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必隆:清朝风云中的权臣与战将

  在清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遏必隆作为一位兼具军事才能与政治影响力的人物,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出身显赫,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的第十六子,母亲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四女和硕公主穆库什,这样的出身注定了他一生与大清的命运紧密相连。

  初露锋芒:军事生涯的崛起

  天聪八年(1634 年),年轻的遏必隆凭借父亲的功绩,袭一等子爵,授一等侍卫之职,领昂邦章京之职,正式开了他的军事生涯。次年,他虽因包庇兄长图尔格之女抱养仆妇之子的罪行未上报朝廷,被夺一等子爵爵位,但这并未磨灭他的斗志,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地投身于为大清效力之中。

  崇德六年(1641 年),遏必隆跟随皇太极攻打明朝锦州外城。在锦州一带,明朝总兵曹变蛟率领步骑从乳峰山屡次冲入两黄旗营地,都被遏必隆击败。之后曹变蛟半夜偷袭皇太极御营,遏必隆与侍卫坤巴图鲁、巴什塔及大臣锡翰坚守大营后门,射杀明兵十余人,曹变蛟受重创逃走。遏必隆因救驾有功,被皇太极赞赏为“巴图鲁之子,仍巴图鲁也”,这一战巩固了他在军中的地位,也让他的名字在朝野中传颂。

  崇德七年(1642 年),遏必隆跟随饶馀贝勒阿巴泰从长城入关,攻克蓟州后进军山东,连续攻克武城、临清、兖州等地。在攻打夏津时,他勇打先锋,第一个冲上城头,因功晋升为骑都尉世职,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其勇猛和智谋也赢得了同僚和敌人的敬畏。

image.png

  顺治二年(1645 年),遏必隆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率兵讨伐李自成的侄子李锦与郝摇旗等。他们占领荆州、襄阳后,一路追击到武昌城下。李锦等据守武昌城要隘拼死抵抗,遏必隆首先发起攻击,攻破武昌城后斩杀无数,战后晋升二等轻车都尉,彰显了他的决断和勇气。

  政治沉浮:辅政大臣的起伏

  顺治五年(1648 年),遏必隆遭遇人生重大挫折。他遭到侄子科普索与侍卫廓步梭的控告,称其侮辱妻子爱新觉罗氏格格。诸王和贝勒大臣认为遏必隆欺辱格格,罪大恶极,理应处死,最后顺治皇帝下诏,免去他死罪,革除职位,没收其母子的一半家产。这一事件让他深刻体会到权力的无情和脆弱。

  顺治七年(1650 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亲政,遏必隆上书诉说冤屈,得以官复原职。此后,他的政治地位逐步提升。顺治十四年(1657 年),顺治下诏加封他为少保兼太子太保,之后又加封其为少傅兼太子太傅,政治地位达到顶峰,影响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顺治十八年(1661 年),康熙皇帝登基,遏必隆奉顺治皇帝遗诏为辅政大臣,与索尼、苏克萨哈、鳌拜共同辅佐年幼的康熙帝。这一时期,他的政治生涯进入新阶段,责任更加重大。然而,在四大辅政大臣中,鳌拜逐渐专横跋扈,独断专行,屡次矫诏诛杀大臣。遏必隆虽心知鳌拜恶行,却因胆小怕事、随波逐流,未加以阻止也不上奏弹劾,选择了明哲保身。

  康熙六年(1667 年),康熙皇帝亲政,晋封遏必隆为一等公爵,并赏赐双眼孔雀翎。次年,加封他为太师,荣耀达到顶峰。但康熙八年(1669 年),康熙帝治罪鳌拜,因遏必隆明知鳌拜恶行却不阻止也不上奏,被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弹劾,削去太师一职,夺去一等公世爵。不过,康熙帝念及他是辅臣和功臣之子,仍命他以一等公的品级入朝侍奉。

  家族荣耀:联姻与后代的辉煌

  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在康熙帝首次选立皇后时虽因政治斗争未能如愿封后,但先皇后(索尼的孙女)难产去世后,她凭借聪明才智成功封后,即孝昭仁皇后。她一当上皇后,立即请求康熙为父亲遏必隆建立家庙。孝昭仁皇后虽未诞有皇子,但深受康熙皇帝宠爱和信任,她去世时,康熙皇帝十分悲恸,以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日后雍正谥号的册文中,也给她极高评价,可见其贤淑与聪慧。

  遏必隆的另一个女儿是温僖贵妃,她一出现在史料中便被封为贵妃,非常得康熙宠爱。姐姐孝昭仁皇后去世后,她开始摄六宫事。她为康熙诞下一子一女,皇十子胤?是八爷党成员之一,后因党政被雍正圈禁,直到乾隆登基才被放出重获自由,小公主则早殇,还未满一岁。

  遏必隆不算早年夭折的儿子,共有五个。大儿子法喀原本担任御前大臣、内大臣、护军统领兼佐领,后承袭一等公职位;二儿子颜珠担任一等侍卫兼佐领,其长子哲尔金职位为护军统领;三儿子福保担任二等侍卫兼佐领,其儿子额图浑担任泰陵总管;四儿子伊德担任佐领后又升职为三等侍卫,康熙年间由原本的头等侍卫职位变为继承其父的爵位,几年后又被升为散秩大臣、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都统,生前最高职位为议政大臣;五儿子阿灵阿康熙年间承袭父亲一等公职位,原来的职位是议政大臣。

  历史印记:遏必隆刀的传奇

  遏必隆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有重要影响,还与一把传奇宝刀紧密相连。清太祖努尔哈赤征战四方时随身携带一把御用刀,这把刀装饰较为华丽,虽看似与八旗将官所使用的刀没有太大区别,但从政治角度来看,具有深远象征意义,成为钮钴禄氏家族的传家宝。后来,这把刀被赏赐给了遏必隆,并在他受罚后被收回至内府,正式命名为“遏必隆神锋必胜刀”,简称“遏必隆刀”。

  这把刀刀首悬挂着一面镌刻有“神锋握胜”四字的象牙牌,刀鞘由鲨鱼皮精心制成,通身长度达九十四厘米,刀身虽不长,但刃如削铁,寒气逼人。它在清朝历史中多次承担起类似尚方宝剑的重要职能与威慑力。乾隆十四年,大小金川之役进展不顺,乾隆帝将失职的首席军机大臣讷亲斩首以示警戒,并赐予傅恒佩戴遏必隆刀,使其能在军中行使大权,无需再请示就能斩杀三品以下官员,迅速为傅恒树立了威信。咸丰元年,赛尚阿被任命为广西战区总指挥,咸丰帝赐予他遏必隆刀,赋予他绝对权力,但赛尚阿未能解决困局,最终因罪被革职,遏必隆刀也随之再度被封存。如今,这把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与传奇色彩的遏必隆刀,被妥善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之中,供后人瞻仰缅怀。

  遏必隆的一生,是清朝初期历史的一个缩影。他在军事上屡立战功,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虽经历起伏,但也见证了清朝权力斗争的复杂;他的家族与皇室联姻,进一步巩固了钮钴禄氏的地位。他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命运沉浮,更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