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良玉清君侧

"

  左良玉清君侧导致弘光政权内部同室操戈,使清兵顺利地攻占南京,弘光政权灭亡。左良玉死后,其子率部投降了清军,左良玉军事集团也最终不复存在。

左良玉清君侧

左良玉清君侧——加速了南明的灭亡

左良玉为何对崇祯皇帝见死不救?真相是什么?

  这是一场怎么做都会赔本的买卖,左良玉虽为一介莽夫,却极其“聪明”

  深知崇祯性格,并分析过出兵勤王后果的左良玉,应该是将所有的结果进行了设想,并最终决定放弃救援

image.png

  毕竟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利益和生命好像更重要,至少在左良玉看来是这样的

  此次出兵,无论胜败对于左良玉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左良玉这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非常奋进的,在辽东战场多年,虽然谈不上多大功劳,但是,勤勉努力,敢于战斗。后来在1632年,带领明朝昌平京军到关内镇压农民军。

image.png

  左良玉在山西,河南多次打败农民军,从一个副将逐渐成为了一个总兵。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也就是1634年,左良玉就开始大肆收编投降的农民军,逐渐扩大自己的实力,并且开始逐渐骄横。

  后来左良玉参加中原剿匪战,在对张献忠作战时,战绩不错,几次将张献忠重创。但在对李自成作战时,战绩不佳。最惨的一次是崇祯十五年五月的朱仙镇会战,左良玉率领十万大军,与丁睿、杨文岳等部联合,号称四十万大军。李自成、罗汝才一方号称百万。

image.png

  实力上的差距。左良玉手握重兵,但是攻打北京城的李自成也有数十万大军。别看他们是农民军,经过这么些年的战火锤炼,战斗力已经是今非昔比。不然的话,也不可能有机会打到北京城下。左良玉曾败给过李自成,所以未战心已败。即便是加上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只怕也没有把握战胜李自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为何说左良玉所谓的“清君侧”加速了南明的灭亡?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自缢身亡。随后李自成以帝王之礼安葬崇祯帝,并派人招降吴三桂。吴三桂本来打算投降,但是走到半路上听说父亲吴襄和爱妾陈圆圆的悲惨境遇,大怒,调转马头回了山海关。回到山海关之后吴三桂便向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写信“请兵”光复大明,但是多尔衮一路慢慢吞吞的,故意逼着吴三桂从请兵变成了投降。李自成在二者的进攻下战败,多尔衮占据北京,随后便把孝庄太后顺治皇帝迎到了北京。

image.png

  清军占领了北方,但是南方尚有广大的区域,而明朝的宗室也就称帝誓图光复明朝,至少与清朝分庭抗礼。不过由于很多原因,南明的抵抗还是以失败告终。南明的失败有很多原因,例如各政权内斗争正统,没有正确的决策等等。其中左良玉的“清君侧”更是加速了南明的覆灭。

  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左良玉打着奉密诏“清君侧”的名义率军南下。但是最终因左良玉病死而不了了之。

  当时有个人自称是崇祯皇帝的太子。到底是真是假谁也说不好,但是却在朝廷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派以马士英等人为首,认为此少年必是假冒无疑,应该立即以欺君之罪论处。而左良玉等人认为此少年确实是太子,马士英等定是惧怕太子归来后自己权势削弱,才否认太子的存在。

image.png

  说到了左良玉就要知道这是个什么人,左良玉(?—1645年),字昆山,临清人。“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以故战辄有功。”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南宁侯。在最初的时候他在辽东抗清,后来在和农民军的作战中不断壮大起来,而且变得骄横跋扈。他还十分利己,在作战中避强就弱,保存实力。但是谁也拿他没办法,因为这是手握重兵的人。

  明朝吸取了宋朝武将手中无权的教训,给了武将权力,但是武将们也就会变得骄横起来。当时朝廷中马士英、阮大钺用事,而左良玉一直看不惯马士英,马士英排斥东林党,而左良玉就袒护东林党。马士英在朝廷里专权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左良玉就借机发难。左良玉就借手中有密诏“清君侧”为由放弃南京上游的武昌,率重兵南下,使南京失去屏障。马士英为与左良玉对抗,抽调长江北边的军队,致使防线南移。上述因素综合起来,清军趁机南下,遇到的阻力会很小,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徐鼒后来谈到左良玉的时候就说:“亡明之天下者,左良玉也。”

  《明史》认为:“左良玉以骁勇之材,频歼剧寇,遂拥强兵,骄亢自恣,缓则养寇以贻忧,急则弃甲以致溃。当时以不用命罪诸将者屡矣,而良玉偃蹇偾事,未正刑章,姑息酿患,是以卒至称兵犯阙而不顾也。”明确指出了左良玉拥兵自重,因党争而“称兵犯阙”的野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为何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什么?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以悲剧性的结局而收场,这种悲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果单单从弘光朝内部矛盾来看,左良玉起兵有其正当性和进步性。马、阮集团把持朝政,政治腐败,大肆打击迫害东林党复社人士,百姓也怨声载道,皆斥马、阮为祸国殃民的奸臣,弘光朝廷存在仅仅一年,就有马士英、阮大铖两人名列《明史》奸臣传中。左良玉起兵“清君侧”除奸党,也可称之为义举。但左良玉起兵却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与响应,以致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image.png

  第一,左良玉军队成分复杂,军纪败坏,战斗力严重下降。左良玉军队一向以纪律败坏、骚扰百姓而闻名,特别是江南的士民们对左军在崇祯十六年沿江东下大掠、滋害扰民的情形还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左良玉兵半群盗,甚淫毒,没入民家索贿,用板夹爇之,肥者或脂流于地。又所掠妇女,公淫于市,若入舟后,或注目岸上,望父夫若泣,则身首立分”。左军“所过焚庐舍,夷井灶,鸡犬无所留,千里一空,江左大震”。此外,左良玉长期不听节制,飞扬跋扈,此次率大军东下,又有避免与李自成农民军作战之嫌,难免给人以口实,难为公论所容,难以取得士民的理解和支持。左良玉死后,左梦庚既无治军之才,又无统帅之能,难以服众,左军实际上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再加上左军成分复杂,多乌合之众,板子矶一战即被黄得功击溃,可见战斗力之差。

  第二,以文官治国,以文臣制约武帅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士大夫们对武将保持戒备心理,对武将以武力的方式来干预朝政之行为丝毫不能容忍。尽管马、阮集团大肆打击、迫害东林党复社人士,但东林党复社人士从未想过借用左良玉的力量以武力来解决马、阮集团,以袁继咸的好友张自烈的一段话可为代表,张自烈对袁继咸说: “ (左)良玉恣睢日久,若借援于彼,得安其位,必窃谓江督博我声援,宜德我,如是必事事唯良玉意所欲为,少与龃龉,必致撼,不肯下。且中外又谓良玉久据上游,使正人不受祸,寇贼不敢肆,皆其首功,良玉自此成尾大之形,它镇自此贻跋扈之渐,恶再能安身以安朝廷哉!”可见,当时的清流文人士大夫们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政治伦理道德,对武将仍然不加信任,持戒备心理。左良玉起兵时,想邀请何腾蛟、袁继咸共同起事,被二人拒绝,也恰好验证了这一点。左良玉起兵时,尽管一再大造舆论,企图取得东林党复社等清流人士的支持,形成广泛的同盟军,结果却是四方毫无响应,使左良玉处于孤立无援之境地。

1538969764661425.png

  第三,政治上的不成熟。左良玉本人行伍出身,晓畅军事,但在政治上则显得很不成熟,且左良玉起兵“清君侧”时,已老弱多病,对天下局势缺乏清醒的判断能力,其军队也难以约束,因而易受鼓动仓促行事,导致选择起兵东下的时机错误,?“海内望是久矣。无不喜其来,而悲其晚”。当时清兵南下,大敌当前,应以抵御清兵为首要任务,而左良玉却一心以剪除马、阮集团为首要,挑起内战,不以大局为重,难以取得广大士民的支持。马士英、阮大铖一向对左良玉防备甚严,除了在板子矶筑城防卫,又尽撤江北劲兵来截击左军,同时马、阮把持朝政,掌握了政治话语权,对左良玉大加讨伐,斥为叛逆,也使左良玉处于不力境地。江北诸镇一向以定策功自居,与马士英、阮大铖有着共同的政治利益,同时又畏惧北来的清兵,自然也乐于以“勤王”的名义响应马士英的号召,率兵去讨伐被视为叛军的左良玉,从而使左良玉在政治、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

image.png

  左良玉起兵东下,其主观上想铲除祸国殃民的马、阮集团,解救被迫害的太子及东林复社人士,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但在客观上,同室操戈,帮助了清军南下,使清军不费吹灰之力迅速灭亡了弘光朝廷。因此,尽管有人认为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不是反叛,但在清军大举南下,弘光政权危若累卵之时,左良玉不顾大局,一意孤行,起兵东下,仍属不明智之举,对弘光政权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以失败而结束,不但未能铲除马、阮集团力挽狂澜以救国,反而加速了弘光朝廷的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揭秘:为何说大明最后的支柱左良玉,没带好兵,导致大明朝覆没?

如果在公元1645年春夏交换之际,也有所谓的头条新闻,肯定不是满清大将多铎南下的新闻,而是在南京城被传的沸沸扬扬的头条消息,大明最后名将左良玉兵变,挥军南下清君侧。

  整个南京城风雨飘飘,骚然汹惧,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北边有满清铁骑南下,西边有左良玉清君侧,整个四镇的防御恍然间荡然无存,虽清军还未南下,大明的军队已经霓墙于内不可收拾了。

1538969959367336.png

  左良玉本是个山东的小流氓,因为走投无路,从而到辽东参军。从后面的记载来看左良玉其实在那个时候当兵还是可以的,至少没做过逃兵,大战也还勤勉。只是后期由于兵饷的不足,左良玉和他的小伙伴经常也做做土匪的勾当。从这点看出来,左良玉的底层出生,让他很早就知道底层生活的艰辛。

  因为一次由于兵饷几个月未发,左良玉和他的战友又出去抢劫,他们可能真的饿昏了吧,直接把军用物资给抢了。虽然由他的好兄弟替他顶罪,但也割去了总兵官的职位。正当左良玉苦闷的时候,碰到了他命中的贵人侯恂。

  于是历史中最诡异的一幕出现了,侯恂看到左良玉感觉相当牛逼,很强大,是将星,可堪大用。说句老实话,我真不知道他侯恂是怎么看出来这个人很强大,很牛逼。但是在以后的岁月里,左良玉的确证明了侯恂的眼光。

1538969976176722.png

  随着张献忠李自成造反,左良玉就直接以大将的身份赶到前线剿匪,左良玉怎么打仗,打了哪些仗就不细说了。但是打仗中又有一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只要是碰到张献忠基本上全灭,搞得老张看到左的旗子就跑。可是碰到李自成就输,输的是鬼哭狼嚎,日月无光。其中究竟是何缘故,不得而知。

  到了最后,当年和左良玉一起打流寇的战友,比如洪承畴,曹文诏,孙传庭都相继死的死,降的降,1644年连大老板崇祯都因为破产自杀了。左良玉很孤独,他想到自己的贵人,自己的老领导,想想摇摇欲坠的大明,他流泪了。他再内心是爱大明朝的,因为是大明给了他尊贵的身份与伟大的事业。

image.png

  至于1645年的谣传,别人不知道,他自己知道自己要背锅了,因为他根本不想去清君侧,他只想保住大明的基业,报答他的老领导和恩师侯恂。可是他已经控制不了军队了,自己的嫡系部队早在朱仙镇一战消耗殆尽,现在的二十万人他知道都是一群兵痞和乌合之众,很多都是叛军投降过来的,他们中的很多人脑子里只有银子和女人。所以都逼着左良玉进军南京。南京他们知道自古是温柔富贵之地,烟花柳巷之乡。  最终,左良玉在悲愤中,呕血而亡,死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对不起朝廷,对不起我的恩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左良玉清君侧而加速了弘光政权的瓦解。 有人认为左良玉并非奸臣,由于受到体制的影响导致明末的门户之争和君主的门户之分造成了大臣党争,左良玉只不过是党争中其中之一。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