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遗诏

"

  康熙遗诏亦称《康熙皇帝遗诏》,《康熙遗诏》一式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康熙皇帝逝世后,遗诏颁布天下,告示全国。但因为此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雍正是否篡位。西方1725年最早出版完整英文版康熙遗诏,由康熙身边传教士马国贤于1721/22年带回,途经伦敦出版。

  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而且,于是现代简体字的写法,过去的繁体字写法是“於”。因此,没有矫饰的可能,十改于只是小说里的说法,真正让史学家怀疑雍正继位过程的,是其他历史记载。

康熙遗诏

康熙遗诏——并非康熙真迹

“康熙遗诏”首亮相 “四爷”篡改圣旨罪名已昭雪

  当年步步惊心火遍全国,若曦和四爷的爱情“哭瞎”了多少人的双眼。当时帝王争位之事也是让人唏嘘不已,兄弟之间相互残杀,全然没有半丝兄弟之情。如果不是曾经帝王制度的缺陷和诱惑,也不至于到后来兄弟相残的惨烈。虽然先人之事已经作古,当年之事到底有多少 隐情,我们后人已是无从得知。好在当年的雍正也不失为一个好皇帝

  建筑面积是现在省档案馆6倍大的辽宁省档案馆新馆今日对外试运行。新馆地处沈阳市浑南新城的核心区域,市民只要拿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即可免费查阅近百万卷明清以来,涉及辽宁各个历史时期的解密档案。

  可查阅百万卷解密文件

  新馆地处沈阳市浑南新城的核心区域,是未来城市主要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与辽宁省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共同组成辽宁省重要的文化建筑群。

  “康熙遗诏”首亮相

d副本.jpg

网络配图

  记者看到省档案馆收藏的“康熙遗诏”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其中写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

  省档案馆专家介绍,雍正即位后,始建秘密立储诏书,封于匣内,高悬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皇帝死后取出,昭告天下。

  这份诏书完全可以证明雍正的合法身份。因为传位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没有矫饰的可能,而清代汉文诏书中用的都是繁体字,“於”字和“十”字在字形上相去甚远,难以更改。 ...查看更多

康熙遗诏重见天日,雍正真的是靠阴谋篡位才当上皇帝的吗?

  看过历史电视剧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康熙在生前曾经立了一份遗诏,说是把皇位传位十四子胤禵,但在康熙去世之后,却由第四个儿子雍正继承了皇位,然后就上演了四子是篡位才上台的故事。有人说,是电视剧改编了真实但历史,也有人说的的确确是雍正篡改了遗照才登上了皇位。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关于雍正利用手段登上皇位的故事被传得越来越生动,于是民间就留下了一个疑问,康熙皇帝最开始到底想要把皇位传给谁?到底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康熙传位之谜。

blob.png

  关于康熙传位的说法,在民间就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流传最广的就是下面这三种:

  第一种是现任皇帝擅自更改了诏书。因为前任皇帝最喜欢第十四个儿子,于是,耍手段的第四个儿子,就把“传位十四子”的“十”字改成了“于”,最后就变成传位于四子,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的样子?

  第二种是当时的步军统领改了诏书,原来在前任皇帝病危的时候,本来想要让最爱的十四子回京把位置传给他的,但是当时伺候皇帝身边的步军统领把他临死前下的旨意扣下了,然后一等他去世就伪造了诏书。这一种说法还有一个版本,那就是与皇帝最亲近的这位统领在他刚咽气的时候偷到了诏书,更改的方式和第一种皇帝自己改的方式一致,变成传位于四子。不过康熙传位之谜的传言可不止这两种。

  第三种是现任皇帝投毒。也就是前任皇帝病入膏肓的时候,现任的这位探望的时候就送了一碗参汤,导致前任就这样去世了。第四种是大臣年羹尧改诏书,改的方式参照上面,传言这位大臣跟现任皇帝的母亲私通,现任是他的私生子,所以他才冒险改诏书。

...查看更多

康熙遗诏四字谎言救了清朝的命 否则它不到一百年就崩盘了

  关于雍正是有诏即位说、无诏夺位说和改诏篡位说,不是咱们讨论的话题,至于是老八还是老十四继位的争论,大多数由他们的后人发起,并且窝里斗得不亦乐乎,咱们看看热闹就行了。

  咱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康熙皇帝没有选择皇四子胤禛继位,那么清朝就会应了那句“胡无百年运”的谶语,可能挺不到一百年就崩盘了。所以康熙的遗诏不论真假,都为清朝能够延续二百多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且那里面有一句明显的假话,就这句四个字的假话救了清王朝。

1515468486429232.png

  康熙遗诏全文很长,大约有一千三百字,那里面当然是假话连篇,什么“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晚年的康熙帝晚年的康熙帝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朝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之类的官样谎言,本是老生常谈,不值得评说。

  但是遗诏最后一句:“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却蕴含玄机,而且其中四个字明显是谎言。这就是笔者开头说的那拯救了清王朝的四字谎言:“深肖朕躬”。

  大家想必记得《神雕侠侣》里面杨过给他老爹杨康立墓碑,落款是“不肖子杨过”,飞天蝙蝠柯镇恶在旁边拍手大笑赞赏:“好一个不肖子!”

  用这个通俗的事例,就是想告诉大家,这里所谓的不肖子,是跟老爹不一样的意思,而“深肖朕躬”这句话换在老百姓家里,就是:“这小子为人处世最像我”。

...查看更多

康熙遗诏上面到底写着什么 竟然为清朝延续了两百多年

  关于雍正是有诏即位说、无诏夺位说和改诏篡位说,不是咱们讨论的话题,至于是老八还是老十四继位的争论,大多数由他们的后人发起,并且窝里斗得不亦乐乎,咱们看看热闹就行了。

image.png

  咱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康熙皇帝没有选择皇四子胤禛继位,那么清朝就会应了那句“胡无百年运”的谶语,可能挺不到一百年就崩盘了。所以康熙的遗诏不论真假,都为清朝能够延续二百多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且那里面有一句明显的假话,就这句四个字的假话救了清王朝。

image.png

  康熙遗诏全文很长,大约有一千三百字,那里面当然是假话连篇,什么“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晚年的康熙帝晚年的康熙帝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朝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之类的官样谎言,本是老生常谈,不值得评说。

  但是遗诏最后一句:“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却蕴含玄机,而且其中四个字明显是谎言。这就是笔者开头说的那拯救了清王朝的四字谎言:“深肖朕躬”。

  大家想必记得《神雕侠侣》里面杨过给他老爹杨康立墓碑,落款是“不肖子杨过”,飞天蝙蝠柯镇恶在旁边拍手大笑赞赏:“好一个不肖子!”

  用这个通俗的事例,就是想告诉大家,这里所谓的不肖子,是跟老爹不一样的意思,而“深肖朕躬”这句话换在老百姓家里,就是:“这小子为人处世最像我”。

  但事实上,雍正,或者叫雍亲王胤禛是最不像康熙皇帝的,而被康熙或者历史淘汰的皇位继承人,包括皇长子直郡王胤禔、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皇三子诚郡王胤祉、皇八子廉亲王胤禩、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都跟康熙皇帝有相似之处。

image.png

  其中胤禔、胤礽、胤祥、胤禵学到了康熙的武略,胤禔两次北征战功赫赫(被葛尔丹俘虏是电视瞎编的),胤礽五岁的时候就曾五箭射中一鹿四兔,而其出过天花(康熙就是因为出过天花才当的皇帝),胤祥、胤禵就不用说了,大家对这两个人都应该十分熟悉,一个侠王一个大将军王,军事上素养都是极高的。

  就是那个被现在人认为是书呆子的诚郡王胤祉,也曾参与皇位争夺,还组织编写过《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是最有学问的皇子,而康熙则是清朝最有文化的皇帝,乾隆跟他比,只能算写打油诗的文学青年。

  至于廉亲王胤禩在历史上则是文武双全,待人处事体贴细致,灵活温润但又骑射精湛,每次打猎都是跟老大一样猎物最多,也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假惺惺地不杀生。

  但是这些跟自己十分相像的儿子,康熙皇帝一个都没有选,反而选了“喜怒无常(起居注康熙评语)其面如铁坚刚不可夺其志”的“守财奴”胤禛。

  虽然笔者比较讨厌清朝皇帝,尤其憎恶晚期的那几个——他们简直就是中华大地上的肿瘤。但是也不能不说康熙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其功业虽然比不上秦皇汉武,但也几乎是可以跟唐宗宋祖媲美的。可是前期四处征讨,后期宽仁怠政,已经掏空了清朝家底,据说他临死前国库里只有不到八百万两银子,不要说维持一场像样的战争,就是哪个省出现水旱灾害,也拿不出钱来赈济。

  这时候如果选择老大老二老十三老十四来当皇帝,一言不合就开干,户部没钱发军饷,那么前方就会哗变,增加捐税,老百姓又会造反,内外夹攻之下,清朝也就完蛋了。

image.png

  而老三老八又太过中正仁慈,只知道照顾手下大臣,他们亏欠国库的银子要不回来,而且越借越多积重难返,就只好走贪污这条路——其实在康熙末年,官员贪腐已经十分严重了。要是老三老八即位,不用外敌入侵,朝中的蛀虫就把清王朝吃垮了。

  而从顺治入关(1644年)到康熙去世(1722年),还不到八十年,要是再打二十年仗,或者放任官员再贪腐二十年,那么清朝必然崩盘,那就真是“胡无百年运”了。

  而雍正即位以后的一系列举措大家都很熟悉了,重用李卫田文镜张廷玉鄂尔泰、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废除贱籍铁腕惩贪,这才在短短十三年内延缓了清王朝的崩溃,并且让国库充实到了五千万两。

  只可惜雍正也选了一个“不肖子”做继承人,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家底被败家子乾隆挥霍一空,朝廷贪墨横行、老百姓啼饥号寒,清王朝也被世界发展潮流甩出了十万八千里,并且朝着灭亡的深渊一路狂奔,一万头羊驼都拉不回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康熙遗诏能证明雍正继位的合法性吗 为什么当初没有人相信呢

  前些时,辽宁档案馆公布了两份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康熙遗诏》。这两份遗诏,明明白白写明了康熙把皇位传给了雍正。于是有网友不免会有疑惑:既然遗诏写得这么明白,当时雍正继位以后,为了以正视听,堵住天下人的口,为什么不把遗诏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呢?

image.png

  (康熙帝)

  其实,雍正并不是没有把遗诏拿出来以正视听,雍正是把遗诏拿出来了的,而且是由大臣隆科多宣布的。

  雍正为了以正视听,不仅仅把遗诏拿出来昭告天下,还搞了一本叫做《大义觉迷录》的书。这本书详细地叙述了自己受诏的过程,包括康熙帝是如何生病的,什么时间地点,当时有什么人在场,康熙说了什么话等等。其中最重要的,表明康熙传为给雍正的一句话就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当然了,这本叫做《大义觉迷录》的书,重点是要强调“华夷一家”,消除汉族满族之间的矛盾,继位的过程是顺带说的。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表明自己不是辩解,也不用辩解。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雍正搞这样一本书,根本的目的是在为自己继位辩解。

  也就是说,雍正不是没有以正视听,他确确实实为自己做了很多以正视听的事情。

  但是,雍正的以正视听有用吗?他拿出遗诏来念给天下人听有用吗?

  因为很可能,康熙遗诏是雍正伪造的。

image.png

  (藏在故宫中的《康熙遗诏》复印件)

  民间传说,雍正把诏书中的“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这种说法当然不靠谱,因为繁体字的“于”不是那样写的。而且诏书用满、汉两种文字来写,满文是没办法改的。

  但是,如果康熙根本就来不及立遗诏就去世了,那遗诏完全可以由雍正和大臣们商量着定。

  或者说,康熙的病来得太急,根本就来不及亲自写下来,而是口授的。但既然是口授的,当时也忠实记录了下来。但是雍正帝继位以后,不能把原先的遗诏毁掉,重新搞一个新的遗诏吗?

  有人又可能说,康熙病重的时候,在康熙身边的人中,并不完全是雍正的人,还有其它皇子的亲信。

  (雍正帝)

  但是,就算有这样的人,既然雍正已经继位了,难道这些人不懂得“识时务为俊杰”吗?反正争来争去,都是皇家自己的事,当大臣的不过是拿薪水干活,何必要掺和进去?这是于私。于公来说,雍正也还算是个明主,反而是把秘密泄露出去了,引得天下造反,百姓受灾,国家不宁,为什么要做这种伤害百姓的事情呢?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雍正一边公布遗诏,写了《大义觉迷录》记载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条条落实。一边又在他当皇帝以后,把在场的那些皇兄弟和大臣们,以各种理由杀的杀,关的关。

  雍正这样做,其实是很矛盾的。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矛盾,正表明那份《康熙遗诏》有问题,雍正始终不放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康熙遗诏里面的一个字 揭开了雍正继位之谜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皇位的争夺和继承自古以来就是最敏感也最重要的事情,每个人都想 成为那个唯一的统治者,所以为了那个位子,多少人被杀戮,多少人父子反目,兄弟相残,骨肉分离!在清朝,一直以来,关于雍正皇帝的话题最多的不是他的勤政,而是他如何坐到这个皇位上的,是否通过了其他一些手段,是否符合传统的程序。而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但是有历史学家说他就是合法的继承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人们几百年,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直到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份隐藏了200多年的康熙遗诏后,这才将雍正皇位的来历大白于天下。

image.png

  康熙剧照

  这份遗诏目前存放在台北的一座博物馆内,关于这份遗诏的最大关注点就是“传位”二字后面的那个字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于”还是“十”?由于这份遗诏是满文、汉文同时写的,就是为了防备有人篡改遗诏,而且在满文当中,这两个字的差别很大,不像汉字只有一笔之差,所以这份遗诏的具体内容便是康熙皇帝最真实的意思,没有那么多阴谋策略。

  雍正剧照

  根据这份遗诏的记载,雍正确实是康熙皇帝后面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也是合法继承人。而在野史当中的一些传闻,比如雍正篡改遗诏,或者雍正谋权篡位等这些说法都是不可信的,是为了满足一些人的窥视欲和心中的那份好奇,根据历史学家分析,这些谣言之所以会流传出来,主要是因为雍正的那些政敌们为了败坏雍正的名声,这才可以散布出去的,让雍正陷入一种舆论的争端之中。试想,如果当时有网络,那么这些谣言更加会引起全社会的轰动,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

  康熙遗诏

  而这份遗诏的发现,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那段久远的历史,让隐瞒了争论了数百年的悬案终于有了一个确定的结果。客观来说,雍正还是一位勤政作为的好皇帝,他的勤勉和努力是很多皇帝都比不了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如果让其他人,而不是雍正去当这个皇帝,他们就能做的比雍正好吗?恐怕未必!所以我们事实上不必纠结于到底谁该继位,对老百姓而言,谁能治理好这个国家,谁能给老百姓带来幸福和安宁,谁就是好皇帝!

  康熙遗诏的满文部分

  虽然在很多影视作品和野史当中都揭露了雍正的一些阴暗面,但是有了这份遗诏和雍正表现出来的治国能力,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去相信历史的选择,康熙的选择是不错的!而影视作品本来就具有夸大和戏说的成分,不足为信。野史更是有巨大的正争议性!就像前面说的,雍正能继续康熙留下来的底子, 能让乾隆有一个好的开始,这对清朝历史的发展史有贡献的!

  康熙遗诏放大图

  从这个放大图就看的很清楚了,康熙写的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根据历史记载,雍亲王就是雍正,所以可以确定无疑的是,康熙心中的最佳继承人就是雍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为什么说康熙遗诏不能证明雍正没有篡位 理由是什么

  康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其功绩无庸赘述,但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完人,或者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康熙皇帝一生有一个最大的败笔,那就是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上犹豫不决,以至于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直到康熙去世之后,继承人人选才水落石出。

  皇四子胤禛接替康熙,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在位13年,一直勤勤恳恳,他是“康乾盛世”最大的贡献者,然而雍正在位期间,关于其帝位合法性的质疑之声一直未停止。

  朝堂之上没人敢当面质疑雍正,但文人不惧怕,冒死也要发表自己的看法,雍正时期最著名的文字狱吕留良案,其实导火索是“曾静案”。曾静身为一介书生,竟然鼓动陕西总督岳钟琪造反,还批判雍正十宗罪,分别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

image.png

  岳钟琪不为所动,并且将事情上报雍正,曾静自然免不了牢狱之灾,但他很快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声是受吕留良思想的蛊惑,曾静被无罪释放,吕留良一家却遭了殃。

  此事过程中,民间对雍正篡位之说深信不疑,为了消除质疑,雍正特地编写了《大义觉迷录》一书进行澄清,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发放,书中除了保留曾静的审讯和认罪记录,还详细描述了康熙传位给雍正的过程。

image.png

  说到康熙皇帝遗诏,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那句“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很多人虽然没有见过这份诏书,但却深信诏书是伪造,于是就编造出“传位十四子”被篡改为“传位于四子”的说法,这当然都是无稽之谈。

  近年来,《康熙皇帝遗诏》被公开,《遗诏》一式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这份遗诏存在诸多疑点,再一次引发人们对雍正篡位的猜测。

  首先,遗诏并非康熙亲自所书,而是口头遗诏,既然是口头遗诏,不应该只有胤禛一位皇子在场,但相关史料并未记载康熙临终前召见过其他皇子;

  其次,《遗诏》虽然是用满文、汉文两种文字书写,但满文部分关于继位人的描述部分缺失,几份诏书如出一辙,难道仅仅是巧合?

  最后,遗诏篡改完全有可能,但绝对不是简单的在上面修改几个字,而是全部内容都由他人按照自己意愿去写。

  关于雍正是否篡位,成为清朝一大谜团,至今争论不休,各说各有理,但仅凭《康熙遗诏》判断雍正没有篡位,还是缺少说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清朝康熙遗诏简介 诏文里面的内容写什么

  康熙遗诏亦称《康熙皇帝遗诏》,《康熙遗诏》一式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康熙皇帝逝世后,遗诏颁布天下,告示全国。但因为此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雍正是否篡位。西方1725年最早出版完整英文版康熙遗诏,由康熙身边传教士马国贤于1721/22年带回,途经伦敦出版。

image.png

  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而且,于是现代简体字的写法,过去的繁体字写法是“於”。因此,没有矫饰的可能,十改于只是小说里的说法,真正让史学家怀疑雍正继位过程的,是其他历史记载。

  简介

  康熙遗诏用汉、满二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

  其中写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雍正即位后,始建秘密立储诏书,封于匣内,高悬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皇帝死后取出,昭告天下。

  海峡两岸的康熙遗诏的满文部分的继位人描述部分缺失,两份满文遗诏缺失的部位也在同一位置,不知是否巧合。

  诏文内容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也,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以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

image.png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朝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水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朝承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汉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皆小民膏脂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与蒙古人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

  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卯

  首次亮相

  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的“康熙遗诏”用汉、满二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因为传位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没有矫饰的可能,但海峡两岸的康熙遗诏的满文部分的继位人部分缺失。可是,十改于只是小说里的说法,真正让史学家怀疑雍正继位过程的,是其他历史记载。

image.png

  野史传闻

  雍正皇帝继位,民间及野史传闻甚多,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矫诏篡位,认为康熙帝本想传位于皇十四子胤禵,而皇四子胤禛(即雍正)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辽宁省档案馆专家介绍,传位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没有矫饰的可能。但海峡两岸的两份康熙遗诏的满文部分的继位人描述部分均缺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的“康熙遗诏”用汉、满二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因为传位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没有矫饰的可能,但海峡两岸的康熙遗诏的满文部分的继位人部分缺失。可是,十改于只是小说里的说法,真正让史学家怀疑雍正继位过程的,是其他历史记载。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