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兴四将

"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称为"中兴"。其中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

中兴四将

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

南宋中兴四将之首是谁?南宋中兴四将简介及结局

  导读:宋高宗赵构在绍兴重建宋王朝及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称为一次“中兴”。其中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他们是: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中兴四将指中国南宋时期四位著名南渡将领,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四位将领是指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另一说法是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这一说法来自于宋朝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四位将领均有王爵,岳飞追封鄂王,刘光世追封鄜王,韩世忠追封蕲王,张俊追封循王。亦有以刘锜取代刘光世,以史料来看更为可信。第三种说法由南宋史官章颖提出,将岳飞、李显忠、刘锜、魏胜列入自己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

  无论哪种说法,岳飞都是中兴四将之首,而韩世忠也是将功赫赫,然而刘光世和张俊则多有滥竽充数之嫌。其中刘光世在抗金时,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称为“逃跑将军”,此后淮西军变也是出自他的军队;张俊更不用多言,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造成岳飞被冤杀。

  吴玠而早年在对抗西夏的战争中,累有战功。后被派到陕西后领兵抗金,仙人关之战和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使得金人不敢窥视陕川之地。他和弟弟吴璘一起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锜也是在顺昌大捷中一战成名,率3万军队,先后两次大败金兀术的10万军队,大破金人的“铁浮图”和“拐子马”(骑兵军),百姓为了纪念此次抗金胜利,也为了感谢刘锜大败金军,使百姓免遭一场金兵浩劫,而修建了刘公祠以示纪念。

  相关事件

  南宋诸将中,唯有岳飞坚持一妻,且从不去青楼纵欲。吴玠曾花二千贯买了一名士人家(读书人家)的女儿送给岳飞,岳飞以屏风遮挡问道:“我家的人都穿布衣,吃粗食,娘子若能同甘苦,便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你。”女子听了窃笑不已,显然不愿。岳飞便遣人送回。部将谏阻说不要伤了吴玠的情面,岳飞说:“而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逸取乐之时?”吴玠得知后益发敬重岳飞。

  富平之战,宋军失利。张俊接受吴玠密谋,以谋反的罪名将曲端交由康随审问,诬告曲端在家中的房屋庭柱上所题写的诗句:“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是影射和攻击高宗赵构的意思,曲端因而被捕投入恭州(今四川巴县)监狱。后因酷刑死于恭州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演义趣闻:南宋中兴四将与岳飞的关系

一直都说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而由于岳飞的名气太大,很多人都认为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其实不然,在仔细阅读史料后才发现,真正的“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并不是岳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南宋中兴四将。

南宋中兴四将”为岳飞、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这个超越岳飞成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的,便是最不出名的刘光世了,为何呢,从四人死后的追封可以看得出来,当时岳飞死后追封鄂王、张俊死后追封循王、韩世忠死后追封蕲王,而刘光世死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再来看看刘光世为何死后位列七王之首:

1.jpg

网络配图

靖康元年(1126),西夏应金朝之约攻宋以牵制宋朝,刘光世在杏子堡(当在今陕西志丹东杏子河畔)战斗中击败西夏军,以功升领侍卫马军都虞候衔,成为侍卫马军司次长官。同年十一月,金军第二次进攻宋首都开封,刘光世率步骑3000勤王,在行军途中得知北宋已被金灭亡。次年四月下旬.刘光世率部到达尉氏,得到兵马大元帅府今,率部前往济州,于济州南新兴镇遇到正前往南京应天府的康王赵构,当即被任为元帅府五军都提举。(这勤王之功,足够了吧)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南宋抗金名将,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

其实,刘光世的战绩很一般,失败次数数不胜数,不论是能力还是德性各方面,都不足以位列“南宋中兴四将”,更别提为首,但是不知为何,南宋帝王最终将刘世充死后追为七王之首,奇怪奇怪,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了,要说,也许就是刘世充对南宋有再造之功,在赵构逃亡之时能够协助赵构,是为从龙之臣。

那“南宋中兴四将”中,谁为岳飞之死抱屈呢? ...查看更多

南宋的“中兴四将”,为何说后两位入选有点勉强?

  南宋建立之初,金兵多次南下,宋朝军民顽强抵抗,遏制了金人的南犯。宋代史学家称此为宋朝的又一次“中兴”,并将这一时期战功卓著的四位将军称赞为“中兴四将”。

image.png

  金军北撤前后,遇到宋军将士的奋力抵抗。而南宋初年四支大军的主帅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被称为“中兴四将”。其中岳飞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其部队纪律严明,深受民众爱戴。公元1134年,岳飞出兵北上,一举收复六州,使金兵畏惧,但最终还是落个莫须有的谋反罪名。

  公元1130年,金兵主力北撤,韩世忠率8000士兵在黄天荡截断金兵退路,阻困10万金军48天。四年之后,韩世忠大败金军于大仪镇,大仪之战被称为“中兴武功第一”。岳飞被害后,自请解除兵权,不问国事,得以善终,享年63岁。韩世忠入选中兴四将,当之无愧。

  刘光世因资格老、军队多而被列为“中兴四将”。宋高宗南逃的时候,张俊率兵护驾,成功阻截金兵,这虽然只是小胜,但足以鼓舞人心,所以也被列为“中兴四将”。张俊虽然功劳不多,但他因为主张议和,而与秦桧一起谋害了岳飞,这已足够让他在史书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的明州之战:成就“中兴四将”

  “中兴十三处战功”,很多人可能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号,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吸引你的注意力就够了。

  其实,有时候,历史就是要这样,要多通过归纳总结,提炼出一些经典的东西,让人们简单、愉快地记住它,这就算成功了。比如:隋唐18条好汉、水浒108将...如果老是用冗长枯燥的《二十四史》传记去吸引人们来学历史,我估计,历史就玩完儿了。

  在我心里,历史并不是只有搞专业研究的人才应该学的,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历史,因为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看清过去,更可以为我们指导未来!

  这是题外话,但也是我作为一个历史短文作者,对于全社会的一种呼吁。

  好了,我们来说“中兴十三处战功”。

  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这是南宋官方选出来的13次比较有纪念意义的抗金战役,不一定是都是胜利,但对于整个南宋的中兴,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13处战功中,基本上都包含了南宋著名抗金将领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从明州之战说起吧。

  北宋的明州,就是今天的宁波。从唐代到明初,它都叫明州,后来为了避明朝的国讳,才被改为宁波,并沿用至今。

  我们都知道:宁波在杭州湾,东邻大海(东海),已经远在长江以南,宋军在这里和金军交手,历史上只有一次,那就是著名的金兀术的“搜山检海”。金兀术的这次大胆的“斩首”行动,遭到了南宋军民的全民围追堵截,差点让他葬身江南。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金国灭亡北宋以后,在汴梁扶立了一个伪政权——伪楚,企图控制南朝。可是伪楚皇帝张邦昌只做了30多天皇帝,就将帝位“还”给了赵氏皇族的康王赵构,赵构延续了宋朝的统治。

  金国的如意算盘打了个空,于是再次大举挥师南下,准备迫使赵构屈服。

  南宋大将杜充,不听岳飞建议,消极备战,导致长江防线被金兀术突破。杜充这小子倒爽快,直接投降了金兀术,金兀术就从这道口子进入江南,准备再像“靖康之耻”那样,给赵构也来一个斩首行动。

image.png

  在金军的“拐子马”和“铁浮屠”面前,宋军似乎吓破了胆,特别是金兀术手下的这批女真骑兵,正是2年前奔袭汴梁,在河北如入无人之境的那支铁军。

  赵构此时正在临安(今杭州),刚经历“苗刘兵变”,惊魂未定,又听金兀术杀来,仓皇向明州逃窜,并预备了几十条大船,准备随时向海上逃难。如果你看过“宋末三杰”(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你就知道宋末的皇帝,比赵构还凄惨。

  不久,金兀术就杀到明州城下,在此之前,他们基本未遇到太大的抵抗,可谓气势如虹。

  这时候,赵构身边只有一个大将张俊。张俊这人虽然是个投机分子,但此时也被逼到绝路,不得不和金兀术一战。

  还好他手下还有能战的杨沂中(后来被追封“南宋七王”),再加上张俊本身也是职业军人出身,在拥有地利和人和的情况下,宋军和金军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这一天,刚好是大年三十、除夕夜。

image.png

  还好,第一场金军战败,第二场金兀术亲自督战,双方杀了个旗鼓相当,金军的锐气稍微有些挫动,但,这对于兵败如山倒的南宋来说,已经算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伟大突破”了。

  所以,明州之战被列为“十三处战功”之首。

  不过,在第二场对战之后,张俊就以护驾的名义跟着赵构跑了,明州随后失陷。

  张俊因为此功,加上之前平定“苗刘兵变”之功,被南宋官方定为“中兴四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南宋诸将中,唯有岳飞坚持一妻,且从不去青楼纵欲。吴玠曾花二千贯买了一名士人家(读书人家)的女儿送给岳飞,岳飞以屏风遮挡问道:"我家的人都穿布衣,吃粗食,娘子若能同甘苦,便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你。"女子听了窃笑不已,显然不愿。岳飞便遣人送回。部将谏阻说不要伤了吴玠的情面,岳飞说:"而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逸取乐之时?"吴玠得知后益发敬重岳飞。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