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入云龙公孙胜为何会与晁盖等人一起劫取生辰纲?

  在《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水浒传》108好汉之中,除去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外,尽是男子,可以说,这是一本写尽男子豪气与侠义的小说;而《红楼梦》,则主要写大观园中群芳凋谢的场面。

  一个侧重于男子,一个侧重于女子,最终所谱写出的都是一曲悲歌。

  大观园中群芳散尽,梁山泊上众侠无存。

  曾经令高俅都无可奈何的梁山好汉们,最终却成为朝廷的犬牙四处征战,能得善终的,少之又少。

  这其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便是招安。而提到招安,当然就无法绕开宋江此人。

  假仁义,真愚忠

  宋江此人,还在郓城县当押司的时候,就因为仗义疏财得了个“及时雨”的美名,他乐于结交江湖各路豪杰,因此使得在各路豪杰之中都有了不错的名声。

  然而,这样的他,因着那份愚忠,使得自己的仁义行为添了几分虚假在其中。

  晁盖等人夺取生辰纲,他是真心相助,因而才会选择给他传递消息。但是,传递消息并非是为了结交晁盖,而只是为了自己谋得名声。

  否则他也不会在阎婆惜发现自己与晁盖有通信的时候,选择将阎婆惜杀死。他可以给与朝廷作对的人传递消息,但是别人不能知道,更不能要挟自己。得到了仁义的名声,还不能让自己被朝廷所厌恶,宋江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下两步棋的打算。

image.png

  而之后,宋江凭着他的名声以及待人和善的态度,使得自己在江湖之中的声望越来越高,以至于当他与朝廷的矛盾无法协调之后,来到梁山的宋江很快就成了梁山泊的老大。

  他的仁义,并非本身的仁义之心,而是为了拉拢众人,为自己赢得好名声。

  可惜的是,那些追随他的人都没能看清他这份心思。但当到了梁山之后,心思就逐渐透露出来了。

  每每和朝廷对战,身为梁山泊的老大,完全可以在后方运筹帷幄,挥斥方遒。而他则喜欢冲在前方,一则让众兄弟更信任自己,二则便是让朝廷看到自己的能耐。

  果不其然,梁山泊的强大使得朝廷不得不选择招安的方式,这正中宋江下怀。于是,招安一事就被提上了日程。

  最终,在宋江的支持下,接受招安成了主流,梁山兄弟的命运,也逐渐走向终点。可以说,许多梁山好汉,凭着对宋江的信任成为朝廷的一员,最终却惨死于战场之上。

  这便让许多人深觉,宋江是要为梁山惨死的兄弟赔罪的。而部分人,在征讨方腊之后,也看清了他愚忠朝廷的面目,选择了出家或者归隐。

  但在梁山好汉之中,有一个人却早早看穿了宋江的伎俩,并以回家探望母亲为由离开梁山,此人便是公孙胜

  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在《水浒中》之中,是较早出场的一个人物。

  他从小就喜欢舞蹈弄剑,而后又拜入罗真人门下成为他的弟子,是一个术法较高的道家弟子。虽然乐得逍遥,但是公孙胜此人极富正义之心,因此当他听闻梁中书要为蔡京贺寿的时候,便投奔了晁盖,与他一同商定劫取生辰纲。

  于是,智取生辰纲的七名成员便在晁盖的牵引之中成立。

image.png

  而后,几人在官府的追杀之下逃到梁山,并且成功火并王伦,使得晁盖成为了梁山泊新一任寨主。

  当晁盖成为寨主之后,公孙胜就成了梁山的第三把交椅,和吴用一同掌管梁山的兵权。

  然而,这样一个会法术,被林冲誉为“善能用兵”的能人,却在宋江来到梁山不久之后选择了离开。

  当时,宋江因题反诗被判处死刑,又被梁山所救,最终来到了梁山。

  早前,晁盖曾受宋江送信之恩,江湖中人也颇受宋江照顾,理应是众人推崇对象。对于这样一个仁义之士,公孙胜却并未表现出太多的推崇,而是选择了以探母为由离开梁山。

  当他选择下山的时候,宋江曾说索性将公孙胜母亲接到梁山,结果被公孙胜以母亲年迈不宜远走为由拒绝了;而后,又推辞了宋江让人护送他的好意,表示自己回家即可。

  于是,公孙胜就这样离开了梁山一去不返。

  公孙胜离开梁山的理由

  首先,公孙胜一直追随的晁盖。但他也深知晁盖此人够勇、也将义气,但不够聪明,换句话说,宋江来到梁山之后,晁盖就会被吃得死死的。

  因此,就如同晁盖不是第一任寨主一般,他也不会是最后一任,宋江带着自己的跟班们来到梁山,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团体,在足智多谋的宋江面前,被取而代之是迟早的事情。

  但有时候,人就是宁远跟傻一点的人打交道,宋江的玲珑心思反而不适合公孙胜。

image.png

  其次,公孙胜与宋江的理念不同。公孙胜是道士,也即更偏向于道家,而宋江则是一个儒生。儒生毕生的愿望不就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愿望吗?一句话概括就是宋江的身份使得他始终向往朝廷。

  而公孙胜身为一个道士,更喜欢逍遥自在的生活,当他看穿宋江这个人之后,自然也就猜到了他最终的选择。

  因此,公孙胜有了早早下山的准备。

  虽然在攻打高唐的时候,他又被请回了梁山,但此刻的他已经不是梁山的一分子,而是碍于曾经的兄弟情义以及师父嘱咐才来帮忙。

  因此,明知征讨方腊结束之后就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刻,他还是选择了在征讨方腊之前“遇汴而还”,成了一个逍遥的道士。

  这里也可以看出,公孙胜的志向,从来都不在报效朝廷升官发财上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