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央管理人才的轮换,古代社会除了完善人才选拔制度以外,还产生了一种专门的人才储存制度。那么古代储才制度是什么样的?
一、连接封建社会的储才制度初期
1.早年秦国的储才制度雏形
中国古代的储才制度在奴隶制社会就已经出现了。西周时期,在中央人才选拔方面采用的是世卿世禄制度,在宗法制的大框架下,无关能力强弱,直接采用子承父业,所以此时的人才储备方面等同于空白,这为后期储才制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大阶段,春秋五霸之中的秦国,是最早出现储才制度的国家,具体原因是和当时秦国的现状挂钩的。秦国早年间是周王室负责马匹的诸侯,在分裂的时候领土大多靠近边疆,最初国力衰弱,并没有称霸的权力。
而后秦穆公的继位改变了这种情况,为了帮助秦国摆脱落后的现状,他首先兼并吸收了周边的少数民族势力,为今后的大刀阔斧提供施展空间,随后颁布了一项重要制度,门下幕宾制度。
这项制度规定:但凡是当时的有识之士,无论出身高低,国籍所属,身份地位,只要是郁郁不得志或是对治国理政有自己独到看法者,都可以前来秦国成为幕宾,此后便有机会对君王产生自己的意见,一旦采用,便会加以封赏。
能够明显推动秦国发展者,可封爵赏地,拥有在秦国生活的权力,这便是古代最早的储才制度。秦国的幕宾制度一经颁布,各地胸怀大才但未被任用的能人异士全都前往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主要目标,获得钱财和赏地为次要目标。
就这样在幕宾这种储才制度的作用下,当时秦国落后的政治现状不但得到了发展,还为后代保留了一系列潜在人才。
2.汉代的储才制度
走进封建社会之后,律令制度等逐渐走向完善,不再是单纯的口头颁布,而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下来。
西汉初年的人才选拔直接采用察举制,这种制度的弊端明显,人才推荐途中难免出现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现象,真正的人才储备难以实现。
到了汉武帝时期,伴随着独尊儒术的确立,储才制度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完善和转变,首先是“郎官制”,即不再单纯通过察举选才,而是有了地方上的征辟,由皇帝直接负责,主要对象是当时独尊儒术背景下熟悉儒家经典的大贤大才。
通过这种方法选取而来的人才大都会算作是国家的人才储备,后续会根据国家需要直接派遣至中央任职。
比如汉武帝后期,这些人会被直接任命为五经博士,士大夫,或直接担任丞相,当然,身居高位的前提是这些人拥有真正的能力和手段。
除了皇帝的征辟直选,汉朝还有一种文学侍从储备后参政的方式,这种储才参政方式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当时的皇帝担心丞相权力过大会出现专权独断的现象,所以建立了内朝和内辅机构来制衡相权。
此类机构下辖的官员主要有大司马,将军,尚书,左右曹等等,而这些官员的产生主要来自经常伴随皇帝左右的文学才智之士,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储才制度,这种由皇帝掌握的专属储才机构看似是一种辅政机构,其实是当时皇帝平衡相权的手段。
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储才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继秦朝统一之后的第一个乱世局面,以魏国为例,当时所采用的已经是九品中正制选才,将当时的人才按照才能和出身划分为九个品阶,再根据所在官阶的高低担任不同的地方官员,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隋唐科举制以前。
仅从其划分依据来看,从根本上就无法实现人才储备的作用,从出身论品阶高低,就注定一些底层出身寒微但拥有才华的人无法进入官僚系统,这种情况到了东晋时期更加恶化,门阀制度的开始代表着官僚系统的垄断。
与此同时,被士族大家所掌控的,还有当时的人才储备制度,因为东晋建立所留下的祸根,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了皇权与士族权力共治天下的局面,当然也包括对官僚系统的垄断,东晋时期在官僚任用方面,前五品都是由门阀士族内部来进行推荐。
后四品则是由皇族选取其他人来担任,这种人才选用方式和先秦时期的世卿世禄制极为相似,所以在储才方面基本就是空白。
二、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储才制度
1.唐朝时期的人才储备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繁荣和鼎盛的开始,也是人才储备制度走向巅峰的开始,早在唐朝立国之前,李渊父子就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在起兵反隋之前曾令李世民和李建成外出结交各地的英雄豪杰,促进后来唐朝的统一。
这种未雨绸缪的人才笼络启发了李世民,所以在唐朝建立初期,李世民便开始自己的人才储备,比如在亲王府中招纳十八学士,这些人都是李世民从士大夫中筛选出来的治国理政方面的尖端人才,为自己继位之后的江山稳定打下了基础。
李世民在登基之后,依然没有放弃对人才的储备,专门设置了“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进入其中,甚至还允许他们上朝入殿,听取朝政大事并参与议论,这便是李世民时期的人才储备机构。
后来这种机构也未曾消失,只是在不断地改革和进步,比如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的北门学士,不但拥有政治人才的储备,还会经常从其中抽调一些人入朝担任三四品的高官,参与朝政的同时分割宰相权力。
唐玄宗时期,出现了修书院,而后在改名为翰林院之后,逐渐变成了唐朝最重要的储才基地,根据当时的记载,身居翰林院的一百多位学士之中,有五十三位最终升迁到了宰相。
所以唐朝的翰林院,与其说是人才储备机构,不如说是丞相培养和高官选用机构,因为其中所储备的人才,几乎所有人都成为了唐朝政治中的高层官员,参政议政,甚至能够决策朝政大事。
2.宋朝的重侍从以储将相
宋朝时期的主要人才储存机构被称为“馆职与侍从”所谓管职其实就是指学士,大致包括诸阁学士,三馆秘阁以及诸殿学士,当时在科举考试之后的一些潜在人才便会分批进入这些机构,被当作朝廷的储备官员。
在这些机构中培养的储备官员统称为侍从,在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都会被委任以三四品的大官,甚至两府中的宰相都从这些储备人才中产生。
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下的人才储备
1.元朝的储才制度
元朝时期的人才选拔途径也是呈现出两种状态,一为承袭父荫而入朝,二是下辖选拔而入朝,当时的人才储备,就是从后者之中产生,因为宰相大都出自原蒙古与帝王密切的旧贵族,所以朝中的人才储备大都由贵族世家掌控。
这便是当时的怯薛制度,这是一种家族推荐人才进入官场的典型表现,和皇帝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也是皇帝掌控下的人才储存。
2.明朝时期的储才
内阁是明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机构,随着多个学士机构的向内合并,内阁逐渐成为中央的核心机构,主要负责决策,内辅,在没有宰相的明朝,内阁就处于丞相的位置,其下辖的翰林院就是典型的人才储备机构,进入有着严格的条件。
单从明朝论,进士之下是没有进入翰林院资格的,翰林院之中储备的人才,少数人会成为朝中核心官员的候选人,其余大都会成为内阁大学士参与政治的讨论。
3.清朝时期的翰林官
翰林这种人才储存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并且清朝时期对储备人才的任用超过了明朝,根据统计,清朝时期的庶出官员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余均为翰林储蓄人才。
根据当时的官员所说,本朝宰辅,必由翰林官出,也就是说,清朝朝堂之上,能够涉及政治的重要官员,都来自翰林这个人才储备机构。
总结
从通篇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储才机构是一步一步走向完善的,并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储才机构中的官员任用比例越来越大,避免了地方选官需要长时间磨合的弊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渊第四子,唐朝齐王。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详情
平阳昭公主是唐朝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详情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开国皇帝, 年号“洪武”。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详情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详情
裴寂出身河东裴氏,唐朝开国功臣、宰相,追赠绛州刺史裴瑜之子。“遥望历史的河流详情
马岱什么身份?他最后去了哪里?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详情
对杨贵妃生理缺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杨贵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详情
对杨贵妃和唐玄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详情
对蜀汉和孟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详情
冯方女是袁术妻妾,在史书中被记载为天姿国色的美人。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详情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详情
董卓虽然想用曹操,为何曹操却要刺杀他呢?对于汉臣来说,刺杀灵帝和刺杀董卓是完详情
夏侯惇有哪些功劳?为何曹操如何器重他?夏侯惇更大的功劳,不在战场在农田。今天详情
曹操的儿子那么厉害,为何刘备的儿子却如此无用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诸侯详情
是因为曹操具有那种怀疑别人的特性,从而被诸葛亮抓住了把柄,诸葛亮是三国之中非详情
颜良那么厉害,为何被关羽轻易斩杀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详情
曹魏的两场大战中,曹操损失了哪些将领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详情
鲍信是什么人?为何他的死让曹操大哭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详情
刘备为何能打赢汉中之战?是夏侯渊的错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详情
盘点:三国都中哪有几位常胜的将军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详情
曹操有实力篡汉,为何最终却没有称帝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详情
对长平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详情
还不知道:夷陵之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对汉中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功盖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夷陵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中详情
你们知道萨尔浒之战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大明万历四十六年,叛明自详情
还不知道:马陵之战后,为何魏国实力迅速崩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情
对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国为什么一蹶不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详情
对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否正确?为何不先攻汉中与益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详情
还不知道:卤城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胜谁败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情
对古代两军列阵野战时,为何擅自回头往后面观看几眼的士兵会受罚?很感兴趣的小伙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不爆发对谁更有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详情
传闻““太后逃难在路旁,真龙都用担子挑”形容的是赵匡胤赵光义,这是真的吗?这详情
武则天应该算得上是古代女子中的佼佼者了,她从一个小小的后妃,一跃成为皇帝,让详情
1643年,索尼前去征求庄妃的意见立谁为新帝比较好,庄妃很聪明先问索尼的意见详情
刘伯温在《救劫碑文》预言的“十愁难过兔虎辰蛇年”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详情
根据历史记载,曹操一生有二十多个儿子,曹丕是次子,本不在继承人范围内,但他运详情
元朝末期流传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话是什么意思?这其实是因为黄详情
杨廷鉴是什么人?他为何会归顺于李自成?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详情
很多人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都会以为古代皇帝喜欢把修建皇陵的工匠杀掉灭口,那么详情
贵族的生活总是让人羡慕,毕竟他们吃喝不愁,那么清朝时期的每个亲王享受的待遇都详情
根据历史记载,女真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商西周时期,不过那时候并不叫详情
众所周知古人依据面相特征总结出来很多的说法,那么老古话说的“人有三相,不富也详情
分封制度弊端很多,西汉出现了七王之乱,西晋出现了八王之乱,那么为什么周分封天详情
很多人想知道老古话说的“坟边长竹要迁坟,坟前两物变富人”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句详情
淮泗集团,指的是淮河、泗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东吴的“淮泗集团”曾经走向巅峰,详情
众所周知太上皇只是名气响,一般没实权,实权都在皇帝那里,那么太上皇和皇上谁的详情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三国孙吴宗室的墓地选址为什么那么特殊?直接跨越三省?其实产生详情
众所周知秦国有白起,赵国有李牧,但其实在战国七雄中,燕国才是资历最老的诸侯国详情
张飞的司隶校尉是个什么样的职位?权利很大吗?为什么在张飞死后诸葛亮立马就兼任详情
红楼梦第三回,六岁的林黛玉初入贾府,六岁的林黛玉初入贾府,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详情
王夫人是《红楼梦》人物,贾政之妻。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详情
王熙凤是小说《红楼梦》里的角色,金陵十二钗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详情
红楼梦里,贾琏和王熙凤之间的关系,一直处在变化之中,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详情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人物,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详情
妙玉是《红楼梦》中人物,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 今天详情
王夫人是《红楼梦》人物,贾珠、贾元春、贾宝玉之母,贾政之妻。让趣历史小编带大详情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今详情
元春是《红楼梦》中人物贾府四春之首,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这是今天趣历史详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详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