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郡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引兵西入京师,次年受禅称帝,建立了威名赫赫的大唐王朝,史称唐高祖。
唐王朝建立之初的最大功臣,除了广为人知的李世民之外,有两人不得不说——裴寂与刘文静。本文的主人公便是后者,因他二人交缠甚深,故而一并述之。
有趣的是,他二人一失宠于高祖,一得罪于太宗,最终都未得善终,这究竟是为何呢?
事情还得从太原起兵讲起。
隋炀帝登基之后,开运河、征高句丽、巡游无度,一系列穷兵黩武、不恤民生的行为,掏空了隋文帝留下来的丰厚家底。经历过南北朝乱世的各大世家,早已习惯了江山易主之事,瞅准时机,纷纷起事。
至大业十三年,全国盗贼四起、烽火遍地,隋炀帝也被困在江都,进退维谷。
唐国公李渊时任太原留守,太原古称晋阳,刘文静时任晋阳令,裴寂时任晋阳宫监。
晋阳宫就是隋炀帝的行宫,美女无数,金银无数。
这三人都是五十上下的人物了,在当时那个年代,应该是三个老头子了。谁会想到,就是这三个老头子,建立了纵横万里的大唐王朝。
史书记载,刘文静“伟姿仪,有器干,倜傥多权略”,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既有颜值又富谋略,眼光还很独到。
自从李渊来到太原,刘文静就觉得此公不凡,及至见到李世民,更是惊为天人,比之为汉高祖、光武帝之类的人物,深相结纳,交从甚深。
有眼光的人总是看得长远,时时刻刻都在准备。可惜,刘文静与李密有姻亲关系,在李密反叛之后,他也被牵连下狱。
没错,这个李密就是演义里面瓦岗寨的那个李密。
也正是因为刘文静对李世民的赏识,李世民也认为此人可与商议大事,在他被捕之后,亲自来到狱中探视。刘文静大喜过望,为李世民剖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认为关中空虚,若此时乘机而入,不到半年,可成帝业。
两人一拍即合,暗中部署,伺机起义。刘文静又担心李渊不从,于是将裴寂引荐给了李世民。
不为其他,就因为裴寂与李渊交情不浅。
在听了两人的谋划之后,裴寂也认为机不可失。同时,裴寂还将晋阳宫中的美人献给李渊,李渊毫不犹豫就接受了。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李渊的心中早就不将隋炀帝放在眼里了。
他七岁就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在南北朝那样的乱世之中,一直到五十二岁都能安然无事,胸中的权谋绝非常人可比。也正是因此,当裴寂对他言道:“二郎密缵兵马,欲举义旗,正为寂以宫人奉公,恐事发及诛,正为此耳。”他会心一笑,道:“从之。”
李渊身为太原留守,儿子和部下的一举一动,他必是清清楚楚。即使他心中有帝王之念,也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裴寂之言,正合他意。
之后,刘文静得以面见李渊,对他建言献策,其中最有效的一点,就是矫诏征兵,讨伐高句丽,闹得人心惶惶,乱民益多。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裴寂与李渊的交情是多么深厚,私幸美人、造反称帝这些大逆不道之事,在他二人之间毫无顾忌。也正是因此,当初刘文静对李世民的称赞,裴寂丝毫不以为然。在裴寂眼中,李世民只是老友李渊的次子,就算将来承袭爵位、帝位,那也轮不上李世民。可能他心里还认为,李世民应该多与自己打交道,毕竟自己在他父亲心中的分量那是非常人可及的。
我们也可以认为,自太原起兵之初,裴寂与刘文静之间的嫌隙就已经渐显端倪了。前者明显偏向老友李渊,后者则更加欣赏天纵之才的李世民。
李渊对裴寂的厚爱自是无以复加,从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就能看出。
当时李渊身为太原留守,隋炀帝对这位表兄并不信任,给他配备了两名副留守——王威、高君雅。
此二人通过李渊的一系列操作,怀疑他有谋逆之举,欲清缴逆贼。李世民与刘文静通过一位乡长的告密,识破了二人的计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成功解决掉了王、高二人。
当时,草原上的突厥异常强大,凡是北方的割据势力,或多或少都与突厥有所牵扯。后来威震河东的刘武周起兵之处,就妄图引突厥之兵,南下太原。也是李世民派遣刘文静与长孙顺德借此募兵。待到兵马钱粮充足,李渊建立大将军府,正式拉起了援隋的大旗。
李渊任命裴寂为长史,鞍前马后、出谋划策的刘文静却只是司马。
之后,刘文静又向李渊献策,请借突厥之兵,一则壮大军威,二则稳固后方。李渊欣然接受,并派遣了刘文静出使突厥。
这九死一生的勾当,李渊自然舍不得裴寂冒险。
好在刘文静幸不辱命,成功借来了骑兵两千、战马千匹。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领兵西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攻进了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天子,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
次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弑杀。六月,经过三让三辞,杨侑成功禅位于李渊。
作为开国重臣,裴寂官拜从二品的尚书右仆射,金银财宝赏赐无数,而刘文静官拜正三品的纳言(门下侍中)。
从这里便能看出,李渊处事颇有不公。裴寂只是与他有旧,若论功劳,绝比不上刘文静。就算他心里偏爱裴寂,也不该让两人的品秩上下有差。
至此,裴、刘二人的嫌隙愈来愈大,但刘文静还能忍。
可是,总有忍不了的时候。
那就是浅水原之战。
当时,盘踞陇西的薛举、薛仁杲父子起兵进犯,秦王李世民挂帅出征,刘文静为元帅府长史,一路随行。不巧的是,李世民犯了疾病,将军事全权委托给了刘文静。刘文静立功心切,不听李世民的告诫,私自出兵,大军溃败。
李渊十分生气,免除了他的一切职务。李世民力保,才免了死罪。
不久,薛仁杲再次进犯,李世民又将刘文静带在身边,这一次打了胜仗,刘文静也得以恢复爵位,只是官职变成了户部尚书,成为了裴寂的下属。
这一下,刘文静心中的愤怒就再也忍不住了。
他自视才干不输裴寂,又屡次东征西讨,军功赫赫。而裴寂只不过靠着与李渊有旧,只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竟然做到了秦王之下、臣子第一的位置,他裴寂何德何能?
有一次,刘文静喝醉了酒,对他的弟弟大倒苦水,言语之间尽是怨恨。
要说人走了背运,总是祸不单行,而且你还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
刘文静的第一个悲剧就在于他弟弟太爱他了。
他弟弟听了兄长无君无父的怨恨之言,担忧兄长是不是被邪魅附身才有此狂悖之举,所以召来了巫师驱邪。
刚好,刘文静这段时间心情不佳,冷落了一位妾室。妾室以为他有了新欢,怨恨不已,心生歹意,便将此事告知了自己的兄长。
这是他的第二个悲剧。
巫蛊之术在古代是大忌,汉武帝就因为此事,诛连了一万余人。妾室的兄长丝毫不敢隐瞒,立马上报。
李渊勃然大怒,刘文静再次锒铛入狱。
而他的第三个悲剧就是,此案的主审官之一是裴寂。
昔日的从龙二臣,对方圣眷正隆,居高临下当了审判官,自己惹怒天颜,身穿囚服任人宰割。此情此景,刘文静的心中无比酸楚。他始终没想明白,局面为何能到此等地步?
于是,他愤怒了,将自己心中所想尽情宣泄:“起义之初,忝为司马,计与长史位望略同,今寂为仆射,据甲第,臣官赏不异众人,东西征讨,家口无托,实有觖望之心。”
这段话明明白白,他不是在此时才对裴寂不满,而是在担任大将军府司马之时,就已然不忿居于裴寂之下了。
而背后之意,便是直指当今天子李渊处事不公,赏罚不明。
这是他的第四个悲剧,不懂委曲求全,即使面对的是天子,他也要将胸中愤恨一吐为快。
朝中大臣包括李世民在内,都认为刘文静有草创之功,断然不至于谋反。
不知当时的李世民是否对刘文静产生了厌恶,此时提刘文静的功劳,无疑是在李渊的脸上又给了一记耳光。
满朝大臣都知道刘文静有功,那就是在指责皇帝心有偏颇。
李渊是决计受不了的,大臣们的求情,反而是害了刘文静。
但李渊不想背杀功臣的恶名,这时裴寂又献言了。他认为刘文静有大才,既已心有怨恨,即使将其赦免,日后也会投奔他处了。若不杀之,必留后患。
裴寂的才干便在于此,揣摩君心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
于是,大唐的开国元勋刘文静便身首异处了。
巧合的是,李世民登基之后,裴寂再也揣摩不了圣意,因为李世民早已对他厌恶至极。
贞观三年,裴寂因妄结妖人惨遭流放,李世民特地斥责他:“计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为刘文静追复官爵,让刘文静而儿子袭封鲁国公的爵位。
这是赤裸裸在为刘文静鸣不平。
讽刺的是,刘文静的儿子刘树义怨恨李渊听信谣言杀了他的父亲,真的谋反了。
通过刘文静的悲剧,我们必须明白,一定不要纳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卢仝,唐代文人,被誉为“茶仙”,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生平充满详情
赤剌温和成吉思汗是父子关系。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建立者,而赤剌温则是他的孙子详情
赤老温,原名孛儿只斤·脱列帖木儿,是蒙古帝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出生于12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勇的将领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蒙古帝国时期的两位详情
赤老温,蒙古帝国名将,出生于1206年,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了详情
赤剌温,蒙古帝国名将,出生于1206年,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了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感慨的爱情故事。其中,碽妃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详情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他的辉煌背后,却有着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感慨的爱情故事。其中,朱元璋与碽妃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历史的进详情
西班牙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国王,其中之一便是腓力二世。然而,在他背后,还有一位详情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有许多名人的名字读音都充满了故事和历史的回声。其中,唐代详情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有许多文人墨客因其才情横溢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而被人们所尊敬详情
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两位茶道大师的名字被人们传颂不衰,他们分别是唐代的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才子佳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张仲素是其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才子佳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张仲素是其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才子佳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张仲素是其详情
尼科洛·帕格尼尼,一个名字足以让人惊叹。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堪称音乐史上最为惊详情
在音乐史上,有一位传奇的小提琴家,他的名字叫尼科洛·帕格尼尼。他的演奏技巧和详情
在音乐史上,有一位传奇的小提琴家,他的名字叫尼科洛·帕格尼尼。他的演奏技巧和详情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他的辉煌背后,却有着详情
阮朝,一个曾经在19世纪中期辉煌一时的王朝,如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世纪。那么,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是一座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城市,曾经在19世纪末期成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然而,在这场战役中详情
马岛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其结果导致了阿根廷的失败。本文将探详情
垓下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2年。这场战役的主要讲了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详情
渡渡鸟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人详情
渡渡鸟是生活在非洲的一种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详情
封神榜是中国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也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文化详情
南唐与后周都是短命政权,一个是南方奠定的政权,一个是北方奠定的国家。他们之间详情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明朝末年各种问题缠身,早就已经没救了,那么大家知道那个时候的详情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一般是指以古代长安城(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详情
根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非常庞大,动不动就是数十万人开战。那么事实真详情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为什么马姓和赵姓不详情
中华风水文化博大精深,那么老古话说的“门口不放三物,院内莫栽三树”是什么意思详情
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到底是什么?缘何而起?答案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场历详情
很多人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都会以为古代皇帝喜欢把修建皇陵的工匠杀掉灭口,那么详情
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名叫卢仝的文人墨客,他以其独特的茶道人生和对详情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边塞诗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唐代诗人张仲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才子佳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张仲素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典故,其中,孔鲤过庭的典故就是其详情
曹松,唐朝晚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勇的将领和政治家,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他们的名字被载详情
李贽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在当时引起了详情
李贽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在当时引起了详情
陈维崧,字伯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详情
陈维崧,字伯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详情
陈维崧,字伯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