12-01 14:30:05 武圣人 张飞 刘备 关羽

  从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掀开东汉末年的大乱局面到公元280年由司马炎建立的晋国正式灭亡东吴,数十年的东汉末年、三国割据的分裂局势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役数不胜数,而其中也有三个深刻影响后世的“三大战役”。

  (一)官渡之战

  公元196年,曹操汉献帝于许县,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威势,并且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人,开始初步占据黄河以南等地。但与此同时,袁绍灭亡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公孙瓒,占据河北等北方地界。同为北方最强的两大政治集团,随着各自的扩张,矛盾愈发加深,都渴望消灭对手统一北方。

image.png

  公元199年,占据优势的袁绍首先以精兵十万南下,意图攻占许县,率先掀开了战争的序幕。战争初期,曹操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集中兵力固守的策略,并率下南下平定反叛的刘备从容返回官渡指挥作战。其后,在袁军试图争夺黄河南岸渡口时,迫降关羽斩杀颜良文丑也在乱军中战死,袁绍连损两员大将。

  然而即使袁军初战不利,仍兵力占优。于是乎双方在战线展开长达一年的拉锯作战,不敢后退一步。直到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突袭乌巢、烧其粮草。粮草被烧后的袁军人心动摇、四分五裂,这才在战争中溃败。

  而官渡之战的胜利也使得曹操扫平了统一北方的障碍,率先赢得了统一天下的先机,成为北方统一的关键契机。

  (二)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陆陆续续平定北方的曹操,南下再次击破刘备,取得长坂坡战斗的胜利和荆州的收复,号称八十万大军宣言要孙权归附。而仓皇逃窜的刘备等人也通过鲁肃和孙权取得联系,并通过派遣诸葛亮前去劝说坚定了孙权抵抗的决心,形成了一个抗曹的孙刘联盟。

image.png

  同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熟悉地理情况的周瑜早已预料到了可能产生的东南风,利用曹军船只相连的特点命令黄盖诈降,以火攻计大破曹军,火烧赤壁!尽管曹操利用新降的荆州水师意图克服北人水土不服的弊端,但也最终在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不得不望江长叹、败走华容道。

  赤壁之战的失败使得曹操丧失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尽管当时曹军的精锐尚在,但坐拥六郡的孙权加紧了席卷江东的脚步,逐渐占据东南。而借走荆州的刘备也厉兵秣马,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进军巴蜀。三分天下的初步格局就此形成。

  (三)夷陵之战

  关羽败走麦城后被杀的悲愤以及荆州失去对蜀汉隆中对统一天下策略的破坏,使得刘备在匆忙间决定发兵伐吴,夺回荆州乃至统一南方。

  公元221年,刘备起数万大军和征召蛮夷伐吴,尽管中途张飞中途为部下所杀未能前来汇合,伐吴的战略依旧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孙权也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周瑜已死),集中兵力准备决战。同时,向魏国称臣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综合考虑双方的各方面因素以及自然地理情况,决定避免决战,后退数百里,将崎岖的山地地形留给蜀军,并且始终积极防御消磨蜀军士气。最终抓住时机,结合盛夏环境利用惯用的火攻之法,火烧千里连营!在火攻和吴军的积极进攻下,蜀军崩溃,刘备只得再次仓皇逃窜,利用溃兵和积极驰援的赵云所率后军守住了最后的防线——白帝城。最终在羞愤中去世。

  夷陵之战的失败使得蜀国实力大跌,并且在刘备威望上建立的蜀国也在其后五年摇摇欲坠、叛乱四起。至此,蜀国和吴国只得坚定的联合起来抗击魏国,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三国割据的局势也至此再无大的变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