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李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同样都是刘备的托孤大臣,诸葛亮为何要架空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
引言
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如同曹操在东汉的地位。蜀国皇帝刘禅几乎成了空架子,帝国事务无论巨细,都是诸葛亮说了算。然而,诸葛亮毕竟是臣而不是君,是臣,权力就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同僚的挑战。挑战诸葛亮者,正是刘备指定的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
李严原是荆州南阳人,曾在刘表手下任职,官至秭归县令。公元213年,李严向刘备投诚。公元218年,盗贼马秦、高胜起兵,聚众数万人,李严以手中仅有的五千人马平定事变,展现了非凡的指挥才能,令刘备刮目相看,封其为辅汉将军。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惨败后,提拔李严为尚书令,李严进入权力中枢。
次年,刘备去世前,李严与诸葛亮一起被指定为托孤大臣,其中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刘备的安排与当年孙策的安排异曲同工。孙策以周瑜、张昭为辅佐大臣,周瑜掌兵权,张昭掌内政,周瑜在外,张昭在内。可是蜀国后来的情形,与吴国完全不同。李严基本上有名无实,不仅内政,连国家军事大权也掌握在诸葛亮手中。无论是南征还是北伐,都是诸葛亮说了算,统内外军事的李严却成为旁观者。
诸葛亮是怎么架空李严的呢?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他自领益州牧。蜀国的地盘,也就是一个益州,益州牧就是益州最高军政长官,也就等于蜀国最高军政长官。从国家角度说,李严是中都护,掌全国兵权,而诸葛亮是益州牧,掌益州兵权。益州兵权就等同于全国兵权,这么一来,李严被完全架空。
李严当然不干了,但他斗不过诸葛亮。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李严对大军的掌控力不行,名为中都护,实际上在军界的威信不是很高,其二,李严在朝廷里没势力,他是在刘备临死前才进入权力中枢的,而且还不是待在首都,是驻扎在永安,没什么影响力,其三,他的声望与诸葛亮没得比。
怎么夺权?李严想了一个办法,他要求划出五个郡,成立一个巴州行政区,由他出任巴州刺史。这样子等于把蜀国分割成两个州——益州与巴州。诸葛亮当益州牧,李严当巴州刺史,一人坐镇一州。这一建议遭到诸葛亮的断然拒绝。为什么诸葛亮一心要架空李严呢?可能是诸葛亮要推行北伐计划,就必须要有独断专行的权力,他不能让任何人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不过,李严毕竟是先帝托孤之臣,作为中都护,其辖下大军也有数万人,不可小觑。诸葛亮一直想把李严及其部队调到汉中,可是李严不干,想方设法推脱不去。蜀汉建兴八年,魏国发动反击,兵分数路攻蜀。这给了诸葛亮绝佳的借口,他要求李严率两万人从江州前往汉中驻防。
诸葛亮颇有心计,他了解李严一定会找借口搪塞,便下了一步棋:奏请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这下李严无话可说了,只得率部前往汉中。调离李严是诸葛亮的第一个步骤,出了江州,李严的命运就不是他自己所能掌握了。
李严下台了,他儿子李丰还在当江州都督,很快,诸葛亮一纸调令,把李丰调人京师担任中郎将、参军事,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实权。诸葛亮还写了一封信给李丰,其中有一句否可复通,逝可复还,就是暗示他,你要是表现好,你老爹还是有重新起用的机会。诸葛亮清洗李严父子,动机不详,但这次清洗,的确令诸葛亮的权势达到无以复加的鼎盛,他的北伐计划将得到更强有力的执行。
几次北伐,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且徒劳无功,战争的巨大消耗成为蜀国难以承受的压力。在这种情形下,诸葛亮不得不推迟再度北伐的时间,集中力量发展生产,训练大军,同时用木牛、流马等运输工具把粮食运抵并贮存于斜谷道口,在那里大建仓库。经过三年的休整,元气恢复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再搞一次北伐了。
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春,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在崇山峻岭间蜿蜒蛇行,他们正在穿越斜谷道北上。在此之前,诸葛亮已经重修了斜谷道的栈道,粮草也备足了。这是蜀国发动的第五次北伐,也是诸葛亮最有信心的一次北伐。
由于做了精心准备,北伐军的进展相当顺利,穿过斜谷道后,直奔郿县,在渭水以南安营扎寨。与此同时,司马懿也挥师渡过渭水,背靠渭水安营扎寨。向东进攻,目标就是长安,长安一旦沦陷,对魏国将是沉重的打击。司马懿对诸葛亮有着深入的了解,他认为,诸葛亮很可能不会进攻长安,而是会向西进攻。前四次北伐,除了一次进攻陈仓外,蜀军主攻方向都是西部祁山一带。
诸葛亮热衷于进攻西部,乃是因为这里是羌胡聚居区,魏国在这里的统治基础薄弱。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应该说是比较得人心的,他希望能策动天水、安定等郡脱离魏国,把那里变为进攻中原的桥头堡。诸葛亮过于小心谨慎,宁愿稳扎稳打,也不愿冒险,这使得他的作战风格缺乏激情与创造力。
五丈原地处郿县与岐山县的交界处,有一部分土地在渭水以北,称为北原。雍州刺史郭淮对司马懿说诸葛亮定会争夺北原,我们应该先派兵据守。郭淮的战略眼光显然较诸人要深远,他指出:倘若诸葛亮渡过渭水,抢先占领北原,而后进击北山,就可以切断长安通往陇西的通道,到时变民与羌胡必定趁机起事,对国家相当不利。
司马懿对郭准的建议非常赏识,派他火速领兵进驻北原。诸葛亮牌还没打出去,就被看穿了,处境变得很被动。当蜀军渡过渭水涌入北原时,郭淮的部队已经在那儿搭建营寨了。双方展开大战,蜀军的攻势被遏制,没能占到便宜。如此一来,郭淮确保了长安到陇西交通线的安全,这对整个战局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陇西羌胡人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也不敢轻举妄动。
诸葛亮进攻北原未能得手,而司马懿统领的大军已迫近五丈原,双方又形成对峙之势。从历次战争表现看,蜀军善于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特别长于防守反击,但攻坚战绝对是其短板。
诸葛亮又跟前几次北伐一样,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相持的局面对司马懿是有利的,魏军是内线作战,补给方便,蜀军补给线拖得很长,难以长期坚持。困扰诸葛亮的头等难题便是粮草,不过这次他是铁了心不撤退,或许他已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这次错过了,恐怕就没有下次了。
可粮草问题如何解决?屯田!只要粮食能自给自足,大军就能长期坚持。诸葛亮很重视蜀军的形象,毕竟自称正牌王师,烧杀抢掠是绝对不行的,百姓的田地也不能随便夺取。因此,渭水河岸便出现士兵与百姓同时垦种的现象,这里的老百姓也不管皇帝姓曹还是姓刘,懒得理会国号是魏还是汉,只要自家一亩三分地不被侵夺就够了。
诸葛亮摆出持久作战的架势,司马懿也打起太极。两国几年战争下来,司马懿早就发现,对付诸葛亮的最佳办法就是不动。转眼间,两支大军在五丈原相持了一百多天,形势对诸葛亮越来越不利。
首先,魏军的兵力不断增强。为了打败诸葛亮,皇帝曹叡拨出一支两万人的步骑兵,由征蜀护军秦朗指挥,增援前线。曹叡还下发一道诏书给司马懿,指示一定要坚壁清野,采取守势以挫敌锋芒。敌人进攻不能得逞,撤退也捕捉不到战机,时间长了粮食就会耗尽,他们又无法抢掠到物资,势必要退走。曹叡确实是一个军事奇才,他的观点与司马懿也是不谋而合,无怪乎司马懿能得到特别的器重。
其次,东线吴军全线撤退,魏国压力骤减。东线战场只打了不到两个月,随着魏明帝曹叡亲征,孙权不敢恋战,匆匆撤走。进攻襄阳的陆逊孤掌难鸣,也只能鸣金收兵。这样,魏国从两线作战中解放出来,可以全力对付诸葛亮。曹叡深信,只要司马懿贯彻执行坚壁清野的策略,打败诸葛亮就没有悬念。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更加迫切地想诱使司马懿开战,他派人终日叫骂,试图激怒司马懿。岂料这位魏国统帅忍耐功夫十分了得,你骂我乌龟我也不出来。诸葛亮用尽机谋,还是未能诱敌出战。
对蜀军而言,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粮草不足或魏军避战,而是统帅诸葛亮的健康。这些年来,诸葛亮呕心沥血,忘我工作,身体健康大受影响。这次出征,又跋山涉水,风吹日晒,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诸葛亮是十分勤政的丞相,凡事必躬亲。
诸葛亮自掌权开始,就一直改不掉这个毛病。比如说日常工作,他不仅要亲自批阅大量的公文,甚至还亲自检查账目,每天挥汗如雨。政府部门的人那么多,为什么要事事躬亲呢?只能说诸葛亮不信任别人,觉得别人可能做不好,或者会刻意隐瞒。
这时,诸葛亮病情的恶化已经不是秘密了。诸葛亮是蜀国柱石,要是他倒下了,朝廷怎么办?皇帝刘禅向来是个没主见的人,他开始不知所措了,便派尚书仆射李福前来探望丞相,并且询问国家的大政方针。诸葛亮虽卧病在床,仍是知无不言,李福牢记在心,回去向皇帝复命了。
不料李福刚回几天,就又风尘仆仆地来了。还没等李福开口,诸葛亮便说我了解你为什么回来,因为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未决定。你是想问谁符合接替我的位置吧了。其实李福问的,就是皇帝想了解的。
诸葛亮重病缠身,不一定过得了鬼门关,皇帝习惯了享乐,治理国家他可不会,最好能有个靠得住的人。诸葛亮推荐的接班人,一个是蒋琬,一个是费祎。当时费祎是侍中,蒋琬是参军,都是诸葛亮说的贞良死节之臣。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结语
其实从整体来看诸葛亮这个人,他的优点与缺点都很明显。他的优点就是和皇帝关系好,而且诸葛亮堪称全方位人才,什么都会。但他的缺点则主要是军事指挥能力不强和诸葛亮用人的本领不高明。诸葛亮事必躬亲,从侧面来看,就是不信任别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汉武帝刘彻,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雄主,可是做刘彻的皇后下场有多惨?一个青梅竹马被详情
汉武帝刘彻的军事成就到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详情
对于卫子夫之死,刘彻有过半分伤心吗?其实巫蛊这件事有很多不实之处,官员们都相详情
历史上汉武帝马邑设伏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详情
困扰汉初近百年的北部边患是怎么解决的?这与武帝前期善于选拔将才,以及鼓励养马详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汉武帝刘彻详情
众所周知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都是眼光长远的超级战略家。并且,汉武帝更会用人,详情
众所周知汉武帝刘彻的评价很两极分化,爱他者觉得他功在千秋,恨他者觉得他让百姓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汉武帝刘彻一生最爱的女人到底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想知道南越国内乱的过程是怎么样的?结局如何吗?这还要从赵佗死后,孙子赵胡继位详情
历史上南越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汉武帝远征大宛有什么意义?很多人觉得就是为了汗血宝马,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下详情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最大的儿子,贤能有德,秦始皇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公子扶苏。详情
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打仗有赢有输很正常,但是今天要说的这个人一生未尝过败绩详情
秦始皇手下四大将分别是王翦、蒙恬、王贲、白起。 1、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详详情
提到韩信,人们往往会想到他曾经打出的经典战役,背水一战、垓下之围,在那个英雄详情
三国演义应该是很多人的最爱,虽然那时兵荒马乱,但是却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其中详情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六月至九月,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详情
南北朝时期北魏延和元年(北燕太兴二年,公元432年),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详情
北魏神鹿加二年(429),北魏军远程奔袭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大详情
统万之战发生于北魏始光三年(426)九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闻夏主赫连勃勃卒,详情
北魏攻夏统万城之战,发生于北魏始光三年、夏承光二年(426年)至次年,是北魏详情
西秦攻北凉之战指的是西秦建弘七年(北凉玄始十五年,426年)西秦军攻北凉失败详情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闰正月至二月,宋文帝刘义隆诛杀权臣,派中领军将军到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还不了解:夷陵之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刘彻《秋风辞》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详情
如何鉴赏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这首诗构思巧妙,意境优美,音韵流畅,很适合于详情
汉武帝《李夫人赋》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此赋以浓墨重彩的手法,真实而多层面详情
刘彻的《李夫人赋》艺术价值在哪里?这篇《李夫人赋》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赋详情
刘彻的《思奉车子侯歌》创作背景是怎么样的?此诗为纪念奉车都尉霍嬗而做。霍嬗,详情
汉武帝《轮台诏》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