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历代君主顺序:从西周到东周的王朝兴衰
2025-08-29 14:53:26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享国最长的朝代,共传32代37王,享国791年。其历史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西周以镐京(今陕西西安)为都,东周则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后者又以“三家分晋”为界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以下将从时间脉络与历史事件出发,梳理周朝历代君主的传承顺序与时代特征。

一、西周:礼乐文明的奠基期(前1046—前771年)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建立,其统治核心为“分封制”与“宗法制”,通过血缘纽带维系政权稳定,同时以礼乐制度规范社会秩序。这一时期的君主传承与重大事件如下:

周武王姬发(前1046—前1043年)

西周开国君主,联合诸侯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其统治以“吊民伐罪”为口号,通过分封功臣与宗室巩固政权,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

周成王姬诵(前1043—前1021年)

武王之子,继位时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平定“三监之乱”,营建东都洛邑,完善分封体系,成王亲政后延续武王政策,与子康王共同开创“成康之治”。

周康王姬钊(前1021—前996年)

成王之子,在位期间延续文治武功,对东南鬼方、淮夷用兵,进一步扩张疆域。其统治与成王合称“成康之治”,史载“刑错四十余年不用”,为西周鼎盛时期。

周昭王姬瑕(前996—前977年)

康王之子,三次南征荆楚,掠夺大量资源,但最后一次南征因浮桥断裂溺亡于汉水,导致周军全军覆没,成为西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周穆王姬满(前977—前922年)

昭王之子,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其统治以“西巡昆仑”的传奇经历闻名,通过征伐四方巩固统治,但长期远征导致朝政松弛,埋下衰亡隐患。

周共王姬繄扈(前922—前900年)

穆王之子,调整国家策略,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首次将土地私有合法化,但财政改革未能挽救国力衰退。

周懿王姬囏(前900—前892年)

共王之子,在位期间外族入侵频繁,被迫迁都犬丘(今陕西兴平),史载“天再旦于郑”的异象,反映周王室权威衰落。

周孝王姬辟方(前892—前886年)

懿王叔父,通过政变夺位,在位期间试图稳定局势,但未能扭转颓势。

周夷王姬燮(前886—前878年)

孝王之子,在位期间诸侯势力崛起,周天子权威进一步削弱,史载其“烹杀齐哀公”以震慑诸侯,反致诸侯离心。

周厉王姬胡(前878—前841年)

夷王之子,实行“专利”政策垄断山泽资源,引发“国人暴动”被流放至彘(今山西霍州),西周进入“共和行政”时期(前841—前828年),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政。

周宣王姬静(前828—前782年)

厉王之子,在位期间任用贤臣,整顿军备,史称“宣王中兴”。但晚年对外用兵接连失败,中兴局面昙花一现。

周幽王姬宫湦(前782—前771年)

宣王之子,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犬戎攻破镐京时无援可救,西周灭亡。

二、东周:礼崩乐坏的转型期(前770—前256年)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权威急剧衰落,诸侯争霸成为时代主题。东周君主虽仍保有“天下共主”之名,但实际控制力仅限于王畿之地。

周平王姬宜臼(前770—前720年)

幽王之子,在诸侯拥立下东迁洛邑,开启东周时代。其统治期间,王室财政依赖诸侯供养,史载“襄王不能葬,使向鲁求赙”。

周桓王姬林(前720—前697年)

平王之孙,在位期间试图恢复王室权威,亲率诸侯讨伐郑国,反被郑军射伤肩膀,标志周天子彻底丧失军事威慑力。

周庄王姬佗(前697—前682年)

桓王之子,在位期间诸侯争霸加剧,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相继崛起,周天子沦为诸侯争霸的“吉祥物”。

周惠王姬阆(前677—前652年)

庄王之子,在位期间发生“子颓之乱”,五大夫作乱拥立王子颓为王,惠王流亡栎地(今河南禹州),后借郑厉公之力复辟。

周襄王姬郑(前652—前619年)

惠王之子,在位期间晋文公召集“践土之盟”,周天子被迫承认诸侯霸主地位,礼乐制度彻底崩坏。

周顷王姬壬臣(前619—前613年)

襄王之子,在位期间王室财政枯竭,甚至无力安葬父亲,需向鲁国借贷,反映周王室衰败至极。

周匡王姬班(前613—前607年)

顷王之子,在位期间诸侯混战加剧,楚庄王问鼎中原,直指周天子权力象征“九鼎”,周王室权威荡然无存。

周定王姬瑜(前607—前586年)

匡王之弟,在位期间晋国发生“下宫之役”,赵氏家族被屠灭,标志诸侯国内部权力斗争白热化。

周简王姬夷(前586—前572年)

定王之子,在位期间晋楚争霸进入高潮,鄢陵之战后晋国确立霸主地位,周天子彻底沦为旁观者。

周灵王姬泄心(前572—前545年)

简王之子,在位期间鲁国发生“三桓分晋”事件,卿大夫势力崛起,周天子连诸侯国内政亦无法干预。

周景王姬贵(前545—前520年)

灵王之子,在位期间王室财政崩溃,试图铸造大钱引发“子朝之乱”,庶子王子朝自立为王,周王室陷入内战。

周敬王姬匄(前520—前476年)

景王之子,在位期间晋国支持其复位,但王子朝逃亡楚国,周王室分裂局面持续至战国初期。

周元王姬仁(前476—前469年)

敬王之子,在位期间“三家分晋”事件发生,战国时代正式开启,周天子连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亦难维持。

周贞定王姬介(前469—前441年)

元王之子,在位期间诸侯国普遍称王,周天子“天下共主”身份名存实亡。

周哀王姬去疾(前441年)

贞定王之子,在位仅三个月被弟姬叔杀害,反映周王室内部权力斗争残酷化。

周思王姬叔(前441年)

哀王之弟,在位五个月被弟姬嵬杀害,周王室陷入“兄弟相残”的恶性循环。

周考王姬嵬(前441—前426年)

思王之弟,在位期间封弟弟揭于河南(今洛阳),建立西周公国,周王室领土进一步分裂。

周威烈王姬午(前426—前402年)

考王之子,在位期间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标志周天子对诸侯分封的彻底失控。

周安王姬骄(前402—前376年)

威烈王之子,在位期间田氏代齐,周天子无力干预,仅能事后追认。

周烈王姬扁(前376—前369年)

安王之子,在位期间魏国魏惠王称王,诸侯国普遍僭越礼制,周天子权威荡然无存。

周显王姬定(前369—前321年)

烈王之子,在位期间秦国商鞅变法崛起,周王室领土仅剩洛阳周边数十里,沦为秦国附庸。

周慎靓王姬定(前321—前315年)

显王之子,在位期间秦国张仪推行连横策略,六国合纵抗秦失败,周天子对国际局势无任何影响力。

周赧王姬延(前315—前256年)

慎靓王之子,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在位期间试图联合诸侯抗秦,反被秦国攻破王城,被迫迁居西周公国,最终抑郁而终,东周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北魏风云中的铁血太后:冯太后的成就与轶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魏冯太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果敢的改革精神,成为南北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之一。她的一生,既是个人奋斗的传奇,也是北魏王朝从游牧政权向封建化国家转型的缩影。从罪臣之女到两度临朝称制的无冕女皇,冯太后以铁血手腕推动改革,