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时入仕后,他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彭时,明朝时期名臣,官至内阁首辅,是天顺、成化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受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影响,政治与文化两者联系紧密,尤其在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之后,“学而优则仕”基本成为士人学者们的终极目标及根本出路。在科举取仕达到鼎盛的明朝,科举更是几乎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可以说,士人学者们的求学致知都是为了入仕。

  彭时亦是如此,在他登进士,入翰林院之后,随着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其学术思想便成为致政求治的一种理论工具,他的人生历程也以政治人物的定位和方向而展幵。

  一、初入仕途

  彭时是历仕正统、景泰、天顺、成化的四朝元老,其仕宦经历从正统十三年登进士算起,大体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正统十三年的魁甲入仕,景泰年间的入阁与仕途低谷,天顺年间的再次入阁,成化年间的从辅臣到首辅。

  同时,其仕宦经历也从侧面体现了彭时恪尽职守、敢于任事的为政风格。明代的科举角逐竞争非常大,不仅需要刻苦奋斗的精神,还需过人的才识悟性,对经史的掌握达到熟稔洞悉的程度。前文提及彭时出生在一个诗书世家,父辈都很重视教育,彭时本人自幼聪颖绝伦,勤奋刻苦,19岁便跟随叔父彭琉学习经史,见解独到,经常语出惊人,彭琉以“他日必为宗工”对他寄予厚望。

image.png

  正统十年会试,彭时中副榜,不接受任命,与其他副榜并下第者900余人,入国子监学习。在进入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后,彭时在治学上更加刻苦,经常从清晨钻研到深夜,当时以识人闻名的国子监祭酒李时勉非常器重彭时,“以公辅期之”。当时在士大夫中也流传童谣云,“众人知不知,今年状元是彭时”。这说明彭时在就读国子监时便因才识出众而声名远播。

  在太学刻苦求学三年后,彭时参加了正统十三年戊辰科的会试,并在这次会试中脱颖而出,在会试中位列第三名。后来在奉天殿举行的殿试中,彭时的对策受到英宗的高度评价遂被列为第一甲第一名,赐朝服冠带,并按例授翰林院修撰。

  翰林院是国家选才、育才、储才之地,是内阁阁臣的储养之地,是跻身于国家权力中心的阶梯。可以说,彭时以高起点开了仕途。正统十四年八月,在内阁学士陈循、高穀的荐举下,郕王“令翰林院修撰商辂、彭时入文渊阁,参预机务”。同年十二月,彭时升任翰林院侍读。可以说,彭时当时的仕途是一帆风顺的。然而,之后彭时却遇到了他政治生涯中最严厉的打击。

  事情起因于彭时甫一受命入阁即逢继母余夫人去世,遂上疏请求守制,但景帝没有同意,令其夺情办事,彭时以时事多艰接受了任命,却在景帝已经下令夺情的情况下,于景泰元年正月再次力请终制,忤逆景帝旨意,让景帝非常不悦,彭时也不再受到景帝的信任与重视。

  因而景泰三年服阕起复后,彭时的仕途便进入低谷期。在景泰后期的四年里,他只担任翰林院侍读,不再参预内阁机务,只是以普通京职官员的身份,主要从事修书、提督考校、主考乡试等事务,与朝政要务几乎无直接联系。天顺元年,彭时以正统旧人的身份再次被擢入内阁,再加上英宗对彭时风度的欣赏,终天顺一朝彭时都受到重用,与大学士李贤、吕原共同辅政,组成了一个和谐融洽、相互配合的内阁。天顺初期,夺门功臣曹吉祥石亨得势,专权乱政,李贤、彭时等阁臣努力经营和运筹,通过尽心辅佐具有蒙尘和被禁锢复杂人生经历的英宗,抑制曹、石势力,使其失去英宗的信任,最终使天顺初期动荡的政局趋于平稳。

  在这个过程中,以李贤、彭时为代表的阁臣在平允庶政方面可谓费尽苦心。除了平庶政外,作为翰林院学士的彭时还兼理其他事务,主要参与侍读、修志及主持科举等事务。天顺二年三月,皇太子即后来的宪宗出阁,李贤、彭时与吕原担任侍班讲读官,李贤日侍不更,彭时与吕原每人更侍一日。

image.png

  二、担任要职

  天顺二年八月,任命彭时、李贤与吕原为总裁,负责重修《大明一统志》。在天顺四年二月的殿试中,彭时担任读卷官。在天顺七年八月的会试中,彭时、钱溥担任主考官。天顺八年正月,明英宗病危,口述遗命,太监牛玉执笔成书后,令其交与阁臣李贤、彭时等人润色。此外,天顺时期,彭时还多次被赐观骑射、游上苑等。如天顺三年十月,上御西苑阅将臣骑射,召大学士李贤、彭时等侍。明宪宗即位后,由于彭时既是前朝重臣,又为东宫旧臣,因此继续得到重用。天顺八年二月,彭时升任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成化元年十月,升任兵部尚书,兼职如故。成化三年八月,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四年四月,继陈文成为内阁首辅。成化十一年三月,彭时卒,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文宪。在此期间,彭时作为重要阁臣,其主要是按照内阁的执掌来行事,具体而言就是,“凡车驾郊祀、巡幸则扈从。御经筵,则知经筵或同知经筵事。东宫出阁讲读,则领其事,叙其官,而授之职业。冠婚,则充宾赞及纳征等使。修实录、史志诸书,则充总裁官。春秋上丁释奠先师,则摄行祭事。会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

  按照此范围,可将成化时期,彭时的仕宦经历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作为内阁重臣,在朝廷许多重要的仪式、场合中担任代表官员是彭时从政的一项重要经历。在成化时期,彭时参加的这一类事务主要包括释奠先师孔子、为新册立的皇太子举行仪式等。如成化元年二月,宪宗祭先农之神,彭时等受命行九推礼。是年三月,宪宗谒拜孔子,行四推礼,命彭时等大臣分献四配十哲两庑。

  在这期间彭时还分别于成化六年二月、成化六年八月、成化七年二月、成化八年二月、成化十年二月共五次在太学举行释奠礼。此外,成化七年十二月,命彭时充副使持节册宝立皇子祐极为皇太子。虽然参加这些活动不像处理具体政务那直接体现行政效应,但选择彭时这样权位的重臣可以表明朝廷对此类事务的重视,其政治意义相当深远。

  作为阁臣,尤其是首辅,充当经筵讲官、殿试读卷官、修书总裁,则是彭时必须承担的责任。天顺八年六月,开经筵讲学,除月讲外,并令彭时等大学士每日侍班进讲。

  殿试通常每三年一次,在紧接二月会试后举行。宪宗在位期间,彭时分别于天顺八年三月、成化二年三月、成化五年三月、成化八年三月、成化十一年三月共5次担任殿试读卷官,并为成化五年的进士题名碑再撰碑文。

  天顺八年八月,宪宗诏谕李贤、彭时等人为总裁官撰修《英宗实录》。成化九年十一月,主持编纂《续宋元通鉴纲目》,宪宗要求其按照《朱文公通鉴纲目》凡例进行编纂,以宋元二史上接通鉴,彭时以学士刘珝等七人分为七馆撰修,后加起复学士丘浚同编撰,共八馆。

image.png

  三、礼仪规劝

  陈规谏,辅养君德,帮助宪宗弥补礼、政、德方面的缺失。宪宗即位不久便在朝政方面有所懈怠,身为次辅后至首辅的彭时一方面通过在日常侍讲中,讲解经史以启发开导宪宗,辅以君德,另一方面竭力通过论疏对宪宗进行劝导规谏。

  根据上文对成化时期彭时为首辅时内阁上呈的奏疏的统计,共19篇,其中专门规谏宪宗的有成化四年六月的“议陵庙礼制属”,成化四年七月的“再谏合葬祔庙疏”,成化五年十二月的“灾异陈言疏”,成化七年十二月的“修政弥灾疏”,成化七年十二月的“请圣躬召见大臣疏”,成化八年三月的“谏否刘永诚封谥疏”,成化八年七月的“民情马政疏”。其中,在议两宫尊号和钱皇后陵庙礼上,饱含彭时等阁臣的一番苦谏。宪宗初即位,议两宫尊号,“独李贤开端,(彭)时力继之”,经过多番开导劝谏,“乃尊(钱皇后)为慈懿皇太后,贵妃位为皇太后”。

  结语

  成化四年,钱皇后崩,英宗死前遗命曰:“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而周太后却强烈反对合葬,宪宗无奈只好让大臣再次合议,彭时等阁臣则反复劝导,最后只好携朝臣于伏文华门进行哭谏,“始从时议”。此外,作为阁臣,彭时最重要的职责还在于通过上疏等途径对朝政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决定庶务的处理方案。

  如成化四年五月的“论先贤熊禾从祀疏”,成化四年七月的“四夷改革疏”,成化六年九月的“论米价疏”,成化九年五月的“起用钱溥倪谦疏”等。这些奏疏既关系朝廷人事,另外其论米价、马政,四夷馆改革等一类的奏疏,更是与当时朝廷制度、措施的实施密切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