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前朱棣为何要买500只大鹅?原因是什么

  建文二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军南下与建文帝争夺皇位。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有明一朝,留下很多传奇。发生在朱元璋和朱棣身上的故事,就很让人玩味。

  朱元璋,从一个不谙世事,给地主家放牛的放牛娃,逆袭成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人生诠释了什么叫“励志”二字;同样是朱元璋,隔空选任接班人,对象不是九大藩王,而是选择了孙子作为接班人;燕王朱棣,却恰恰又上演了一出叔叔抢侄子皇位的闹剧,一度改变了大明的走向……

  朱元璋起义时,武有徐达常遇春等悍将,文有李善长刘伯温等智囊;朱棣以太祖之名“清君侧”时,同样有很多人跟随,“妖僧”姚广孝就是其中之一。为了顺利登上皇位,在姚广孝的建议下,朱棣买来500只大鹅,只是朱棣一开始并不知道姚广孝的真实目的。

  朱标之死

  1392年5月17日这一天,可以说是年迈的朱元璋最为伤心的一天,因为他最疼爱的儿子朱标英年早逝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天底下每个父母最为悲痛之事。可是,朱元璋必须马上从痛苦的情绪中清醒过来,因为还有一件事,容不得半点迟疑,那就是谁来接替太子之位。

  明朝第一位太子懿文太子朱标,究竟好在哪里,为何朱元璋这么喜欢他?

  常言道“老子英雄儿好汉”,可以这么说,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我们均没有发现朱标有任何劣迹,他俨然是温文尔雅,兄弟友爱,极具威信等美誉集于一身的“贤且长”之人。朱元璋历经半生,40岁时登上皇位,所以他对于嫡长子朱标尤其看重,无疑,大明有继承人了。

  朱标出生时,正值朱元璋马上打天下时期,对于战争,朱标比历史上的其他太子,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也是把朱标按太子路线设计的,文有当时最出名的学者宋濂,武就更不用说了,明初将星云集,如常遇春、徐达等名将,都是他的班底。

image.png

  而太子朱标的贤德,不但让众位兄弟藩王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让辅佐他的文臣武将赞不绝口。在世人看来,不论是文韬武略还是经世治国,他的才情都不输朱元璋,而且他更具父亲所没有的优秀特质——仁慈。要知道,承平年代,皇帝的这个性格,对于治国安邦尤其重要。这一条,也是朱元璋非常欣赏朱标的地方。

  此外,朱标虽然是嫡长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不过他却对兄弟和睦,甚至当兄弟犯错,他还第一个主动替他们向父亲求情。作为太子,朱标没有高高高在上,也没有颐指气使,所以朱元璋其他25个儿子,对这位大哥都很佩服,都心甘情愿唯朱标马首是瞻。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朱标当上君王之后,朝堂内外必定政治清明,塞王之间也会相安无事。不过,有句话叫福祸相依,朱标没有等来自己当皇帝的那一天,37岁便英年早逝了。

  朱标的去世,朱元璋痛心疾首,但他必须马上收起悲痛,抓紧选定继承人,否则夜长梦多。

  削藩引发的“内卷”之祸——靖难之役

  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之位如果长期空缺,那么不稳定因素就会大大增加,毕竟朱标一死,很多藩王就会蠢蠢欲动,觊觎太子之位。对于这一点,朱元璋了然于胸

  按常人思维,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大可以从九大藩王里找几个优秀的儿子再“PK”,看看究竟谁能胜任太子之位。但朱元璋没这么做,他直接钦点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很多人不解,朱元璋为何要“隔空传位”?细分析起来,至少有3点原因。

  首先,贤且长。老朱吸取历史教训,在选任接班人时,他秉持着“贤且长”的原则,将朱标立为太子,太子死后,一众儿子里面就没有长了,那么自然就在孙子里选,朱允炆首当其冲;

  其次,马上是安邦,马下才能治国。相比较而言,燕王朱棣等儿子,跟朱元璋的确很相像,不过承平年代,刀枪入库、放马南山,不再需要马上打打杀杀,更需要的是下马治国理人,在这点上,那些只会舞枪弄棒的儿子们,不适合当皇帝;

  第三,补偿太子。朱标看不下去父亲残暴的杀戮,连太子的老师也要杀,最后积虑成疾。朱元璋把太子朱标的死,一度归结于自己曾经的狠毒,为了补偿朱标,就选了他的儿子朱允炆作为未来的大明帝王。

  为了让孙子顺利登上皇位,朱元璋将蓝玉等大臣尽数屠戮,并规定九个藩王儿子“非皇帝诏不得入京”,为皇太孙的即扫清障碍。只是,朱元璋的想法太过简单,他的做法直接让大明王朝陷入了空前的“内卷”灾难之中——靖难之役。

image.png

  这场浩劫毋庸赘述,建文帝朱允炆龙椅甚至还没有焐热,就觉得周围的藩王叔叔们是“群狼环伺”。在他看来,大明王朝战时他们可以对外御敌勤王,但如果是承平年代,他们的存在价值又是什么?最终,在心腹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下,登基仅一个月的朱允炆干了一件令他终身后悔之事——削藩。建文帝先找软柿子捏,把目标盯在周王、湘王等一些塞王身上,半年不到这些王都相继或贬或杀。

  众所周知,早在1370年,朱元璋下令分封九子为王。这些塞王各自统兵以卫皇室,其中四子燕王朱棣坐镇燕京城,拥兵10万,是众塞王中实力最强者。

  本来侄子朱允炆当这个皇帝,大家已经十分不满,削藩无疑是让叔叔们集体下岗,这让他们如何能忍?最终,朱棣拉起太祖“清君侧”的大旗,众藩王一呼百应,一举夺了朱允炆的皇位。

  “妖僧”巧用障眼法

  燕王朱棣镇守燕京20载,父亲朱元璋授其节制各方兵马大权,他也不负众望,屡次率军出征北元,立下不世之功。文武兼备且在军队中威望极高,这样一个人怎会坐以待毙,束手就擒?最终朱棣成了大明王朝历史的改写者。

  不过,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时,有一个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便是姚广孝。

  姚广孝是一位僧人,法号“道衍”。此人除了整日诵经礼佛之外,他对时事也颇为关心。在马皇后的葬礼上,姚广孝认识了朱棣,觉得此人日后必成大器,于是追随了朱棣。朱允炆削藩后,姚广孝为朱棣分析形势,要么起义造反,要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在姚广孝的建议下,朱棣欲绝地反击。不过,从此时朱棣手握的军事量来看,想要跟侄子正面硬刚,无异于以卵击石。姚广孝说,不妨先买来500只大鹅。

  朱棣曾这样评价姚广孝:

  广孝德全始终行通神明,功存社稷,泽被后世……

  在民间,姚广孝更是被冠以“妖僧”的称号。这个和尚除日常礼佛外,他还精通算卦、占卜、天文、医术、权谋等等,可谓是个“十全和尚”。不过为何要买这么多鹅呢?后来朱棣茅塞顿开。

  造反必须准备充足,朱棣知道,只要自己能争取半年时间,那么招兵买马、训练士兵,打造兵器就能顺利组织实施。不过,这么大的动静要如何掩人耳目?买大鹅就是姚广孝的提出的“障眼法”。

image.png

  朱棣采取姚广孝的计策,在鹅棚下面打造了一所规模庞大的练武库。数百勇士在地下磨刀霍霍,一边打造武器,一边扩军练武,他们丝毫不用担心自己被发现,因为500只大鹅的叫声足以掩盖任何声音。非但如此,为了准备粮草辎重,朱棣再以购买鹅食为由,光明正大的采购粮食。

  后来,当朱允炆有所察觉时,为时已晚。经过半年的准备,朱棣挥师南下,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就打到了朱允炆的城门之下。建文帝也在一场宫廷大火中失踪,朱棣如愿当上皇帝,号称永乐大帝。

  当上帝王之后,朱棣对建文帝一朝的旧臣进行了大清洗,同时对自己身边的有功之臣进行了封赏。居功至伟的姚广孝也被朱棣加封太子少师,而在庙堂里,他又有另外一个称呼“黑衣宰相”。

  故事画:朱棣、姚广孝

  一场由削藩引起的腥风血雨最终在明朝平息了下来,这场内斗以朱棣的完胜而告终。朱允炆,也许是涉世未深,不懂得循序渐进,对于历史上汉景帝削藩引起的“七国之乱”没有采取前车之鉴,反而听信谗言,着急将藩王叔叔们“斩尽杀绝”;姚广孝,一代有为僧人,看似“不务正业”,却有着独特的政治智慧,最终协助雄主朱棣以风卷残云之势夺了帝位,而朱棣的励精图治,也让姚广孝觉得自己当初的做法,无疑是顺势而为、乘势而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