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晚年有没有后悔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晚年有没有后悔发动玄武门之变?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玄武门之变,所带给后世的正统皇位更迭方式的冲击,是巨大而深远的。

image.png

  实际上,李世民之举,给皇位更迭的国制,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

  至于以唐太宗之英明睿智、雄才大略,玄武门政变之事,让其到暮年之际会不会后悔?“剑雄品评”认为:如果问唐太宗今日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当初之举?

  小编估计有二种可能,一是会追悔莫及,二是会乐观其成。

  容我先行向各位禀述下大唐当时的情境。

  经李世民行使非合法承继皇位的方式进行戮弟逼宫后,唐高祖李渊,不久便退位禅让,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以文治天下、以武拓疆域、以仁睦邻邦。实行了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与民休息、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不歧视商业、弘扬丝绸之路,给大唐帝国带来了一个世界瞩目的“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从国家民族的层面来说,这个结局还算不错,甚至还应说,民尚有圣君临朝之幸、国可有明主御极之运。

  但世道轮回,因果循环。到了太宗冶世数载,竟发现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也是有样学样、如此这般的结交朝臣、培殖党羽,各欲行不轨之事。当然太子本可按正统程序接位御极,完全不需罗织势力,而扰乱朝制。但鉴于规矩已坏,出于保位、甚至是保命的底线需求。太子不得不悖行逆施;而魏王结欢同盟、积蓄实力,则完全是奔着正统承继皇位纲纪已崩坏而来了。

  眼看王朝皇位合法更迭的国制将行崩溃,太宗不得不强力干预,陆续废黜太子和魏王,转立无能孱弱的晋王李冶为太子。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英明神武的太宗这一补救措施,恰恰给了自己的王朝狠狠地自宫一刀,送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武媚娘,一个上位的机会。

  但机会还不是成功。好队友高宗李冶体弱多病,患头风之疾,长期提供皇位实习岗给前父妃、今皇后的武则天,实习处理朝政事宜的登堂入室的机会。薨前,又好人做到底、败家败个净地立了一道遗诏,“凡军国之事勿能决者,由武皇后裁定”。

  这玄武门之变,令皇位更迭的国制破坏,犹若太宗踢出的一记昏然回传,而后等太宗醒悟过来,临了,又一记并不太好的二次纠射,再加上好队友高宗按二连三,往自家门户回传的神助攻,直接令李唐王朝的皇位传承国制,中宫门户大开,不,是开门揖盗。

  高宗李冶驾崩,四天后,中宗李显即位,媚娘擢升皇太后。越七年,武曌日月当空、临朝称制,自立为武周皇帝心狠手辣、颇有城府心机的武则天终于宣告女权主义巅峰的提前到来,活生生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狠狠地打进了一根“顶级层面的巾帼不让须眉”的楔子。让华夏男儿都垂头丧气(即不为皇位丧气,至少还为男权旁落而沮丧)、不得不服。

  武后僭位后,迁都洛阳、任用酷吏、改革科举、首创殿试、延揽人才、知人善任、打击门阀、发展经济,一番对帝国伟业的上下其手和血雨腥风之后,武周皇帝冶国才能显露无疑。又算是国家民族之幸哈,一个不输李唐帝国的中兴的武周帝国,矗立在世人面前。唐朝,真的是一个迷一样的王朝啊!

  第一迷,皇位传承国制涣散无序,纲纪沦丧,后至者频频幻想突破合法的底线,但得手后对国制的破坏,并没有让国家实力受到大的影响,相反,王朝还屡屡中兴不止。面对其情其境,太宗是悔是幸焉?

  第二迷,玄武门之变是唐朝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争夺王朝控制权的政变。政变的成功,让李世民荣登大宝、控制了帝国的最高权力。其麾下的武官集团随后便掌控了王朝的进退走向。

  关于玄武门之变这一段,正史或语焉不祥、或闪烁言词、听说太宗还以自观国史的名义、派宰相房玄龄监史。这不骇人听闻么,历朝历代,史官秉不隐恶、不溢美之陈规书史就是,哪需要这么高端的配置去监史呢。知道宰相那一摊国事有多复杂、多啰嗦么,那有什么功夫管监史呢。

  莫非太宗对玄武门之史如骨鲠在喉,欲干预书史走向?还想收缴过往私史、起居注。几个意思?从欲收缴起居注、开国既往史、干预书正史的手段上看。除了粉饰自己过往历史的心思、就没有一点点追悔之心吗?那么,废黜太子、皇子之举,应该算是唐太宗的追悔莫及吗?

  到底唐太宗李世民行玄武门之变后,晚年是不是追悔莫及还是于我甚幸,各位看客大佬们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